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社会加快了发展的脚步,教育也逐渐重视着素质教育,其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只追求知识,现在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开设,不但学生的情感品质得到了发展,还促进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篇文章笔者主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开放性实施进行谈论,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社会学科;开放性学习
  现在新课标的改革促使学习情况发生了变化,以往学习方式已经跟不上现在的教育发展模式。素质化教育主要就是的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体会,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开展并不是非常顺利,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只走过场,应付了事的现象,学生没有较高的参与性,其实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开展主要注重的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与行动相联系,课堂授课一定要开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课前进行开放性和生活性的引导
  想要使小学品德教学能够实现生态和开放性,首先就要引导对传统的教育思维加以突破,使课堂具备开放性与生活性。小学品德教材中列举了很多联系生活的案例,要在课前可以对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应用来引导学生。同时,让学生能够将思想品德密切地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并且,还可以对传统的教学引导方式加以改变,使开放性教学得以实现。
  例如:在学习《高峡出平湖》这一节课时,涉及到的问题有三峡的工程历史,长江与黄河存在的水患以及水电站等,这样我们可以在课前向学生讲解三峡工程所具有的巨大规模,巨大的投资、较长的工期等,引导学生去对祖国的腾飞加以感受,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激发,树立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
  还可以讲解一些抗洪抢险的案例、三峡移民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教师也可以做收集,将其提供给学生做预习等。
  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学生的思想产生都是由自己意识来左右的,这样教学也就达到了开放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这种开放性,也就做到了使品德课堂更具开放性和生活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开放性教学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基础为儿童社会,在课堂上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社会,使自己的经验不断丰富,加深理解和认识社会,同时使自己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基础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判断道德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浙江版品德《和睦相处》这一节课,教师了解到班级存着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孩子的妈妈在凉衣服时,被邻居阿姨冤枉弄湿了自己的被子,结果双方发生了争执。教师就随时进行了调查,最后让那位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位孩子说:“妈妈要理解阿姨不应该生气,同时那位阿姨也要弄清事实在发火。”这个孩子在无形之中对这件事作了总结,这个实例发生在身边,可信度较高,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思考。
  教师想要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可以组建课外学习小组,让学生对一些事情进行收集,调查。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意识和能力,使孩子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将自己的视野打开,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实践进而对社会加以体会,教师要将这点纳入教学安排之中,同时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
  三、将品德教育有效地综合社会发展进行教学
  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形成社会化这两个过程其实是一体,要将两者实现和谐统一。品德和社会是公民教育的课堂,即使它有着多学科的综合性,但其体系内容主要还是进行公民教育,其主要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本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不赞同二元论的形成。假如大家都认为品德可以教育,可以学习,学生形成的品德和社会化,两者没有相同的形成规律,这样教学的课堂就依旧不会发生改变。其实,想要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品德,就需要学生去参与活动,进行交往,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就伴随着道德,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将两者融合于社会的发展实践中。科学地把握这一辩证问题。
  例如:浙江版的《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一课题,有很多的活动教学模块安排在教材中,如:对拉面品尝过后去采访拉面师傅,当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走进一家回族拉面馆时,首先能学习到的内容有服饰、室内的布置、饮食等,并且还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学生想要了解回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内涵,就需要与它们深入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学生的礼貌、大方等一切态度就会表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反应学生是否尊重回族文化,是否对回族文化有着好奇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事先对学生进行指引,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活动完成后给予学生评价。这样,就会促进学生与社会交往,我们也引领了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到达了教学开放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课堂的开展主要的教学发展方向要有开放性与灵活性。教师要对品德学科加以充分利用,将其紧密的与实际相联系,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方式要开放,使教学课堂实现开放的生活性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惠芳.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17-120
  [2]潘娜.对话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品德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80-81
  [3]焦昊驰.探索小学品德课中的活动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8):159
  (作者单位:杭州市长青小学)
其他文献
下面是哈三中高考模拟考试的最后一道选择题,学生在答题时大部分不知如何下手,能够做对答案的人中多数也是采用了特值法,甚至双曲线方程都要给赋予具体的常数,本文特给出此题的四种解法与大家分享交流。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创新也是推动教学工作深入开展的核心动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始终弘扬创新主旋律,将创新融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流程之中,使创新迸发出强大的活力,深入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分析研究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在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空间拓展等方面体现创新意识,全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不再只执着于过去的应试教育,进而将眼光向着培养社会所需的实践型和多方面人才转移。在中职院校的教育体制之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优势逐渐的显露出来,对学生的学习和社会能力的养成都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的探索,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运用在中职教育实践之中。 
近几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环保问题瞬间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环境保护仅依靠环保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全社会人的共同维护。而幼儿是未来环境的主人
随着高考改革进程的加快,语文科目的改革也出现了较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加重了对传统文化的考察力度,基于此,笔者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图总结出在高考改革
【摘 要】《电工基础》是涉电专业的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师面对着基础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学时要循序渐进,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复杂直流电路;概念;策略  笔者近年来一直处于教育教学第一线,从事电工基础的教育教学工作,深知个中滋味,每每遇到学生纠结于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直流电路问题而不能自拔时,倍感焦急!为此,笔者特地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心得体会与大
【摘 要】高中数学新课标主要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教育的重点将由老师授课,学生学习知识转变为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能力;培养  新课改要求教师教育的重点应由老师授课,学生学习知识转变为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科目类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教师对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学科,由于其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等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尤其重视数学学科的知识传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小学数学教学也不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探究性学习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研究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奠定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探究性学习  当
【摘 要】学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与主体,其学习兴趣的强弱、学习积极性的多寡,都直接关系到初中英语教学的成败。基于此,作为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不断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对英语课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兴趣培养,方法  教师尤其要充分考量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与学生们积极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喜好与行为模式,不断创造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此调度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推动英语教学的进
【摘 要】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模式,提高了学生英语技能、观察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认识社会能力,也促进了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有序进行。然而在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英语教学中,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同样的,不同学生对英语接受能力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这就使不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挥程度不同,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