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艺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性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庆阳的民间艺术绚丽多彩,庆阳剪纸是庆阳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但时间流逝,大量优秀的传统剪纸艺人减少,庆阳剪纸传承令人担忧。在学校开展剪纸课程,让学生了解庆阳的历史渊源,请剪纸艺人走进校园传授剪纸技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勇于创新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把庆阳剪纸艺术植根校园,让剪纸之花在校园尽情绽放,为庆阳民间艺术注入活泉之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
庆阳剪纸传承保护发展庆阳的历史文化古老悠久、丰富灿烂。庆阳的民间艺术更是绚丽多彩,它承载着庆阳的古老文化,保留着黄土地上董志塬最原始的图腾图式。剪纸、香包、皮影、唢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凝聚着黄土地人民群众的智慧,同时记录着庆阳古老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法。庆阳民间剪纸艺术作为庆阳众多民间传统艺术瑰宝之一,是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和历史创造,是纯真的民间艺术,是原生态文化形式的再现,更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剪纸有着自己独特的神奇色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大量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正在减少,民间艺术的前景也令人担忧。把民间艺术引入校园,对于抢救和传承民间艺术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如果在学校开展这样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对民间艺术的学习,熟悉民间艺术的媒材和形式,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感悟民间艺术品所赋予的内涵,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介入民间艺术的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民间艺术的传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美术课程的价值就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保护好、传承好、运用好庆阳民间艺术,是我们每一个庆阳美术教育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把庆阳剪纸引进校园活动作为一个初探,让剪纸艺术进入校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它,熟悉它。再把庆阳其他民间艺术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学校教育,对于提升庆阳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庆阳文化特色品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了解历史拓思维
(一)庆阳剪纸的溯源
庆阳剪纸由来已久,早有影响。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的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开始了。到了公元6~10世纪的隋唐时代,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庆阳作为当时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女)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1959年,庆城县编印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峰召开的中国“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上受到了专家们的喜爱和好评。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庆阳剪纸介绍给全中国。
(二)庆阳民间剪纸类型
庆阳剪纸,种类繁多。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大体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祛病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生殖剪纸、丧葬剪纸、图案剪纸、底样剪纸和现代生产劳动剪纸,等等。
庆阳剪纸,取材宽广。日月星晨,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特别是家庭院落这方圣土内的男女娃娃、牛羊骡马,猪狗猫兔,瓜果蔬菜,因为天天见,对它们观察深透,因而成了妇女们剪刀下永久的题材。她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取舍剪制来装饰美化家庭环境,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庆阳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有表达吉祥喜庆、反映汉族传统民俗的;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爱情的;有保佑平安康乐、祈求神兽降福的;有民间故事;有表达对劳动果实喜爱的,等等。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表现着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热爱和追求。
(三)庆阳民间剪纸风格
庆阳剪纸稚拙粗犷,浑厚朴实,活泼明快,大胆而又自由,富于装饰性和创造性,散发着浓郁的黄土地泥土气息,是董志塬最原始图腾的展现。外形夸张,线条概括,装饰多样,内涵古朴抽象,保留了完整的民间传统哲学、美学、造型体系。创作不受构图,色彩、时间和空间限制,是劳动者生活生产情感气质哲学美学观念的体现,是民间习俗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反映。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庆阳民间剪纸大师敏锐的洞察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原始质朴的表现力。
我们通过看庆阳的宣传片,参观庆阳历史博物馆,追寻庆阳剪纸历史活动,收集庆阳各个时期的剪纸作品,观看庆阳剪纸的制作流程,采访庆阳剪纸艺术家等活动,让学生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追溯庆阳历史渊源,了解庆阳民间剪纸大师纯真质朴的艺术人生,感受庆阳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拓展学生的思維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名家引领学技法
虽然庆阳2002年才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但是庆阳的剪纸早已远近闻名,庆阳市的剪纸大师更是层出不穷。据统计,庆阳市目前拥有国家级剪纸大师5人,省级命名的剪纸大师30多人。这足以证明庆阳剪纸人见人爱,庆阳的“花儿匠”不计其数,散落在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一把细小的剪刀,几张不大的红纸,几番裁剪,瞬间变成栩栩如生的各种图案。早在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巧夺天工的庆阳剪纸就走出了国门。1986年庆阳民间剪纸大师祁秀梅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民间美术交流,为学生现场演示民间剪纸。民间艺术大师彭粉女、张玉珍不用描摹只凭一把剪刀就把日月星辰及自己对生活的浓厚情谊展现在人们面前,可谓是“一剪之巧奇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为了让庆阳剪纸走进校园,我们始终奉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宗旨,先把民间剪纸艺人请进学校,让他们担任我校剪纸活动小组的课外辅导员、校外指导员,和校内辅导老师一同参与学校剪纸活动的教学。民间剪纸大师走进校园,实地为学生上课,让参与的学生和老师与民间剪纸大师面对面交流,进行交互式学习,学习庆阳剪纸的技法。校内辅导老师再结合美术教材,在课堂上进行基本技法训练。从基础的对称剪纸入手,从简单的小图案剪起,指导学生剪小团花、小图案,小花边,学生们对剪纸的刀法及剪纸的构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实际的操作让学生逐渐把剪刀运用得的娴熟起来。参与辅导的老师还利用课余闲暇时间,积极寻找相关资料,找剪纸图案,下载剪纸技法介绍,仔细研究,细细体味。自己先学会,然后再教学生。自己熏纸样,画图案,钉图纸,让学生先进行模仿剪纸小作品。最后,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拿到课外活动课堂上,民间剪纸大师再一一纠正指导,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我们还积极参加校外的辅导活动,每每有剪纸的相关讲座,我们学校必会参与其中,聆听剪纸大师一次次地真情讲解,感悟大师们执着的艺术精神。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学生既学会了剪纸,又增长了见识,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
