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使命决定的,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因此,做为一名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应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教育爱。下面就围绕教育爱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教育爱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
教育爱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普遍、持久的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爱,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育爱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所产生的崇高感情,体现党和国家、人民对下一代的爱,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的爱。因此,这种爱含有时代性、阶级性,具有使命感,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第二,教育爱的产生和存在,是教师职业劳动性质决定的。教师的职业劳动始终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师生双方必然发生感情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用教育爱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促进人才成长。
第三,教育爱的产生和存在,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要发展人类要延续,上一代对下一代就负有教育的责任,就要加以保护、培养,寄以希望。因此,这种爱,体现在教师的职业劳动上则理所当然。
在教育爱这种职业性的道德情感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集中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凡是具有教育爱的教师必然对学生有一种亲近感。这种亲近感表现为对学生的依恋、牵挂、关心,甚至有时可以达到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
第二,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感。师生之间需要理解,能理解学生的教师总是怀着一种体贴爱护的心情去观察和认识学生的言行,即使是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也能够从积极的、发展的角度去理解。
第三,教育爱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感。教师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能够成材,对学生寄以深切的希望,即使是对那些各方面暂时比较后进的学生,也决不肯轻易就下不可教育的结论。如果对学生光有期望,没有信心.教育爱就徒有虚名。
第四,教育爱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有一种奉献的精神。教师为了学生成长、成材,可以牺牲一切,有人把教师的这种奉献比做光彩照人的红烛,是助人攀登的阶梯,是舍己为人的铺路石,这些比喻对教师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二、教育爱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强大的无比的教育者。”一个教师,只有当他真心实意爱着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够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教育爱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呢?
教育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情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需要有良好客观情境,让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向上的情绪,充分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有了这些条件,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和关怀,则是其中最直接、最关键的一环。因此,一个优秀教师的责任首先是必须使学生习惯地感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是世界上一切财富的继承者。
教育爱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建立师生间的和谐融洽关系,沟通师生间的心理,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开辟通向学生的道路,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教育实践证明,那些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并取得卓越成绩,被学生尊敬爱戴的教师,都与学生有浓厚的感情和坦诚良好的关系,他们把真挚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用自己的心血哺育着学生,表现了高尚的教师道德品质,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形成这种威信,不是靠矫揉造作的威严、讥讽语言和粗暴态度,而要靠教育的艺术,友善的态度,宽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和处事公正高尚的品德。一句话,靠的是对学生真诚的教育爱。教师只有从爱学生出发,以教师自身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心灵活力和自我教育的要求,老师威信才能自然形成,他的教育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所以,爱是最大的权威,是师生之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是促使学生敞开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只有对学生施加教育爱,才能在教育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教育爱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因。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所以热爱学生不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感情,而且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教师对学生感情越深,责任心就越强,办法也就越多,学生也就越爱他,教育效果也就越好。正像高尔基说的那样,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这是一条教育规律。学校以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上课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是师生间一种双向知识信息和心理碰撞的情感交流。知识交流是在感情背景下进行的。创造最佳心理情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实例,学生对一个教师的爱,往往能够演化为对他所教的那门课程的热爱,出现“乐其学而亲其师,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局面,这说明,教学中有着情感因素。这种情感因素甚至决定学生的终生理想。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作用更为明显,师生感情好,教师对学生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教师对学生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够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反之批评和表扬就会成为教育的障碍。因此,教育是可以在学生心灵深处激发一种做人的尊严感,会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方向逐步产生一种内心上进的要求,希望成为四有人才。总之,教育爱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三、实施教育爱的具体要求
