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先生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勤劳的手指弹成了巨著《平凡的世界》,更谱出了一群不平凡的人在暴风雨中的绝唱。
“荒凉的山野从南到北依次抹上了大片大片的绿色,河流山溪清澈珠澄,水波映照着蓝天白云,反射出太阳金银般灿烂的光辉。”美丽的地方,大多是贫穷的,事实确实如此,金子般颜色的黄土,就是陕北高原最宝贵的财富,它美得震撼,美得让人屈服。
美丽的地方,孕育了平凡的“美人”。
我最喜欢孙少平这个人物,从开始的“非洲人”到揽工汉,再到煤矿工人,每个身份的转换,都体现了他对命运的不甘,对尊严的捍卫,对梦想的渴望。再看看处于青春的我们,跟孙少平一样有梦想,有追求,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只要自己勤奋努力,终将会把梦想化成现实踩在脚下,即使会吃太多的苦,可自己选择的路总比任何一条路走得要情愿。
小说还塑造了一心为民的好干部——田福军,他挑剔地看这个城市一切不顺眼的地方,为的是让百姓顺心。我们在敬佩田福军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同时,更为现在官场腐败而痛心。是什么让现在的官场风气变得如此污浊?田福军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在官场上某些贪官丑恶的灵魂。
还记得一位极为普通的人吧?逛客王满银,在碌碌无为、四处漂泊大半辈子后,终于拾起了家的回忆,结束了漂泊的生活,回了家。“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最爱我的人,有最亲切的味道,有温暖的怀抱。伤了,累了,别怕,还有家。
黄土高原,一个平凡的村庄,一群平凡的人,一些平凡而普通的故事,于平凡中显伟大,在普通中铸永生。
一位哲人说,山顶上只能有一个人,我希望是我,可我的肩膀上还能站人。对啊!如果不能做最顶端的人,何不稳稳当当地站在平地?如果不能欣赏最高端的美景,何不脚踏实地地感受土地的辽阔?也许我们不可碰触生命的高度,但我们可以企及生命的宽度;也许我们不可惊艳一世,但我们可以演绎平凡中的伟大。
(指导教师:陈永睿/编辑:于智博)
评点:陈永睿
精要选择,情注其中。作者在认真阅读《平凡的世界》基础之上,抓住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孙少平、田福军、王满银的“平凡”特点,以浓烈的情感予以“发感”,显得笔力集中,不蔓不枝。简要“述读”,深刻“发感”。作者或引用,或概述,或联系,围绕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于平凡中见伟大”进行深度挖掘,使得阅读对象既走进评者“我”的心中,也走进读者“我们”的心中。妙手“链接”,巧加比较。作者没有停留在对人物的简单评论之上,而是将他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联系起来予以比较,得到启迪和警醒,使这篇读后感有了强烈的针对性。
“荒凉的山野从南到北依次抹上了大片大片的绿色,河流山溪清澈珠澄,水波映照着蓝天白云,反射出太阳金银般灿烂的光辉。”美丽的地方,大多是贫穷的,事实确实如此,金子般颜色的黄土,就是陕北高原最宝贵的财富,它美得震撼,美得让人屈服。
美丽的地方,孕育了平凡的“美人”。
我最喜欢孙少平这个人物,从开始的“非洲人”到揽工汉,再到煤矿工人,每个身份的转换,都体现了他对命运的不甘,对尊严的捍卫,对梦想的渴望。再看看处于青春的我们,跟孙少平一样有梦想,有追求,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只要自己勤奋努力,终将会把梦想化成现实踩在脚下,即使会吃太多的苦,可自己选择的路总比任何一条路走得要情愿。
小说还塑造了一心为民的好干部——田福军,他挑剔地看这个城市一切不顺眼的地方,为的是让百姓顺心。我们在敬佩田福军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同时,更为现在官场腐败而痛心。是什么让现在的官场风气变得如此污浊?田福军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在官场上某些贪官丑恶的灵魂。
还记得一位极为普通的人吧?逛客王满银,在碌碌无为、四处漂泊大半辈子后,终于拾起了家的回忆,结束了漂泊的生活,回了家。“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最爱我的人,有最亲切的味道,有温暖的怀抱。伤了,累了,别怕,还有家。
黄土高原,一个平凡的村庄,一群平凡的人,一些平凡而普通的故事,于平凡中显伟大,在普通中铸永生。
一位哲人说,山顶上只能有一个人,我希望是我,可我的肩膀上还能站人。对啊!如果不能做最顶端的人,何不稳稳当当地站在平地?如果不能欣赏最高端的美景,何不脚踏实地地感受土地的辽阔?也许我们不可碰触生命的高度,但我们可以企及生命的宽度;也许我们不可惊艳一世,但我们可以演绎平凡中的伟大。
(指导教师:陈永睿/编辑:于智博)
评点:陈永睿
精要选择,情注其中。作者在认真阅读《平凡的世界》基础之上,抓住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孙少平、田福军、王满银的“平凡”特点,以浓烈的情感予以“发感”,显得笔力集中,不蔓不枝。简要“述读”,深刻“发感”。作者或引用,或概述,或联系,围绕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于平凡中见伟大”进行深度挖掘,使得阅读对象既走进评者“我”的心中,也走进读者“我们”的心中。妙手“链接”,巧加比较。作者没有停留在对人物的简单评论之上,而是将他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联系起来予以比较,得到启迪和警醒,使这篇读后感有了强烈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