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流程,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扩大学生语文积累的重要途径。只有将诵读教学深入到我们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极大的进步和提高,也才能促进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向新的高度迈进。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诵读教学 现状与原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065
诵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教学仅把诵读作为一种形式在使用,诵读的实质根本没有得到展现。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也不会有任何的进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反思,让诵读的意义得以实现。让语文课堂教学成果取得真实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这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就结合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谈一谈当下的诵读教学现状及其出现的原因。
一、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同时,诵读教学常常被理解为死记硬背知识点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得到师生双方的重视。虽然诵读在课堂教学中被运用,但只是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诵读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叶圣陶先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由此可知,在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书总要读才能体悟作者的情感,陶冶个人的情操,进而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但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上,在传统的观点上适宜诵读的古诗词,没有得到充分的诵读和欣赏,更不用说其他文体了,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除此之外,诵读教学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学生课堂诵读时间少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最为普遍的就是语文课堂上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文章的解剖分析,而忽视了学生个人的自主理解和分析,因为很多教师认为将文本解读的任务交给学生,会极大的浪费时间,从而降低教学速度。这种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害的。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创造力,而只是单纯的强调知识性、规律性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了最终使学生取得高分,更多时候采取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把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训练课,从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把对诗词的“情感旨趣”以及“内涵韵味”的欣赏和把握作为重点,但是这种欣赏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和时间去自己欣赏回味,一节课下来,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显著地突出了出来,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大大削减,这也是和我们的新课标相悖的。
(二)学生诵读的内容面窄量少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考试试题的覆盖面是非常狭窄的,对诵读的考察量也是有限的。纵观当前的语文考题,教师可以明显发现在整个试卷中默写所占的分数比例偏低,默写的内容也仅局限在课内的古诗文名句,很少涉及到课外的诗词佳作。在考查形式上,也过于简单,往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者给出下句补充上句。在这里就是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这种考查方式很难把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反映出来,也就不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的语文考试都是以笔试的形式出现,诵读不是考察内容,因此对于学生的诵读水平也难以评估。
(三)教师对诵读忽视
在具体的诵读过程中,教师没有做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很多时候诵读处于一种随性状态,诵读目的不明确,诵读的任务不具体,整个诵读过程处于一种盲目失控的状态。与此同时,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常常以齐读为主,简单僵化,严重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很多时候诵读只是一种简单的过场,以学生读、教师读、听录音读等方式进行。有的学生更是把诵读当作背诵,这对于文章的情感把握和理解很难具体而深入。教师要了解的是好的诵读应该读出感情,读出其中的意蕴,还应该通过合理的想象,在情感的依托下,结合个人的体悟一遍一遍地走向文章的深处,理解文章的真情实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给予一定的监督和指导。
(四)教师缺乏对学生指导诵读的能力
在诵读上,更多的是局限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到课外。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具体的诵读方面缺乏教师的合理指导,因而无法体会诵读的真正魅力,进而难以养成诵读的习惯。虽然一部分学生喜欢诵读,但也仅停留在喜欢而已,由于诵读指导方法的缺失,使得他们的这种喜好也被搁浅。
(五)学生个人对诵读缺乏兴趣
在具体的诵读目标上,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所调查的对象中,91.91的高中生背诵诗词在100首以下,而且从他们不善于应用表达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情况来看,诵读质量也不高。
二、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长期呼喊的口号,但是学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这就导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将所谓的考试内容作为当前教学重点。因此,诵读一度被忽视。
(二)当前考试试题的局限
纵观当前的高中语文考试试题,教师可以发现有关诵读的考题是非常少的。而且鉴于当前的语文考试只有笔试,诵读根本无法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这也给诵读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三)教师本人基本功的缺乏
教师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在具体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很明显就可以发现很多语文教师的语文基本技能是十分拿不出手的。不要说粉笔字的书写,单纯的朗读和诵读都很难做好。这也不得不说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端。
