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其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提高书写质量。它还新增了一条关键性的建议: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观察是低年级学生写好汉字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观察范字呢?
一、观察范字结构,明确构字部件比例
汉字结构有独体、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结构之分。除独体之外,每个字的构字部件之间有着不同的比例:左窄右宽、左右同宽、左宽右窄、上扁下高、上下同高、上高下扁……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不强,田字格有助于他们把握汉字各个笔画的位置。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范字的结构特点,明确部件在格子中的比例和位置:构字部件的宽窄以竖中线为参照物,高和扁以横中线为参照物。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明白左右结构的字中,窄的部件不能超过竖中线,如“河、住、组、林、许”等;“到、却、形”等字的右边的偏旁则不能超过竖中线;左右同宽的字的两个部件分别位于竖中线左右两边,如“放、秋、船”等;由左中右三个部件构成的字,中间的部件一般位于竖中线上,如“树”中的“又”字要写在竖中线上。
上下结构的字中,扁的部件不能超过横中线,如在“字、花、青”等字中,上面的偏旁写得扁扁的,位于横中线的上方,而下面的部件则要超过横中线。“些、点、盆”等字下面的部件位于横中线的下方。上下同高的字的两个部件分别位于横中线的上下方,如“碧、森、梨”等字,但个别笔画因为穿插的需要略高于横中线。由上中下三个部件构成的字,中间部件通常写在横中线上,如“意”中的“曰”位于横中线的位置。
二、观察范字的偏旁,关注笔画的演变
汉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很多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但在组合过程中,很多独体字作为偏旁时都有一定的变化,这样整个字才会显得美观、和谐。因此,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独体字演变成的偏旁部件,关注变化的笔画,确定该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大小。
变化的笔画有这样一些规律可循:
(1)捺画变成点。如“木、禾、矢、火、又”等,当它们作为偏旁位于字的左边,构成“村、和、知、灯、对”时,最后一笔统一写成点,同时这些偏旁整体变窄。
(2)横画变成提。如“土、车、牛、女、王、子”等字,在“坏、轻、特、好、球、孙”这些字中,横画写成提,避让右边部件中的部分笔画。
(3)改变形状。如“木”字的变化很多,除了位于字的左边作偏旁,它还能在字的上方、下方、右边,和其他部件构成汉字。如上下结构的字“李、架”等,“木”字会变扁。左右结构的字,如“休”,“木”字会变窄。“山、日、月、石”等字在与其他部件构字时也体现了形状多变的特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
三、观察范字的主笔
每个字都有最关键的笔画,通常称之为主笔。主笔在整个字中能起到支撑整个字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长横、竖、长撇、捺、横折钩、竖弯钩、斜钩等笔画在汉字中会比较突出,它们通常就是这个字的主笔。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到主笔,确定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例如,“梨、架”二字的主笔是长横,通过观察确定其位置后,书写时还要十分突出长度,托住上方的部件。这一长横写好,才能避免这样的字写得瘦长。“盖”字共有四横,通过观察得知最后一横才是主笔,要写得长而突出,位于田字格偏下方,其他三横则需要相对写短,避免喧宾夺主。
学写“成”字的主笔斜钩时,起笔在竖中线,右下斜往外带弧度,写得长而突出,右下格接近底部处左上钩出。了解了这一点,学生写字时就会注意到内部的横折钩不能写太大,这样才协调。“浅、载”等字具有同样的特点。
四、观察范字的首笔
学生平时写字时,常常会把字写得偏田字格的一边,遇到笔画较多的字,往往写着写着发现格子不够,导致字要么超出格子,要么严重变形。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准字的第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造成的。
确认首笔位置的参照物很多,横中线、竖中线、中心点、四周边缘线都能帮助学生找准首笔的位置。首笔位置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正确地把握第一笔的位置,看清后再动笔。
如写“木”字时,学生受到“十”字的影响,认为首笔横应该写在横中线上,这样的“木”偏下格子的下方,整个字就上面空下面紧了。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横的位置,确认横画应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
教学实践证明,低年级学生在提笔写字的时候对字的笔画、部首、结构进行了思考,写出的字整齐美观了。郭沫若先生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是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律、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行为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做事细心,集中意志,善于去体贴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之前,要多给学生时间静心观察,使学生掌握字的基本规律,明确字的基本笔画的位置,养成仔细观察范字的习惯,为写好汉字做充足的准备。
(责编莫彩凤)
观察是低年级学生写好汉字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观察范字呢?
