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鸡肋”,“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我想现在正在就教初中历史和正在就读初中历史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有这种感觉。
说它“食之无味”,是指老师讲起历史来没劲,学生听起历史来无趣。教师要努力想办法去改变自己的上课方式,积极主动的研究学生心理,分析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依旧采取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旧模式 ,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空谈一些阶级、革命、主义,听这样的历史课真是味如嚼蜡。
说它“弃之可惜”,指的是每个学校都必须开设历史这个科目的教学。学习历史可以启发人们从历史片断中对种种历史现象进行理性的思维,理性地去汲取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切有价值的合乎规律的积极面,从而激励自己投身实践,信心百倍地去创造今天和未来的文明。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大多数老师有这样一种心理,就是急切的想把一些抽象历史理论和科学思想传输给学生。然而初中学生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还不能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与思想。如果急于求成,强行灌输的话,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磨灭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所以,我认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辨证的分析一些历史人物、事件方法。”,作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就是说,着重培养学生的学史热情。围绕这一目标,想办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力求达到:语言生活化,内容形象化,讲解激情化,知识多元化,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形象起来,生动起来,活泼起来。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我想那是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紧贴“课改”新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的转变主要来自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在大多数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静听或记录。在新课程标准下,“传承”式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被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所取代。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探究,使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时代性特征加深了理解,这样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学生就能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能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就能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使之适应形势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教学大纲的退出、课程标准的启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它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发等,已迫使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善于引导他们自己积极思维,自己研究解决问题。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尤其要加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有效地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
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历史不是死的,它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生活。所以,要使素质教育能够很好的开展,教学的区域不应局限于课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参观实践。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可请一些历史老人,历史专家来校做讲座,上观摩课
据新闻报导:厦门一中从五月起学生就可以“身入其境”,它将开设一种新课程——社会课程。上课的老师不是一中的老师,而是校外的院士、艺术家、科学家以及专家。社会课程属于校本课程。据悉,社会课程也计学分。配套的规定说,如果非毕业班的学生每人每学期没有获得至少10个学分,那么他无法参加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这无疑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种创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在我们初中也可以根据条件邀请一些历史老人,专家作讲座,以他们的丰富的见闻,博学和才华来激发学生学史的动力。事实表明,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这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
六、可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
上海电视台的才富大考场节目的收视率很高。里面的许多题目都跟历史有关的。这说明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文化素质方面的涵养。在学校的课堂上有时也可以搞一些竞赛,活跃氛围。学校可利用多媒体教室举办优秀影片回顾周,组织学生们观看,可以说是一个让他们充分体验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的绝好机会。可以想象当教师在课堂教授这些内容时,学生们会很快地溶入这一历史背景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则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扩大了影响。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遇到诸多困难的时候,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不要怨天尤人,过多的追究客观原因,而是要从自身出发,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单一、呆板的历史教学变的有趣味,把学生吸引到我们的课堂当中来。
说它“食之无味”,是指老师讲起历史来没劲,学生听起历史来无趣。教师要努力想办法去改变自己的上课方式,积极主动的研究学生心理,分析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依旧采取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旧模式 ,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空谈一些阶级、革命、主义,听这样的历史课真是味如嚼蜡。
说它“弃之可惜”,指的是每个学校都必须开设历史这个科目的教学。学习历史可以启发人们从历史片断中对种种历史现象进行理性的思维,理性地去汲取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切有价值的合乎规律的积极面,从而激励自己投身实践,信心百倍地去创造今天和未来的文明。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大多数老师有这样一种心理,就是急切的想把一些抽象历史理论和科学思想传输给学生。然而初中学生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还不能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与思想。如果急于求成,强行灌输的话,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磨灭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所以,我认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辨证的分析一些历史人物、事件方法。”,作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就是说,着重培养学生的学史热情。围绕这一目标,想办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力求达到:语言生活化,内容形象化,讲解激情化,知识多元化,使我们的历史教学形象起来,生动起来,活泼起来。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我想那是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紧贴“课改”新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的转变主要来自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在大多数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静听或记录。在新课程标准下,“传承”式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被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所取代。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探究,使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时代性特征加深了理解,这样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学生就能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能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就能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使之适应形势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教学大纲的退出、课程标准的启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它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发等,已迫使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善于引导他们自己积极思维,自己研究解决问题。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尤其要加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有效地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
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历史不是死的,它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生活。所以,要使素质教育能够很好的开展,教学的区域不应局限于课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参观实践。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可请一些历史老人,历史专家来校做讲座,上观摩课
据新闻报导:厦门一中从五月起学生就可以“身入其境”,它将开设一种新课程——社会课程。上课的老师不是一中的老师,而是校外的院士、艺术家、科学家以及专家。社会课程属于校本课程。据悉,社会课程也计学分。配套的规定说,如果非毕业班的学生每人每学期没有获得至少10个学分,那么他无法参加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这无疑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种创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在我们初中也可以根据条件邀请一些历史老人,专家作讲座,以他们的丰富的见闻,博学和才华来激发学生学史的动力。事实表明,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这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
六、可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
上海电视台的才富大考场节目的收视率很高。里面的许多题目都跟历史有关的。这说明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文化素质方面的涵养。在学校的课堂上有时也可以搞一些竞赛,活跃氛围。学校可利用多媒体教室举办优秀影片回顾周,组织学生们观看,可以说是一个让他们充分体验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的绝好机会。可以想象当教师在课堂教授这些内容时,学生们会很快地溶入这一历史背景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则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扩大了影响。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遇到诸多困难的时候,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不要怨天尤人,过多的追究客观原因,而是要从自身出发,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单一、呆板的历史教学变的有趣味,把学生吸引到我们的课堂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