实施教育爱的具体要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要了解学生。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多方面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没有了解的教育是主观主义的教育。教师要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就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不断增强自己感知学生精神世界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当具有一颗对学生体察入微的母亲心。对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经常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分析。其次,教师能用自己的心理去代替学生的心理。青少年的心理,感情和感受周围事物的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师要善于在教育实践中细心揣摩,从中摸索出规律,善于发现学生的隐形变化。
第二,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教师道德要求的内容之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不要轻易伤害学生自尊心,而影响了人才的成长。一般来说,青少年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发掘他们身上积极的美好的东西,就能使他们更好体会到教师的教育,并且能够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能仅限于爱“才”,而要真心做到爱“人”,即: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不能抓住学生的消极面而不放,“教子十过,莫若奖子一长”,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忌歧视、辱骂和体罚学生,切忌心理定势看待学生,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离异、自卑、逆反心理。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必须学会“自制”。要在关键时刻,有宽阔的胸怀,能抑制自己的喜怒感情,还要向学生虚心学习,把学习好的学生当成提高业务能力的老师,把学习差的学生当成提高教学方法的老师。
第三,要严格要求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对儿童的爱,应当与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格要求是爱的基础,是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深沉的爱,那么,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怎样去实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呢?一要严而有格。“格”是指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有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而制定的培养目标,教师对学生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而实行的具体步骤,否则,严格要求就失去了方向,带有主观随意性。二要严而有度,即宽严得当。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恰当,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此,教师要熟悉他们,掌握他们品德行为形成的特点,从学生年龄出发,教育活动的安排既得当又富有情趣,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三要严而有恒。对学生的教育是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尤其学生思想经常出现反复,教师要防止一暴十寒,虎头蛇尾,应该持之以恒。四要严而有法。教师必须有办法促进学生自觉地执行对他们的严格要求。让合理的要求,转化成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行动,这样,教育方法就必须灵活多样,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总之,教师要有战略家的头脑,实干家的精神,艺术家的技巧。
综上所述,教师爱学生可以塑造一个学生,不爱学生往往可以毁掉一个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一个爱字,只要有了热爱学生这个基本出发点,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灵活多样就起作用。教育爱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连接着师生教育实践中获得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以“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座右铭,时时告诫我们为下一代播种教育爱。
一、教育爱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
教育爱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普遍、持久的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爱,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育爱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所产生的崇高感情,体现党和国家、人民对下一代的爱,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的爱。因此,这种爱含有时代性、阶级性,具有使命感,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第二,教育爱的产生和存在,是教师职业劳动性质决定的。教师的职业劳动始终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师生双方必然发生感情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用教育爱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促进人才成长。
第三,教育爱的产生和存在,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要发展人类要延续,上一代对下一代就负有教育的责任,就要加以保护、培养,寄以希望。因此,这种爱,体现在教师的职业劳动上则理所当然。
在教育爱这种职业性的道德情感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集中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凡是具有教育爱的教师必然对学生有一种亲近感。这种亲近感表现为对学生的依恋、牵挂、关心,甚至有时可以达到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
第二,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感。师生之间需要理解,能理解学生的教师总是怀着一种体贴爱护的心情去观察和认识学生的言行,即使是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也能够从积极的、发展的角度去理解。
第三,教育爱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感。教师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能够成材,对学生寄以深切的希望,即使是对那些各方面暂时比较后进的学生,也决不肯轻易就下不可教育的结论。如果对学生光有期望,没有信心.教育爱就徒有虚名。
第四,教育爱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有一种奉献的精神。教师为了学生成长、成材,可以牺牲一切,有人把教师的这种奉献比做光彩照人的红烛,是助人攀登的阶梯,是舍己为人的铺路石,这些比喻对教师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二、教育爱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强大的无比的教育者。”一个教师,只有当他真心实意爱着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够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教育爱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呢?
