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前高效预习作业设计探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作业,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几乎每天都进行的学习活动。课前预习的好坏,对学生的听课质量乃至学习成绩都有很大影响。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虽也明确提出了一读二查三抄四思五问的要求,但由于笼统性和机械化,学生对待预习作业依然多半停留在读课文、查字典上,独立思考能力和开创性思维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慢慢意识到,预习不仅仅是扫除文字障碍,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人生体验,知识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高效预习作业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
  在布置预习作业之前,教师应充分关注到新的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体系与新课之间的联系和分歧。明确了教学目标,预习作业的设计也就有方向了。例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为:(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2)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根据这两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题预习作业:1. 作者回忆了自己母亲的哪些事例?这些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换?2. 从选取母亲的事例中概括出母亲主要的性格特点。3. 自选字句进行赏析,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以及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二、高效预习作业的设计要凸现文体特点
  七年级下册第21课《黔之驴》是一篇寓言,文章的故事情节性较强,且富含深意,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通过漫画来表现文章叙述的故事,并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这样的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九年级上册第24课《水调歌头》是苏轼一首有名的词,因词本就可以配乐演唱,因此我让学生学唱这首歌,在此过程中达到了背诵并理解这首词的目的。七年级下册第24课《口技》描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在预习时我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既达到了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也感受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
  对那些语言优美的散文,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就让学生做一些积累语言方面的工作。比如预习朱自清的《春》,我让学生把文中运用拟人和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找出来并进行摘抄。上说明文单元时,我的预习作业一般是:找出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理清楚说明顺序,赏析句子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上议论文单元时,我让学生首先找出文章的论点并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找出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加以举例。
  三、高效预习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教师要按照教学对象的不同来设计预习作业。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还在相当程度上保留着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因而预习作业的布置就应该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初二、初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越来越强,预习作业的设计则应该侧重于让他们多思考、多质疑,提前发现自己即将遇到的困难,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对于教师来说,在检查学生预习作业的时候,可以预知学生的不足和疑惑在哪里,从而制定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节,真正体现“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
  我在《陋室铭》的预习作业上发现了学生的疑惑有:1. 题目是“陋室铭”,为什么开篇要写山和水?2. 作者在题目中说这间屋子是陋室,文中却又没表现出来,这是为什么?3. 文章开篇说“斯是陋室”,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陋室是陋还是不陋呢?4. 文章结尾提到古代名贤和孔子的话有什么深意吗?针对这些问题,在疏通文意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同学们,刘禹锡把自己的居室起名为‘陋室’,还作‘铭’一篇,深入到课文,你觉得‘陋室’简陋吗?请用原文回答。”学生很容易找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又问:“那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惟吾德馨’的呢?”学生们再次找到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再问:“为什么作者写陋室,要先写山和水呢?”在这样层层的设问下,解决了学生预习中的疑惑。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智力水平、家庭环境及家长素养的差异,造成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于预习的作业驾轻就熟,不存在什么困难。而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和自学能力都较差,有的甚至还不会查字典。针对此情况,预习题的设计既要重视普遍性要求,也应顾及能力较强的同学的特殊要求,这样才能让各类学生均有所得。例如在布置字词的预习时,我布置了“字音——字形——字义——造句——连词成句”等不同的预习内容,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让大家都得到预习的成就感。
  四、高效预习作业的设计可引入合作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新生。然而,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却还是停留在以学生个体为主的“单打独斗”上。所以,我有时会把合作学习引入预习作业,由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例如,在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活动中,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由各小组拟定采访计划,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负责起草采访提纲,字写得好的负责记录谈话,文字功底好的负责整理谈话记录,表达能力强的负责和老师沟通以及在语文课上向全班汇报。这样,就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更能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高效预习作业的设计可巧借课文插图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会对一些课文配上插图,这些插图在教学之初并未引起我的重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上郭沫若的《石榴》时,有位学生觉得文中“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这句话难以理解,当我想解释清楚什么是“金罍”时,有位同学说目录前有彩图。由此,我受到启发:插图给人的印象形象直观,为什么不用插图为教学服务呢?以后,我在教学中,尤其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常常有意识地去探究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比如上老舍的《茶馆》,教学目标之一是: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紧扣这个目标,我设计的一道预习作业是:熟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指出插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如果仅仅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略显枯燥,而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学生们则在预习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总之,时代在发展,教学理念在革新,预习作业的设计也是一样。语文课前高效预习作业的设计可以是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的,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互动,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知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封闭、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扬弃。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被广泛地运用在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新兴的评价方法。作为形成性评估重要手段之一的学习档案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的原则。学生可以独自或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后进行仿写或改写文章,并对自己的作品互评互改,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版面设计,最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装饰档案。课改后的初中英语“Go for it ! ”教材每一单元都
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各种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和措施来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大多数只局限于教科书,对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因此,他们错误地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在农村由于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还很大。所以教师应多与学生进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那就是枯燥的、刻板的,是脱离于生活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尤其是边远山区教学资源比较贫乏的学生怕学、甚至厌学更甚。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观,为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理论实践依据。那么如何使数学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有效的实施呢?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新的课程目标是人的核心素养。”在英语课程中表现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目前有不少教师布置作业只是流于形式,把机械的抄写单词、词组甚至是课文放在首要位置,或者还是沿用过去的题海战术。这样做忽视了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降低了作业效果,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
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从《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2001)对各级目标要求的总体描述可以看到,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就教师的指令进行游戏、做事情,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个人信息或表演对话,能在图片或提示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写出简单的句子。在这些要求里,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处在比较突出的位置。口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得体与连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更高,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谈话变得举足轻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然而师生的矛盾时常发生在学生犯错后,如何应对呢?这是一个值得班主任思考的问题。我深信,只要重视得法、运用得当,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首先学会妥协,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顺应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