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它点明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必然趋势。
一、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巧妙地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更加以他们的兴趣来左右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要求。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认识左右”一课时,一开始他就利用课间展示了一段动画:孙悟空和猪八戒分别在楼梯上下两端面对面站立,并且在激烈争论:“靠右走应该走哪一边才对”,孙悟空说这边,猪八戒说是另一边。老师问学生:“他们俩谁说的对呢?同学们能用什么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意识。在教学中多段对话的继续引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被老师吸引着,整节课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不易突破,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缓解了这个矛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很难掌握。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声音、动画的渲染,引发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电脑,在电脑上让学生沿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剪开,然后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学生直观判定拼成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有多少种拼法?有的用割、平移、补的方法,有的用割、旋转、拼的方法推导出共同的结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加上光标闪烁,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内,随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例如:教学五年级实践活动课“长方体切、拼”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小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切、拼活动,并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积、表面积怎样发生变化?然后由代表到投影仪下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有不同的拼法,就有不同的回答。
五、正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也不能过分地追求信息技术。部分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教师大力开展“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一、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巧妙地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更加以他们的兴趣来左右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要求。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认识左右”一课时,一开始他就利用课间展示了一段动画:孙悟空和猪八戒分别在楼梯上下两端面对面站立,并且在激烈争论:“靠右走应该走哪一边才对”,孙悟空说这边,猪八戒说是另一边。老师问学生:“他们俩谁说的对呢?同学们能用什么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意识。在教学中多段对话的继续引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被老师吸引着,整节课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不易突破,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缓解了这个矛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很难掌握。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声音、动画的渲染,引发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电脑,在电脑上让学生沿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剪开,然后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学生直观判定拼成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有多少种拼法?有的用割、平移、补的方法,有的用割、旋转、拼的方法推导出共同的结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加上光标闪烁,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内,随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例如:教学五年级实践活动课“长方体切、拼”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小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切、拼活动,并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积、表面积怎样发生变化?然后由代表到投影仪下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有不同的拼法,就有不同的回答。
五、正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也不能过分地追求信息技术。部分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教师大力开展“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