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说理是高中作文的一项必备能力,是思辨的具体体现。本文是笔者训练学生以“营造情境,寓理于境”为技巧的实践总结。情境化说理能使说理更形象,并增加读者的接受度。文章辅以营造情境的两种途径以及误区,阐述了高中作文情境化说理技巧。
关键词 高中作文;情境化说理;说理技巧
说理被广泛地应用在演讲词,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议论性散文等文体中,它是议论文的灵魂,是高中作文的一项必备能力,最能训练和展现学生的思辨能力。
好的说理往往生动形象、娓娓动听、理趣兼备。纵观学生习作,不少说理性文段语言枯燥干瘪,说理方式呆板,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得论述效果大打折扣。
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常以修辞来训练学生形象化说理能力。比如: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更形象;类比引申,展开推理,增强说理效果;使用意象,寄理于象,使说理有依托。这都是一些富有实效的做法,然而一两句修辞句片段式的出现,往往并不能改变文章的总体样貌,笔者尝试营造情境,成段地说理议论,实现说理的形象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效果对比知可行
A句:我相信英勇的武汉人民,一定可以战胜疫情,取得最终的胜利!
B句:我相信,武汉的樱花一定会如期而至,那灿如烟霞的烂漫会如期芬芳这座城市。久已受它“热烈”“高尚”花语熏染的武汉人民;一定会如期重燃人间繁华烟火,他们扶老携幼,走上街头,载歌载舞,享受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A句是学生习作中常见的说理样态。B句子是教授营造情境说理方法后,学生修改的句子。我们看到,B句通过把武汉替换为意象“樱花”,再营造樱花盛开、人们快乐生活的意境,使得说理抒情有了情境作为依托,变得更加形象感人,血肉丰满。同样一番抒情议论,B句说理效果较之A句大大增强。
二、情境说理再认识
“情境”是新课改语文教、考的关键所在。叶丽新老师做了如下统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情境’出现了34次” [1]。 “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2]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实施建议板块命题和阅卷原则的明文要求。
可见,情境于语文教学、考试已是一个热词。遗憾的是,我们对情境的价值认识依然不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能被灌输,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获得。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人类认知事物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情境中认识理解事物,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因此通过营造情境,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说理,能收到更好的说理效果。此外,由于情境的限定性,写作中常见的跑题、偏题、离题现象将会得到大大改观。
所谓情境说理,是指根据说理需要,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营造形象可感的情境,通过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让读者置身说理氛围,从而更易理解接受所说之理的一种说理方式。
三、多处印证明方向
其实通过营造情境来说理的例子,在教材、高考满分作文中,并不鲜见。
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写到: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臉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并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预先研究,不要预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这段说理,“洗脸”一词出现了四次,前两次用“洗脸”再照镜子这种生活细节来类比写文章要有“责任心”;第三次以“不洗脸”,“洗后有黑点”的影响小与“写作文做演说”的影响大作比较;第四次再以“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比喻写作文章做演说需要反复检查。围绕“洗脸”这一生活情境,运用多种手法进行论证,说理形象,深入浅出,切中要害。比单纯的一个比喻或无情境的说理更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
又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营造了“大宅子”的情境,以 “鱼翅和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等为喻说理,使得文章妙趣横生,毫无呆板可言。类似的还有《寡人之于国也》中“五十步笑百步”情境设喻,《庖丁解牛》中令人难忘的解牛场景等。许多优秀的说理名篇通过以情境作为依托,喻巧而理至,让读者印象深刻,从而使说理更透彻!
再如2020年高考作文《正视自我 直面难关》(四川一考生)中的一段文字:
在人生道路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透过这些镜子来审视自我,正视自我。在行走的过程中,随地吐痰扔纸屑、果皮的人,会是我们的镜子;在公众场合中大声喧哗的陌生人,会是我们的镜子;在井然有序的排队过程中随意插队,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人,也会是我们的镜子。
作者以公众场合为情境,以一连串的镜子为喻,通过对诸多不文明行为的反观自照,“其不善者而改之”。生活中真实情境的再现,让说理更形象,从而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四、两种途径笔生花
如何营造情境,开展写作训练?笔者总结了下面两种途径。
1.再现生活情境,为说理营造氛围
例1:厕所里的按压阀不能回弹了,刺耳的哗哗声响彻教学楼,看到的人不计其数,只有你是一股清流,将阀门拔起,并贴上写有“此开关已坏”的便利贴,此时,你就是节能的英雄!和平年代,幸福生活,只要人性的光辉闪亮,你我都可以是英雄。 ——《英雄就是你我》
例2: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有一个梦想》
例1以生活小事为情境,说理真实具体,令人信服。例2中马丁·路德·金以梦想中的多幅画面为情境,阐述希望人人生而平等政治主张,发自肺腑,形象感人。
以生活为写作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唤醒自己,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书写自己对生活的观照、反省、思辨。从而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回溯木之根本、水之源头,解决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
2.借助经典文学作品、电影、歌曲等营造情境。
例1:你的英雄形象定格在那个冬日的赤壁。赤壁千仞,江水泱泱,东风有意,于是曹军的连船,在你“谈笑间”“灰飞烟灭”,你戴上了英雄的冠冕。你的“纶巾”迎风飘扬,你的“羽扇”潇洒千年。然而我却为你捏着一把汗:要是东风不来,那东吴还能完璧?大乔小乔还能安好?恐怕江山易主,美人不再。其实,东风属侥幸,成败亦偶然,英雄本不应以成败论!
