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肢体语言;作用;记忆;激励;调控;
信息;反馈;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3—0112—01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通过手(这里的“手”是指整个上肢,包括手指、手掌、手腕、胳膊)等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它作为非言语的一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始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正是因为肢体语言具有形象、指示、会意等多种功能,故又将之称为讲课的“第二语言”。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适时运用肢体语言,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肢体语言特别是手势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体会和看法。
一、利用肢体语言加强学生的记忆
数学中的某些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借助于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就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爱动的特点,又能促进学生手、眼、脑协调配合,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后,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教师可用手势演示乘法口诀,其做法是:伸出双手,十指平伸,掌心相对,从左至右,几个9就弯曲第几个指头,曲指的左边手指数就表示积的十位数,右边的手指就表示积的个位数。如一九得九……依次类推,可用手势表示“九九八十一” ,让学生边做手势边说口诀,直到熟练为止。
二、利用肢体语言对教学进行调控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不强。课堂上一般8~10分钟的热情一过,他们的注意力就开始不集中了。这时不妨用手势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重拍三下,再做出悄悄听的手势;或者打个坐端正的手势,然后与学生一起击掌,并喊“一、二、三,坐坐好!”从而使学生重振精神,继续参与学习。在课前,也可以和学生玩一玩“手指操”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肢体语言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学生的作业来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但这一途径较慢,若教学中教师适时利用肢体语言,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如,教学“>、<、=”时,当学生知道了“>、<、=”的含义后,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时,出示3○4, 5○3,4○4,让学生用手势来填大于、小于和等于。如3○4要填写小于号时,学生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来表示;5○3要填写大于号时,学生则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来表示;4○4中的等于号则把左手和右手的食指放平来表示。通过手势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四、利用肢体语言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本身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学“九加几”时,如“9+2”在读出“九加二”的同时出示两个指头,笑着说“九见一,笑眯眯”。(为什么笑眯眯?生回答九和一凑成十)拿一个指头给九凑成“十”,所以折起一个指头,剩下一个指头,把心中的“十”和这“一”合起来就是“十一”,即9+2=11;“9+3”就是出示三个指头,折起一个指头,剩下两个指头,就等于“十二”,即9+3=1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十几减九”。如,“11-9”在读出“十一减九”的同时,出示11的个位上的一个指头,因为十减去九后还剩下1,所以要添上一个指头,合起来就是两个指头,所以11-9=2;“12-9”就是出示两个指头,添上一个指头,合起来三个指头,所以“12-9=3”。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强大功能,既简单方便,让教师省心,又生动活泼,让学生欢心。
编辑:谢颖丽
信息;反馈;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3—0112—01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通过手(这里的“手”是指整个上肢,包括手指、手掌、手腕、胳膊)等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的一种体态语。它作为非言语的一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始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正是因为肢体语言具有形象、指示、会意等多种功能,故又将之称为讲课的“第二语言”。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适时运用肢体语言,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肢体语言特别是手势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体会和看法。
一、利用肢体语言加强学生的记忆
数学中的某些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借助于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就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爱动的特点,又能促进学生手、眼、脑协调配合,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后,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教师可用手势演示乘法口诀,其做法是:伸出双手,十指平伸,掌心相对,从左至右,几个9就弯曲第几个指头,曲指的左边手指数就表示积的十位数,右边的手指就表示积的个位数。如一九得九……依次类推,可用手势表示“九九八十一” ,让学生边做手势边说口诀,直到熟练为止。
二、利用肢体语言对教学进行调控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不强。课堂上一般8~10分钟的热情一过,他们的注意力就开始不集中了。这时不妨用手势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重拍三下,再做出悄悄听的手势;或者打个坐端正的手势,然后与学生一起击掌,并喊“一、二、三,坐坐好!”从而使学生重振精神,继续参与学习。在课前,也可以和学生玩一玩“手指操”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肢体语言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学生的作业来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但这一途径较慢,若教学中教师适时利用肢体语言,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如,教学“>、<、=”时,当学生知道了“>、<、=”的含义后,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时,出示3○4, 5○3,4○4,让学生用手势来填大于、小于和等于。如3○4要填写小于号时,学生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来表示;5○3要填写大于号时,学生则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来表示;4○4中的等于号则把左手和右手的食指放平来表示。通过手势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四、利用肢体语言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本身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学“九加几”时,如“9+2”在读出“九加二”的同时出示两个指头,笑着说“九见一,笑眯眯”。(为什么笑眯眯?生回答九和一凑成十)拿一个指头给九凑成“十”,所以折起一个指头,剩下一个指头,把心中的“十”和这“一”合起来就是“十一”,即9+2=11;“9+3”就是出示三个指头,折起一个指头,剩下两个指头,就等于“十二”,即9+3=1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十几减九”。如,“11-9”在读出“十一减九”的同时,出示11的个位上的一个指头,因为十减去九后还剩下1,所以要添上一个指头,合起来就是两个指头,所以11-9=2;“12-9”就是出示两个指头,添上一个指头,合起来三个指头,所以“12-9=3”。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强大功能,既简单方便,让教师省心,又生动活泼,让学生欢心。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