庆阳剪纸传承保护发展庆阳的历史文化古老悠久、丰富灿烂。庆阳的民间艺术更是绚丽多彩,它承载着庆阳的古老文化,保留着黄土地上董志塬最原始的图腾图式。剪纸、香包、皮影、唢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凝聚着黄土地人民群众的智慧,同时记录着庆阳古老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法。庆阳民间剪纸艺术作为庆阳众多民间传统艺术瑰宝之一,是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和历史创造,是纯真的民间艺术,是原生态文化形式的再现,更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剪纸有着自己独特的神奇色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大量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正在减少,民间艺术的前景也令人担忧。把民间艺术引入校园,对于抢救和传承民间艺术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如果在学校开展这样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对民间艺术的学习,熟悉民间艺术的媒材和形式,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感悟民间艺术品所赋予的内涵,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介入民间艺术的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民间艺术的传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美术课程的价值就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保护好、传承好、运用好庆阳民间艺术,是我们每一个庆阳美术教育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把庆阳剪纸引进校园活动作为一个初探,让剪纸艺术进入校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它,熟悉它。再把庆阳其他民间艺术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学校教育,对于提升庆阳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庆阳文化特色品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了解历史拓思维
(一)庆阳剪纸的溯源
庆阳剪纸由来已久,早有影响。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的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开始了。到了公元6~10世纪的隋唐时代,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庆阳作为当时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女)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1959年,庆城县编印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峰召开的中国“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上受到了专家们的喜爱和好评。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庆阳剪纸介绍给全中国。
(二)庆阳民间剪纸类型
庆阳剪纸,种类繁多。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大体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祛病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生殖剪纸、丧葬剪纸、图案剪纸、底样剪纸和现代生产劳动剪纸,等等。
庆阳剪纸,取材宽广。日月星晨,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特别是家庭院落这方圣土内的男女娃娃、牛羊骡马,猪狗猫兔,瓜果蔬菜,因为天天见,对它们观察深透,因而成了妇女们剪刀下永久的题材。她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取舍剪制来装饰美化家庭环境,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庆阳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有表达吉祥喜庆、反映汉族传统民俗的;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爱情的;有保佑平安康乐、祈求神兽降福的;有民间故事;有表达对劳动果实喜爱的,等等。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表现着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热爱和追求。
(三)庆阳民间剪纸风格
庆阳剪纸稚拙粗犷,浑厚朴实,活泼明快,大胆而又自由,富于装饰性和创造性,散发着浓郁的黄土地泥土气息,是董志塬最原始图腾的展现。外形夸张,线条概括,装饰多样,内涵古朴抽象,保留了完整的民间传统哲学、美学、造型体系。创作不受构图,色彩、时间和空间限制,是劳动者生活生产情感气质哲学美学观念的体现,是民间习俗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反映。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庆阳民间剪纸大师敏锐的洞察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原始质朴的表现力。
我们通过看庆阳的宣传片,参观庆阳历史博物馆,追寻庆阳剪纸历史活动,收集庆阳各个时期的剪纸作品,观看庆阳剪纸的制作流程,采访庆阳剪纸艺术家等活动,让学生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追溯庆阳历史渊源,了解庆阳民间剪纸大师纯真质朴的艺术人生,感受庆阳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拓展学生的思維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名家引领学技法
虽然庆阳2002年才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但是庆阳的剪纸早已远近闻名,庆阳市的剪纸大师更是层出不穷。据统计,庆阳市目前拥有国家级剪纸大师5人,省级命名的剪纸大师30多人。这足以证明庆阳剪纸人见人爱,庆阳的“花儿匠”不计其数,散落在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一把细小的剪刀,几张不大的红纸,几番裁剪,瞬间变成栩栩如生的各种图案。早在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巧夺天工的庆阳剪纸就走出了国门。1986年庆阳民间剪纸大师祁秀梅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民间美术交流,为学生现场演示民间剪纸。民间艺术大师彭粉女、张玉珍不用描摹只凭一把剪刀就把日月星辰及自己对生活的浓厚情谊展现在人们面前,可谓是“一剪之巧奇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为了让庆阳剪纸走进校园,我们始终奉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宗旨,先把民间剪纸艺人请进学校,让他们担任我校剪纸活动小组的课外辅导员、校外指导员,和校内辅导老师一同参与学校剪纸活动的教学。民间剪纸大师走进校园,实地为学生上课,让参与的学生和老师与民间剪纸大师面对面交流,进行交互式学习,学习庆阳剪纸的技法。校内辅导老师再结合美术教材,在课堂上进行基本技法训练。从基础的对称剪纸入手,从简单的小图案剪起,指导学生剪小团花、小图案,小花边,学生们对剪纸的刀法及剪纸的构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实际的操作让学生逐渐把剪刀运用得的娴熟起来。参与辅导的老师还利用课余闲暇时间,积极寻找相关资料,找剪纸图案,下载剪纸技法介绍,仔细研究,细细体味。自己先学会,然后再教学生。自己熏纸样,画图案,钉图纸,让学生先进行模仿剪纸小作品。最后,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拿到课外活动课堂上,民间剪纸大师再一一纠正指导,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我们还积极参加校外的辅导活动,每每有剪纸的相关讲座,我们学校必会参与其中,聆听剪纸大师一次次地真情讲解,感悟大师们执着的艺术精神。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学生既学会了剪纸,又增长了见识,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