——《不以成败论英雄》
例2:我们不妨追问,同是“师傅领进门”,为何功业却大相径庭?我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那个紧箍。猪八戒没有紧箍帮忙,当贪欲涌上心头,他难以自律,只能听其指挥,放纵宣泄。悟空杀念炽盛时,师父念起咒语,紧箍收缩,警醒悟空。得紧箍之助,悟空转心向善。紧箍是悟空由“猴”转“佛”之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事实上,我们都需要一个紧箍来他律!
——《戴上他律的紧箍》
例1作者通过化用串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象,扩写诗句,再现赤壁之战周瑜得胜时的情境,然后笔锋一转,趁势道出胜利本有偶然性,自然而然地推导出英雄不应以成败论的结论。例2作者举例说明八戒与孙悟空欲念炽盛时的不同境况,不同结果,通过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他律的重要性。
五、避开误区更出彩
1.情境具备形象性
营造情境的目的是让说理有具体的情境作依托,让读者在情境中更易接受说理。在营造情境时,要多选用鲜明的意象,使用形象化的具有感染力的語言,营造有画面感、有细节的情境,根据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修辞,使营造的情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2.情境为说理服务
无论是生活情境还是提取文学电影、歌曲等作品中的元素营造的情境,都要牢记情境是为说理服务的。与说理关联不大的甚至无关的内容不宜出现在情境中。情境阐释或描述完毕后,还要记得及时以说理深化、升华或回扣情境,融情境说理为一体,避免二者割裂。在借助文学作品、电影、歌曲等要素营造情境时,尽量选择经典的作品,陌生化的作品不便于引起共鸣,以致难以服务说理。
3.情境营造要简洁
所营造之情境宜简洁形象,赘述既无必要,也未必有利于说理,特别是在考试写作议论文时,更应简洁有力,点到即止,不枝不蔓。
参考文献
[1]叶丽新.“情境”的理解维度与“情境化试题”的设计框架——以语文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9(5).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作者通联:四川遂宁中学]
关键词 高中作文;情境化说理;说理技巧
说理被广泛地应用在演讲词,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议论性散文等文体中,它是议论文的灵魂,是高中作文的一项必备能力,最能训练和展现学生的思辨能力。
好的说理往往生动形象、娓娓动听、理趣兼备。纵观学生习作,不少说理性文段语言枯燥干瘪,说理方式呆板,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得论述效果大打折扣。
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常以修辞来训练学生形象化说理能力。比如: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更形象;类比引申,展开推理,增强说理效果;使用意象,寄理于象,使说理有依托。这都是一些富有实效的做法,然而一两句修辞句片段式的出现,往往并不能改变文章的总体样貌,笔者尝试营造情境,成段地说理议论,实现说理的形象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效果对比知可行
A句:我相信英勇的武汉人民,一定可以战胜疫情,取得最终的胜利!
B句:我相信,武汉的樱花一定会如期而至,那灿如烟霞的烂漫会如期芬芳这座城市。久已受它“热烈”“高尚”花语熏染的武汉人民;一定会如期重燃人间繁华烟火,他们扶老携幼,走上街头,载歌载舞,享受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A句是学生习作中常见的说理样态。B句子是教授营造情境说理方法后,学生修改的句子。我们看到,B句通过把武汉替换为意象“樱花”,再营造樱花盛开、人们快乐生活的意境,使得说理抒情有了情境作为依托,变得更加形象感人,血肉丰满。同样一番抒情议论,B句说理效果较之A句大大增强。
二、情境说理再认识
“情境”是新课改语文教、考的关键所在。叶丽新老师做了如下统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情境’出现了34次” [1]。 “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2]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实施建议板块命题和阅卷原则的明文要求。
可见,情境于语文教学、考试已是一个热词。遗憾的是,我们对情境的价值认识依然不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能被灌输,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获得。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人类认知事物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情境中认识理解事物,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因此通过营造情境,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说理,能收到更好的说理效果。此外,由于情境的限定性,写作中常见的跑题、偏题、离题现象将会得到大大改观。
所谓情境说理,是指根据说理需要,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营造形象可感的情境,通过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让读者置身说理氛围,从而更易理解接受所说之理的一种说理方式。
三、多处印证明方向
其实通过营造情境来说理的例子,在教材、高考满分作文中,并不鲜见。
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写到: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臉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并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预先研究,不要预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这段说理,“洗脸”一词出现了四次,前两次用“洗脸”再照镜子这种生活细节来类比写文章要有“责任心”;第三次以“不洗脸”,“洗后有黑点”的影响小与“写作文做演说”的影响大作比较;第四次再以“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比喻写作文章做演说需要反复检查。围绕“洗脸”这一生活情境,运用多种手法进行论证,说理形象,深入浅出,切中要害。比单纯的一个比喻或无情境的说理更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
又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营造了“大宅子”的情境,以 “鱼翅和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等为喻说理,使得文章妙趣横生,毫无呆板可言。类似的还有《寡人之于国也》中“五十步笑百步”情境设喻,《庖丁解牛》中令人难忘的解牛场景等。许多优秀的说理名篇通过以情境作为依托,喻巧而理至,让读者印象深刻,从而使说理更透彻!