教育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情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需要有良好客观情境,让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向上的情绪,充分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有了这些条件,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和关怀,则是其中最直接、最关键的一环。因此,一个优秀教师的责任首先是必须使学生习惯地感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是世界上一切财富的继承者。
教育爱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建立师生间的和谐融洽关系,沟通师生间的心理,需要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开辟通向学生的道路,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教育实践证明,那些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并取得卓越成绩,被学生尊敬爱戴的教师,都与学生有浓厚的感情和坦诚良好的关系,他们把真挚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用自己的心血哺育着学生,表现了高尚的教师道德品质,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形成这种威信,不是靠矫揉造作的威严、讥讽语言和粗暴态度,而要靠教育的艺术,友善的态度,宽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和处事公正高尚的品德。一句话,靠的是对学生真诚的教育爱。教师只有从爱学生出发,以教师自身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心灵活力和自我教育的要求,老师威信才能自然形成,他的教育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所以,爱是最大的权威,是师生之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是促使学生敞开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只有对学生施加教育爱,才能在教育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教育爱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因。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所以热爱学生不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感情,而且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教师对学生感情越深,责任心就越强,办法也就越多,学生也就越爱他,教育效果也就越好。正像高尔基说的那样,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这是一条教育规律。学校以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上课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是师生间一种双向知识信息和心理碰撞的情感交流。知识交流是在感情背景下进行的。创造最佳心理情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实例,学生对一个教师的爱,往往能够演化为对他所教的那门课程的热爱,出现“乐其学而亲其师,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局面,这说明,教学中有着情感因素。这种情感因素甚至决定学生的终生理想。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作用更为明显,师生感情好,教师对学生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教师对学生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够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反之批评和表扬就会成为教育的障碍。因此,教育是可以在学生心灵深处激发一种做人的尊严感,会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方向逐步产生一种内心上进的要求,希望成为四有人才。总之,教育爱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三、实施教育爱的具体要求
实施教育爱的具体要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要了解学生。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多方面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没有了解的教育是主观主义的教育。教师要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就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不断增强自己感知学生精神世界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当具有一颗对学生体察入微的母亲心。对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经常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分析。其次,教师能用自己的心理去代替学生的心理。青少年的心理,感情和感受周围事物的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师要善于在教育实践中细心揣摩,从中摸索出规律,善于发现学生的隐形变化。
第二,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教师道德要求的内容之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不要轻易伤害学生自尊心,而影响了人才的成长。一般来说,青少年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发掘他们身上积极的美好的东西,就能使他们更好体会到教师的教育,并且能够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能仅限于爱“才”,而要真心做到爱“人”,即: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不能抓住学生的消极面而不放,“教子十过,莫若奖子一长”,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忌歧视、辱骂和体罚学生,切忌心理定势看待学生,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离异、自卑、逆反心理。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必须学会“自制”。要在关键时刻,有宽阔的胸怀,能抑制自己的喜怒感情,还要向学生虚心学习,把学习好的学生当成提高业务能力的老师,把学习差的学生当成提高教学方法的老师。
第三,要严格要求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对儿童的爱,应当与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格要求是爱的基础,是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深沉的爱,那么,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怎样去实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呢?一要严而有格。“格”是指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有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而制定的培养目标,教师对学生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而实行的具体步骤,否则,严格要求就失去了方向,带有主观随意性。二要严而有度,即宽严得当。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恰当,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此,教师要熟悉他们,掌握他们品德行为形成的特点,从学生年龄出发,教育活动的安排既得当又富有情趣,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三要严而有恒。对学生的教育是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尤其学生思想经常出现反复,教师要防止一暴十寒,虎头蛇尾,应该持之以恒。四要严而有法。教师必须有办法促进学生自觉地执行对他们的严格要求。让合理的要求,转化成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行动,这样,教育方法就必须灵活多样,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总之,教师要有战略家的头脑,实干家的精神,艺术家的技巧。
综上所述,教师爱学生可以塑造一个学生,不爱学生往往可以毁掉一个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一个爱字,只要有了热爱学生这个基本出发点,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灵活多样就起作用。教育爱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连接着师生教育实践中获得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以“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座右铭,时时告诫我们为下一代播种教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