面对以上现状与原因的分析,教师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反思和总结工作。切实将诵读教学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让诵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诵读教学 现状与原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065
诵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教学仅把诵读作为一种形式在使用,诵读的实质根本没有得到展现。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也不会有任何的进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反思,让诵读的意义得以实现。让语文课堂教学成果取得真实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这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就结合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谈一谈当下的诵读教学现状及其出现的原因。
一、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同时,诵读教学常常被理解为死记硬背知识点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得到师生双方的重视。虽然诵读在课堂教学中被运用,但只是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诵读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叶圣陶先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由此可知,在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书总要读才能体悟作者的情感,陶冶个人的情操,进而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但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上,在传统的观点上适宜诵读的古诗词,没有得到充分的诵读和欣赏,更不用说其他文体了,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除此之外,诵读教学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学生课堂诵读时间少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最为普遍的就是语文课堂上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文章的解剖分析,而忽视了学生个人的自主理解和分析,因为很多教师认为将文本解读的任务交给学生,会极大的浪费时间,从而降低教学速度。这种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害的。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创造力,而只是单纯的强调知识性、规律性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了最终使学生取得高分,更多时候采取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把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训练课,从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把对诗词的“情感旨趣”以及“内涵韵味”的欣赏和把握作为重点,但是这种欣赏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和时间去自己欣赏回味,一节课下来,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显著地突出了出来,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大大削减,这也是和我们的新课标相悖的。
(二)学生诵读的内容面窄量少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考试试题的覆盖面是非常狭窄的,对诵读的考察量也是有限的。纵观当前的语文考题,教师可以明显发现在整个试卷中默写所占的分数比例偏低,默写的内容也仅局限在课内的古诗文名句,很少涉及到课外的诗词佳作。在考查形式上,也过于简单,往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者给出下句补充上句。在这里就是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这种考查方式很难把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反映出来,也就不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的语文考试都是以笔试的形式出现,诵读不是考察内容,因此对于学生的诵读水平也难以评估。
(三)教师对诵读忽视
在具体的诵读过程中,教师没有做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很多时候诵读处于一种随性状态,诵读目的不明确,诵读的任务不具体,整个诵读过程处于一种盲目失控的状态。与此同时,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常常以齐读为主,简单僵化,严重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很多时候诵读只是一种简单的过场,以学生读、教师读、听录音读等方式进行。有的学生更是把诵读当作背诵,这对于文章的情感把握和理解很难具体而深入。教师要了解的是好的诵读应该读出感情,读出其中的意蕴,还应该通过合理的想象,在情感的依托下,结合个人的体悟一遍一遍地走向文章的深处,理解文章的真情实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给予一定的监督和指导。
(四)教师缺乏对学生指导诵读的能力
在诵读上,更多的是局限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到课外。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具体的诵读方面缺乏教师的合理指导,因而无法体会诵读的真正魅力,进而难以养成诵读的习惯。虽然一部分学生喜欢诵读,但也仅停留在喜欢而已,由于诵读指导方法的缺失,使得他们的这种喜好也被搁浅。
(五)学生个人对诵读缺乏兴趣
在具体的诵读目标上,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所调查的对象中,91.91的高中生背诵诗词在100首以下,而且从他们不善于应用表达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情况来看,诵读质量也不高。
二、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长期呼喊的口号,但是学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这就导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将所谓的考试内容作为当前教学重点。因此,诵读一度被忽视。
(二)当前考试试题的局限
纵观当前的高中语文考试试题,教师可以发现有关诵读的考题是非常少的。而且鉴于当前的语文考试只有笔试,诵读根本无法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这也给诵读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三)教师本人基本功的缺乏
教师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在具体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很明显就可以发现很多语文教师的语文基本技能是十分拿不出手的。不要说粉笔字的书写,单纯的朗读和诵读都很难做好。这也不得不说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端。
面对以上现状与原因的分析,教师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反思和总结工作。切实将诵读教学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让诵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