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语文、数学等学科,德育更是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无论是对其更高阶段的学习,还是其整个人生的成长,都十分重要。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前,小学应该将德育作为学生培养的重点内容,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应该适当加入德育元素,保证德育的实效性,让立德树人走入课堂,成为新的教育方向。只有将德育教育的工作合理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才可以真正地创造学生进步的条件,完成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重视德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的有效途径,能为小学生今后的素质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在教育学理论中曾强调德育教育的工作应该是一个教育完成的过程,所以说,德育应该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言谈举止来进行呈现,与此同时还会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精神健康状态呈现出来。德育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形成优秀的人格魅力,从而真正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小学德育的现状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对于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来说,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发展成就,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对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文化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不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小学阶段展开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小学德育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渗透,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注重古诗词的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就我国当前各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发展状况而言,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与时俱进,在教学期间大多数教师会忽略德育,这也是导致当前各学校德育水平整体较低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习惯性地用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去要求学生,而真正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德育需求。其次,德育的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强行灌输德育知识到学生脑海中并未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现代化德育展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二、小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
(一)以班会为切入点绽放德育之花的价值探索
班主任是小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中最为亲近的人,同时班主任也是最了解学生日常行为和心理状况的老师之一。因此,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以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使教师的德育教育更具有针对。一般来说,班会是以周为单位开展和举办的,每次班会都会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而从主题入手开展的德育班会,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更为系统而深入地道德知识,使学生更为深入地对道德相关内容产生系统的认知。因此从班会入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就更具有系统性。不仅如此,在特定的时间里,以班会的形式,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还会使学生在“仪式感”的感召下以更正式、更郑重的心态去面对道德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更为严肃和认真地方式去看到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并有意识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这个角度来看,以班会为形式开展道德教育将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以积极地心态面对道德教育问题,这也就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二)运用班会主题活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班会是小学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路径, 借助班会时机,可以专项开展主题活动教育,那么可以显著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对于班会主题活动而言,必须要结合感恩、 社会责任感等相关主题,以辩论赛、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等多种班会方式来引导学生就某个德育教育主题来开展专项主题教育活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借助班会主题活动来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考虑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外,还必须要高度重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科学地确定班会主题活动的内容、 方式以及具体实施流程等,力求充分发挥主题活动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 为了培养学生的 “感恩”, 教师可以在开展感恩教育时期,借助班会时机,以“感恩社会”“感恩教师”和“感恩父母”等为班会讨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 借此来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比如:通过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调查和了解自己的父母,并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切实了解到自己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努力,也体会到父母养大自己的不容易,这种班会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德育教师可以在班会后的最后时刻,为学生留置一个为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的任务,借助学生写感谢信的环节可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 这样就无形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效果远高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三)运用课外主题活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除了课内的主题活动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小学德育教师还要注意拓展德育教育空间,有效地运用课外主题活动来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且知识的积累度也不足,此时在确定课外主题活动期间必须要高度重视考虑学生参与课外主题活动的安全性,且要确保他们可以胜任相关的实践主题活动,借此来确保学生从课外主题活动中可以获取必要的德育知识,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社会义工”等实践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敬老院义工或社区捡垃圾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来培养学生感恩社会的意识,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 感激那些帮助过、 支持过以及关心过自己的人,养成良好的文明習惯,借此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环境保护知多少?”等实践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下自己搜集有关的资料,使他们切实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切实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不随地扔垃圾等,这样就实现了借助实践主题活动来开展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小学阶段就应当重视学生的德育。教师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先做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能够回归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德育教育的工作能够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完成德育教育的生活化,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沙青青.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11.
[2]张丽霞.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01):173-174.
[3]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32):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