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足球是青少年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学校里参与的学生很多。近几年,引进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高校越来越多,高校间足球比赛水平大大提高,比赛的对抗强度大大提高,但随之而来发生的运动损伤也呈增多趋势。本文针对足球专项大学生在足球运动过程中所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最后根据调查提出防治运动损伤的建议。
关键词: 足球专项学生 运动损伤 预防建议
现代足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全面型”足球问世以来,足球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现代足球运动呈现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抗越来越强,攻防转换的速度越来越快的局面,因此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次数就越来越多。这样不但影响了球队整体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影响球队的比赛成绩,而且给运动员带来身体和心理的负面影响。如何减少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成为摆在教练员、科研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深受大学生们的青睐。但由于足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与竞争性,易导致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为探讨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特点、规律及预防措施,笔者对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三至大四的80名足球专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笔者在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有关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方面的论文、著作,从而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对80名体育学院专选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99%,问卷经专家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数理统计法:用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1.2.4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对部分研究对象的损伤情况进行访谈。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运动损伤报告率
在所调查的80名足球专项运动员中,进入训练阶段后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有68人,占总人数的85%;发生两次损伤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5%;发生三次及以上损伤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3.75%。可见体育学院足球专修班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重视。
2.2运动损伤部位的分布表
发生损伤次数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踝关节、膝关节、足部和大腿,分别占总损伤次数的38.75%、23.75%、21.25%和21.25%。16.25%的损伤发生在下肢,这是由足球比赛的性质决定的。
2.3足球运动员受伤类型调查表
所有损伤中,扭伤、拉伤和挫伤的发生比例最高,分别为18.75%、15%、13.75%和11.25%。学生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不专心听讲,没有认真掌握技术要领,对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认为看了别人踢球后自己模仿凭外在表象可以理解动作。
2.4足球运动损伤原因统计表
引起损伤较多的前四个原因依次为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和场地不良,造成损伤的比例分别为23.75%、18.75%、15%和11.25%。场地不良是导致足球损伤的原因之一,淮南师范学院本部田径场是煤渣场地,足球场是中间的空土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最容易导致运动员损伤。
2.5运动员损伤治疗的有关情况表
运动员发生的绝大部分损伤都经过治疗,未治疗损伤例数占总例数的8.75%,这可能是因为还有少数运动员与教练员对发生损伤的治疗问题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损伤后未痊愈的比例高达42.74%,这可能与损伤处理不当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等原因有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专选班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损伤程度较为严重。损伤发生较多的部位依为踝关节、膝关节、足部和大腿,发生较多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拉伤和劳损。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和场地不良。
3.2建议
3.2.1要高度重视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专项班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问题,提高损伤防护意识,学损伤防护知识,并采取有力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3.2.2加强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各种基本技术并能熟练运用。
3.2.3在做准备活动时,教师也要根据足球教学的不同内容、不同的季节气候,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充分而有效。
3.2.4对运动员和教练员加强体育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比赛观,同时加强裁判工作,尽可能减少甚至杜绝蓄意犯规和故意伤人的行为。
3.2.5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合理配置治疗设备,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运动损伤,努力提高损伤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龙军.足球运动损伤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J].温州师范学院学院学报,2004,25(5):10-106.
[2]杜光宁,赖炳森,叶佳春,等.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94-97.
[3]赖炳森,杜光宁,古文东,等.体育专业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2,24(6):57-58.
[4]孙荣辉.足球运动损伤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3):23-25.
[5]曲绵域,高云秋,浦钧宗,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89-491.
关键词: 足球专项学生 运动损伤 预防建议
现代足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全面型”足球问世以来,足球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现代足球运动呈现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抗越来越强,攻防转换的速度越来越快的局面,因此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次数就越来越多。这样不但影响了球队整体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影响球队的比赛成绩,而且给运动员带来身体和心理的负面影响。如何减少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成为摆在教练员、科研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深受大学生们的青睐。但由于足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与竞争性,易导致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为探讨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特点、规律及预防措施,笔者对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三至大四的80名足球专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笔者在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有关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方面的论文、著作,从而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对80名体育学院专选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99%,问卷经专家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数理统计法:用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1.2.4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对部分研究对象的损伤情况进行访谈。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运动损伤报告率
在所调查的80名足球专项运动员中,进入训练阶段后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有68人,占总人数的85%;发生两次损伤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5%;发生三次及以上损伤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3.75%。可见体育学院足球专修班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重视。
2.2运动损伤部位的分布表
发生损伤次数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踝关节、膝关节、足部和大腿,分别占总损伤次数的38.75%、23.75%、21.25%和21.25%。16.25%的损伤发生在下肢,这是由足球比赛的性质决定的。
2.3足球运动员受伤类型调查表
所有损伤中,扭伤、拉伤和挫伤的发生比例最高,分别为18.75%、15%、13.75%和11.25%。学生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不专心听讲,没有认真掌握技术要领,对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认为看了别人踢球后自己模仿凭外在表象可以理解动作。
2.4足球运动损伤原因统计表
引起损伤较多的前四个原因依次为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和场地不良,造成损伤的比例分别为23.75%、18.75%、15%和11.25%。场地不良是导致足球损伤的原因之一,淮南师范学院本部田径场是煤渣场地,足球场是中间的空土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最容易导致运动员损伤。
2.5运动员损伤治疗的有关情况表
运动员发生的绝大部分损伤都经过治疗,未治疗损伤例数占总例数的8.75%,这可能是因为还有少数运动员与教练员对发生损伤的治疗问题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损伤后未痊愈的比例高达42.74%,这可能与损伤处理不当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等原因有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专选班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损伤程度较为严重。损伤发生较多的部位依为踝关节、膝关节、足部和大腿,发生较多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拉伤和劳损。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和场地不良。
3.2建议
3.2.1要高度重视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专项班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问题,提高损伤防护意识,学损伤防护知识,并采取有力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3.2.2加强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各种基本技术并能熟练运用。
3.2.3在做准备活动时,教师也要根据足球教学的不同内容、不同的季节气候,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充分而有效。
3.2.4对运动员和教练员加强体育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比赛观,同时加强裁判工作,尽可能减少甚至杜绝蓄意犯规和故意伤人的行为。
3.2.5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合理配置治疗设备,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运动损伤,努力提高损伤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龙军.足球运动损伤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J].温州师范学院学院学报,2004,25(5):10-106.
[2]杜光宁,赖炳森,叶佳春,等.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94-97.
[3]赖炳森,杜光宁,古文东,等.体育专业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2,24(6):57-58.
[4]孙荣辉.足球运动损伤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3):23-25.
[5]曲绵域,高云秋,浦钧宗,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8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