一、观察范字结构,明确构字部件比例
汉字结构有独体、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结构之分。除独体之外,每个字的构字部件之间有着不同的比例:左窄右宽、左右同宽、左宽右窄、上扁下高、上下同高、上高下扁……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不强,田字格有助于他们把握汉字各个笔画的位置。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范字的结构特点,明确部件在格子中的比例和位置:构字部件的宽窄以竖中线为参照物,高和扁以横中线为参照物。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明白左右结构的字中,窄的部件不能超过竖中线,如“河、住、组、林、许”等;“到、却、形”等字的右边的偏旁则不能超过竖中线;左右同宽的字的两个部件分别位于竖中线左右两边,如“放、秋、船”等;由左中右三个部件构成的字,中间的部件一般位于竖中线上,如“树”中的“又”字要写在竖中线上。
上下结构的字中,扁的部件不能超过横中线,如在“字、花、青”等字中,上面的偏旁写得扁扁的,位于横中线的上方,而下面的部件则要超过横中线。“些、点、盆”等字下面的部件位于横中线的下方。上下同高的字的两个部件分别位于横中线的上下方,如“碧、森、梨”等字,但个别笔画因为穿插的需要略高于横中线。由上中下三个部件构成的字,中间部件通常写在横中线上,如“意”中的“曰”位于横中线的位置。
二、观察范字的偏旁,关注笔画的演变
汉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很多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但在组合过程中,很多独体字作为偏旁时都有一定的变化,这样整个字才会显得美观、和谐。因此,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独体字演变成的偏旁部件,关注变化的笔画,确定该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大小。
变化的笔画有这样一些规律可循:
(1)捺画变成点。如“木、禾、矢、火、又”等,当它们作为偏旁位于字的左边,构成“村、和、知、灯、对”时,最后一笔统一写成点,同时这些偏旁整体变窄。
(2)横画变成提。如“土、车、牛、女、王、子”等字,在“坏、轻、特、好、球、孙”这些字中,横画写成提,避让右边部件中的部分笔画。
(3)改变形状。如“木”字的变化很多,除了位于字的左边作偏旁,它还能在字的上方、下方、右边,和其他部件构成汉字。如上下结构的字“李、架”等,“木”字会变扁。左右结构的字,如“休”,“木”字会变窄。“山、日、月、石”等字在与其他部件构字时也体现了形状多变的特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
三、观察范字的主笔
每个字都有最关键的笔画,通常称之为主笔。主笔在整个字中能起到支撑整个字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长横、竖、长撇、捺、横折钩、竖弯钩、斜钩等笔画在汉字中会比较突出,它们通常就是这个字的主笔。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到主笔,确定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例如,“梨、架”二字的主笔是长横,通过观察确定其位置后,书写时还要十分突出长度,托住上方的部件。这一长横写好,才能避免这样的字写得瘦长。“盖”字共有四横,通过观察得知最后一横才是主笔,要写得长而突出,位于田字格偏下方,其他三横则需要相对写短,避免喧宾夺主。
学写“成”字的主笔斜钩时,起笔在竖中线,右下斜往外带弧度,写得长而突出,右下格接近底部处左上钩出。了解了这一点,学生写字时就会注意到内部的横折钩不能写太大,这样才协调。“浅、载”等字具有同样的特点。
四、观察范字的首笔
学生平时写字时,常常会把字写得偏田字格的一边,遇到笔画较多的字,往往写着写着发现格子不够,导致字要么超出格子,要么严重变形。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准字的第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造成的。
确认首笔位置的参照物很多,横中线、竖中线、中心点、四周边缘线都能帮助学生找准首笔的位置。首笔位置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正确地把握第一笔的位置,看清后再动笔。
如写“木”字时,学生受到“十”字的影响,认为首笔横应该写在横中线上,这样的“木”偏下格子的下方,整个字就上面空下面紧了。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横的位置,确认横画应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
教学实践证明,低年级学生在提笔写字的时候对字的笔画、部首、结构进行了思考,写出的字整齐美观了。郭沫若先生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是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律、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行为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做事细心,集中意志,善于去体贴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之前,要多给学生时间静心观察,使学生掌握字的基本规律,明确字的基本笔画的位置,养成仔细观察范字的习惯,为写好汉字做充足的准备。
(责编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