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次函数是函数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类函数,是数形结合的典型之一。在初三复习过程中,教师如何预设才能与学生的生成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预设开放性问题、预设动态问题、预设变式问题、预设知识网络络建构等途径精彩设计。但可贵的是在课堂中的生产碰撞,这一复习课生成的智慧之花超越了预设的精彩。
【关键词】一次函数;预设;智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前精心的预设,更要关注课堂绝妙生成这一动态过程。教师在备课时要预设一些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或问题串,让学生积极参与,达到探究的开放性,并进一步拓展延伸。下面以“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复习课为例,谈谈在初三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如何精心预设才能与学生的生成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预设开放性问题
(一)知识的回顾
一次函数是函数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类函数,是数形结合的典型之一。我所教的学生是所在学校初三走班分层教学中的基础班同学,学生已复习完函数的概念和反比例函数,因此在这一环节中预设引导学生类比反比例等函数,举出几个一次函数的例子和画一次函数示意图来帮助学生思考它们的异同点,更容易理解。
【问题呈现】问题3.若将一次函数上下平移,它的解析式会有什么变化?两条直线平行,k和b各有何变化?
(二)典型例题
在典型例题的探究环节,教师同样也是预设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生成非常精彩,有些还是在预设时没想到的。
【问题的呈现】例1.请你在坐标系中画出过点4(-2,-1),B(1,2)的直线,并求出直线AB与x轴的交点C是____,与y轴的交点D是____,由图中的交点、交点,我们还可以求些什么相关的量?还可以作哪些设问?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预设与生成】学生1(运算技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的AB的解析式y=x 2中,令y=0时,可以求出C(-2,0);令x=0时,可以求出C(O,2).(如图1)
学生2:由CD的坐标,可以求出线段OC、OD、CD的长。学生3:还可以求出三角形OCD的面积和周。学生4:可以求三角形OCD中CD边上的高OQ,恰好也是中线。
学生5(与相似叠加):可以运用相似求CD边上的中点Q的坐标。(中点我在预设时没考虑到,学生的生成很棒,刚好可以与相似叠加)
学生6(与三角函数叠加):可以运用三角函数求出OCD=45°。学生7:不用三角函数也可以求出。教师:怎么求?根据是什么?学生7:由以上OC、OD长,可知OC=OD,因此三角形O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得出OCD=45°。教师:学生7的方法很不错,提醒我们解题时要注意是不是特殊三角形,要关注30°、45°、60°,思考能不能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问题的呈现】追问1:在求点C和点D时,利用了一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来解决。同学们想一想,一次函数还与哪个知识有关系?
【预设与生成】学生8(与不等式叠加):可以利用图象,求当戈为何值时,y
【关键词】一次函数;预设;智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前精心的预设,更要关注课堂绝妙生成这一动态过程。教师在备课时要预设一些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或问题串,让学生积极参与,达到探究的开放性,并进一步拓展延伸。下面以“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复习课为例,谈谈在初三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如何精心预设才能与学生的生成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预设开放性问题
(一)知识的回顾
一次函数是函数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类函数,是数形结合的典型之一。我所教的学生是所在学校初三走班分层教学中的基础班同学,学生已复习完函数的概念和反比例函数,因此在这一环节中预设引导学生类比反比例等函数,举出几个一次函数的例子和画一次函数示意图来帮助学生思考它们的异同点,更容易理解。
【问题呈现】问题3.若将一次函数上下平移,它的解析式会有什么变化?两条直线平行,k和b各有何变化?
(二)典型例题
在典型例题的探究环节,教师同样也是预设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生成非常精彩,有些还是在预设时没想到的。
【问题的呈现】例1.请你在坐标系中画出过点4(-2,-1),B(1,2)的直线,并求出直线AB与x轴的交点C是____,与y轴的交点D是____,由图中的交点、交点,我们还可以求些什么相关的量?还可以作哪些设问?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预设与生成】学生1(运算技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的AB的解析式y=x 2中,令y=0时,可以求出C(-2,0);令x=0时,可以求出C(O,2).(如图1)
学生2:由CD的坐标,可以求出线段OC、OD、CD的长。学生3:还可以求出三角形OCD的面积和周。学生4:可以求三角形OCD中CD边上的高OQ,恰好也是中线。
学生5(与相似叠加):可以运用相似求CD边上的中点Q的坐标。(中点我在预设时没考虑到,学生的生成很棒,刚好可以与相似叠加)
学生6(与三角函数叠加):可以运用三角函数求出OCD=45°。学生7:不用三角函数也可以求出。教师:怎么求?根据是什么?学生7:由以上OC、OD长,可知OC=OD,因此三角形O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得出OCD=45°。教师:学生7的方法很不错,提醒我们解题时要注意是不是特殊三角形,要关注30°、45°、60°,思考能不能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问题的呈现】追问1:在求点C和点D时,利用了一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来解决。同学们想一想,一次函数还与哪个知识有关系?
【预设与生成】学生8(与不等式叠加):可以利用图象,求当戈为何值时,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