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构、情境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情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职业素质的形成,都需要学习者置身于知识产生和能力显现的特定真实物理和文化情境之中。因此,在软件专业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与项目研发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226-01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初步具备职业技能,沟通理论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课程中复杂抽象的概念若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诠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软件专业可根据课程的性质(如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和课程对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精心设计规模和难度适当,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将关键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渗透到案例课程的教学过程与细节中,突破原有“空中楼阁式”、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案例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知识学习情景的设计,又要考虑知识应用情景的设计,要把知识学习情景和知识应用情景加以整合,为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了解案例,明白案例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兴趣。教师还应对案例设计相应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思考环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新的知识点。通过新知识点基本功能的讲述,实现该案例的基本功能,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完善这个案例,从而引出新知识点的全部功能或各种用法,使得学生在主动思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而不是听老师枯燥的讲解知识。比如: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它的概念、语法的数量非常大。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语法融合到实际案例(案例可能是-个源程序等),在分析案例的功能、实现方法等的过程中讲述相关的概念、语法,这样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就不是一个个抽象的语法知识,而是一个具体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如何进行具体实践和问题解决。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强迫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真正从“软件工程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正是这种参与性的学习方法,将软件开发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编程思维,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对知识的理解仍是间接的,需通过相应的实践,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动手能力。软件开发具有项目化、系统化特点,传统的实验只能从知识的某个点或面上进行实践。难以系统和全面,有着极大的局限性。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真正从培养学生软件研发能力出发的一种实践模式。
项目教学法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为目的,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来开展学习,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将一门或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学生根据难度的不同参与到不同的软件项目小组中。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测评,从软件开发中深化对软件编程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实用有用”的原则下,所做项目与前面的案例相互呼应,达到实践的内容与所学的理论知识逻辑连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要严格按照软件过程规范,强调标准化。设计需求调查提纲,编写详尽的需求规范说明书,选择恰当的符合本项目实际的软件过程技术、工具,制订出完善的项目管理措施,合理配置项目组的成员,层层推进,按时提交软件产品以及相关的文档资料。教师对所做项目的工作量和难度系数要控制适当,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项目教学法创造了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实践,将所学知识、原理、方法用于项目的分析、设计与构造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项目小组形式,渗透团队精神,强化管理素质教育,提升软件人才的职业沟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不少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尤其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 新课改;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226-01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初步具备职业技能,沟通理论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课程中复杂抽象的概念若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诠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软件专业可根据课程的性质(如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和课程对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精心设计规模和难度适当,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将关键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渗透到案例课程的教学过程与细节中,突破原有“空中楼阁式”、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案例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知识学习情景的设计,又要考虑知识应用情景的设计,要把知识学习情景和知识应用情景加以整合,为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了解案例,明白案例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兴趣。教师还应对案例设计相应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思考环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新的知识点。通过新知识点基本功能的讲述,实现该案例的基本功能,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完善这个案例,从而引出新知识点的全部功能或各种用法,使得学生在主动思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而不是听老师枯燥的讲解知识。比如: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它的概念、语法的数量非常大。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语法融合到实际案例(案例可能是-个源程序等),在分析案例的功能、实现方法等的过程中讲述相关的概念、语法,这样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就不是一个个抽象的语法知识,而是一个具体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如何进行具体实践和问题解决。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强迫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真正从“软件工程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正是这种参与性的学习方法,将软件开发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编程思维,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对知识的理解仍是间接的,需通过相应的实践,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动手能力。软件开发具有项目化、系统化特点,传统的实验只能从知识的某个点或面上进行实践。难以系统和全面,有着极大的局限性。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真正从培养学生软件研发能力出发的一种实践模式。
项目教学法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为目的,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来开展学习,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将一门或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学生根据难度的不同参与到不同的软件项目小组中。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测评,从软件开发中深化对软件编程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实用有用”的原则下,所做项目与前面的案例相互呼应,达到实践的内容与所学的理论知识逻辑连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要严格按照软件过程规范,强调标准化。设计需求调查提纲,编写详尽的需求规范说明书,选择恰当的符合本项目实际的软件过程技术、工具,制订出完善的项目管理措施,合理配置项目组的成员,层层推进,按时提交软件产品以及相关的文档资料。教师对所做项目的工作量和难度系数要控制适当,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项目教学法创造了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实践,将所学知识、原理、方法用于项目的分析、设计与构造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项目小组形式,渗透团队精神,强化管理素质教育,提升软件人才的职业沟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不少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尤其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