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方法。
一、注重课前预习,创设自学情境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时,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然后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如《三亚落日》一课,学生提出“在三亚看落日如何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自学的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望月》,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望月》这篇课文,并欣赏了美丽的夜空,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注重多读感悟,倡导合作学习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悲壮的一幕》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了科马洛夫与女儿话别的这一部分,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让其他学生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然后,教师又安排男女生分角色读。至此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了科马洛夫内心的激荡,体会到科马洛夫不仅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且是个慈爱的父亲。
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广玉兰》一文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爱的一个自然段边读边品,然后把领悟到的用小组练读的形式在全班交流。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现和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
三、注重课外延伸,培养探索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语文学习,让学生走进生活,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自主进行有目的的语文实践,努力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可组织学生进行“植树造林”功能的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查阅图书资料、电脑网站,收集有关森林作用的信息,整理、研究,并加上自己的观点,完成相关表格,最后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了解森林是环境污染的“监测员”;是抗碱的“勇士”;是天气的“预报员”;是大气的“清洁员”;是净化污水的“能手”……从而感悟到建设绿色家园的重大意义,真切感受到植物与我们人类生存密不可分,增强了环保意识。
课堂在延伸,视野在拓宽,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主动参与中也实实在在地发挥出来了。
(宜兴市丁蜀镇洑东小学)
一、注重课前预习,创设自学情境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时,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然后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如《三亚落日》一课,学生提出“在三亚看落日如何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自学的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望月》,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望月》这篇课文,并欣赏了美丽的夜空,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注重多读感悟,倡导合作学习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悲壮的一幕》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了科马洛夫与女儿话别的这一部分,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让其他学生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然后,教师又安排男女生分角色读。至此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了科马洛夫内心的激荡,体会到科马洛夫不仅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且是个慈爱的父亲。
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广玉兰》一文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爱的一个自然段边读边品,然后把领悟到的用小组练读的形式在全班交流。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现和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
三、注重课外延伸,培养探索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语文学习,让学生走进生活,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自主进行有目的的语文实践,努力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可组织学生进行“植树造林”功能的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查阅图书资料、电脑网站,收集有关森林作用的信息,整理、研究,并加上自己的观点,完成相关表格,最后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了解森林是环境污染的“监测员”;是抗碱的“勇士”;是天气的“预报员”;是大气的“清洁员”;是净化污水的“能手”……从而感悟到建设绿色家园的重大意义,真切感受到植物与我们人类生存密不可分,增强了环保意识。
课堂在延伸,视野在拓宽,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主动参与中也实实在在地发挥出来了。
(宜兴市丁蜀镇洑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