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时让学生做课堂作业,若有学生提问,我便统一强调一遍,如果再有学生举手问,我就觉得他没有认真听,难免生气。一次让学生做作业时,小阳问了一个问题,这时小舟发言了,他讲清了这个问题,但平日里善解人意的小燕却补上一句:“白痴!,,声音很低,低到我须根据她的口形才能辨识,我心里一惊。过了一会儿,小燕问道:“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过去一看,天哪,这不就是刚才小阳问的那道题吗?这件事让我对平时偏爱的学生产生了疑问:说别人“白痴”的人怎么自己都没听清呢?
事后,我找小燕谈话,自己也作了分析,认识到做作业时,别人说什么都在听,别人说话都插嘴的学生其实是没有集中注意力做作业的学生,而我们在学生做作业时所强调的、讲解的,往往由于多数学生都在专心做作业而听不到。事后反思,自觉应该更喜欢问第二遍、第n遍的学生,因为他们做作业很认真,没有分心……
当老师的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去做,所以常常感到学生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却很少去想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是一个学生会怎样做?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自己还未上小学的孩子去商店,当这位细心的妈妈在选购商品时,发现孩子老是要拽着自己的衣角往上蹭,甚至想跳起来。这位妈妈并未急于批评孩子,而是转过身,蹲了下去,当她的眼睛和孩子在一个水平线上时,她发现,孩子所能看到的仅仅是货架底层堆放的一些储货纸箱,至于摆放在上层的那些花花绿绿的物品,孩子却什么也看不见。于是,她悟出了孩子一直想往上蹭的原因。
当我们只站在自己的高度看问题时,常常会觉得学生身上有好多问题,有时甚至非常生气。这时我们不妨“转过身,蹲下去”,站在学生的高度去看问题,也许你会觉得先前那些烦人的事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这样,或许你将不再烦躁,你将更容易理解孩子们的心,你会感到好轻松、好舒畅。
今天让学生做作业时,一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我讲了一遍,不一会儿,又有一个学生问同样的问题,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又讲了一遍,当学生都低下头专心地做题时,教室里很静……我想,即使有更多的同学再问,我也会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因为只要他认真做了,哪怕他一时没有昕清,哪怕他问若干次,也是理所当然的。
事后,我找小燕谈话,自己也作了分析,认识到做作业时,别人说什么都在听,别人说话都插嘴的学生其实是没有集中注意力做作业的学生,而我们在学生做作业时所强调的、讲解的,往往由于多数学生都在专心做作业而听不到。事后反思,自觉应该更喜欢问第二遍、第n遍的学生,因为他们做作业很认真,没有分心……
当老师的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去做,所以常常感到学生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却很少去想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是一个学生会怎样做?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自己还未上小学的孩子去商店,当这位细心的妈妈在选购商品时,发现孩子老是要拽着自己的衣角往上蹭,甚至想跳起来。这位妈妈并未急于批评孩子,而是转过身,蹲了下去,当她的眼睛和孩子在一个水平线上时,她发现,孩子所能看到的仅仅是货架底层堆放的一些储货纸箱,至于摆放在上层的那些花花绿绿的物品,孩子却什么也看不见。于是,她悟出了孩子一直想往上蹭的原因。
当我们只站在自己的高度看问题时,常常会觉得学生身上有好多问题,有时甚至非常生气。这时我们不妨“转过身,蹲下去”,站在学生的高度去看问题,也许你会觉得先前那些烦人的事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这样,或许你将不再烦躁,你将更容易理解孩子们的心,你会感到好轻松、好舒畅。
今天让学生做作业时,一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我讲了一遍,不一会儿,又有一个学生问同样的问题,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又讲了一遍,当学生都低下头专心地做题时,教室里很静……我想,即使有更多的同学再问,我也会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因为只要他认真做了,哪怕他一时没有昕清,哪怕他问若干次,也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