再如2020年高考作文《正视自我 直面难关》(四川一考生)中的一段文字:
在人生道路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透过这些镜子来审视自我,正视自我。在行走的过程中,随地吐痰扔纸屑、果皮的人,会是我们的镜子;在公众场合中大声喧哗的陌生人,会是我们的镜子;在井然有序的排队过程中随意插队,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人,也会是我们的镜子。
作者以公众场合为情境,以一连串的镜子为喻,通过对诸多不文明行为的反观自照,“其不善者而改之”。生活中真实情境的再现,让说理更形象,从而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四、两种途径笔生花
如何营造情境,开展写作训练?笔者总结了下面两种途径。
1.再现生活情境,为说理营造氛围
例1:厕所里的按压阀不能回弹了,刺耳的哗哗声响彻教学楼,看到的人不计其数,只有你是一股清流,将阀门拔起,并贴上写有“此开关已坏”的便利贴,此时,你就是节能的英雄!和平年代,幸福生活,只要人性的光辉闪亮,你我都可以是英雄。 ——《英雄就是你我》
例2: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有一个梦想》
例1以生活小事为情境,说理真实具体,令人信服。例2中马丁·路德·金以梦想中的多幅画面为情境,阐述希望人人生而平等政治主张,发自肺腑,形象感人。
以生活为写作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唤醒自己,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书写自己对生活的观照、反省、思辨。从而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回溯木之根本、水之源头,解决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
2.借助经典文学作品、电影、歌曲等营造情境。
例1:你的英雄形象定格在那个冬日的赤壁。赤壁千仞,江水泱泱,东风有意,于是曹军的连船,在你“谈笑间”“灰飞烟灭”,你戴上了英雄的冠冕。你的“纶巾”迎风飘扬,你的“羽扇”潇洒千年。然而我却为你捏着一把汗:要是东风不来,那东吴还能完璧?大乔小乔还能安好?恐怕江山易主,美人不再。其实,东风属侥幸,成败亦偶然,英雄本不应以成败论!
——《不以成败论英雄》
例2:我们不妨追问,同是“师傅领进门”,为何功业却大相径庭?我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那个紧箍。猪八戒没有紧箍帮忙,当贪欲涌上心头,他难以自律,只能听其指挥,放纵宣泄。悟空杀念炽盛时,师父念起咒语,紧箍收缩,警醒悟空。得紧箍之助,悟空转心向善。紧箍是悟空由“猴”转“佛”之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事实上,我们都需要一个紧箍来他律!
——《戴上他律的紧箍》
例1作者通过化用串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象,扩写诗句,再现赤壁之战周瑜得胜时的情境,然后笔锋一转,趁势道出胜利本有偶然性,自然而然地推导出英雄不应以成败论的结论。例2作者举例说明八戒与孙悟空欲念炽盛时的不同境况,不同结果,通过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他律的重要性。
五、避开误区更出彩
1.情境具备形象性
营造情境的目的是让说理有具体的情境作依托,让读者在情境中更易接受说理。在营造情境时,要多选用鲜明的意象,使用形象化的具有感染力的語言,营造有画面感、有细节的情境,根据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修辞,使营造的情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2.情境为说理服务
无论是生活情境还是提取文学电影、歌曲等作品中的元素营造的情境,都要牢记情境是为说理服务的。与说理关联不大的甚至无关的内容不宜出现在情境中。情境阐释或描述完毕后,还要记得及时以说理深化、升华或回扣情境,融情境说理为一体,避免二者割裂。在借助文学作品、电影、歌曲等要素营造情境时,尽量选择经典的作品,陌生化的作品不便于引起共鸣,以致难以服务说理。
3.情境营造要简洁
所营造之情境宜简洁形象,赘述既无必要,也未必有利于说理,特别是在考试写作议论文时,更应简洁有力,点到即止,不枝不蔓。
参考文献
[1]叶丽新.“情境”的理解维度与“情境化试题”的设计框架——以语文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9(5).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作者通联:四川遂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