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语言五要五不要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ti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教育学生的途径可以很多,但不管哪一种途径均少不了“语言”,靠语言交心,靠语言传道,靠语言指路,靠语言激情……可谓无处不用,无人不用。有的人用得好,有的人用得不那么好。用得好的能达到预期效果,用不好的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怎样用好教育语言,是班主任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班主任跟学生交谈所用的语言应适合当时的情景和场合、对象特点,讲究分寸,讲究技巧。具体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一、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要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常言道:“甜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班主任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风细雨般话语,能使学生如沐春风,有利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多一点关心体贴、问寒问暖,能使学生感受到师爱。看到学生面色不好,亲切地询问一声:“你感到哪儿不舒服?要不要去看医生?”看到学生心情不好,问一声:“有什么心事吗?说说看,看我能否帮你一把。”看到学生犯了错误,可以说些类似“你能说说你这样做的原因吗?”“你有勇气改正吗?”等带有信任和鼓励的话语。看到学生因挫折、遇困难而灰心时,给予安慰和开导。诸如此类,看似平常的只言片语,都能促进师生之间真挚感情的建立。相反,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或认为自己是尊长,高高在上,只要求学生尊重自己,动不动发号施令,就会在师生之间产生鸿沟,或使学生敬而远之、避之。思想教育工作也就难以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对班主任就会多一分戒心,而不愿吐露真情。教师也因此而不能对症下药,“方子”也就失败了。
  二、要生动形象、灵活机智,不要老是一个腔调,重复啰嗦
  讲道理,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是班主任的“家常便饭”,通过不断地教育,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知荣辱、明是非、懂道理。但多讲、常讲又应避免重复啰嗦。长期一个腔调,长期都只是几句生硬的话,会使学生产生厌烦而充耳不闻。如果能用生动形象、灵活机智的语言,加上新颖别致的内容,就能使学生有常听常新的感觉。班主任跟学生交谈时,可从身边事情谈起,可借故事为依托,可寄教育于教学过程中,也可寓哲理于说说笑笑中……总之形式应多样,尽量使学生听后心悦诚服。然而又要注意避免拉扯太远、漫无目的。在目的性明确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要多表扬鼓励,不要过多地批评指责
  表扬和鼓励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特别是对后进生,更需要班主任的肯定和鼓励。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通过肯定优点而带动全面发展,有利于转化后进生。表扬一般要及时,要趁热打铁。表扬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大张旗鼓,或单独进行,或当面直接、或通过他人间接。究竟用哪种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应把场合、对象、成绩大小等综合起来考虑。一般而言,当众的直接的较有激励作用。但有时候采用借他人之口或创设隔“墙”“入”耳的间接表扬法,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要善意、恳切,以引导为主,不要武断、粗暴、挖苦讽刺
  有些学生老是违纪,老是做坏事,不听劝告。班主任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还是要的。如果做班主任的总是一团和气,亲切过头,没有一点“虎气”也不好。不过,批评应有充足的理由,要先作调查了解,做到实事求是,不武断。批评要适当,不能过分,做到既严肃又不粗鲁。当然,也可以在轻松舒缓中进行。如,可以从拉家常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其“潜力”、“优势”入手,通过引导,使他既感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又能弄清自己错在何处,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去年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家庭条件好,又是独生子,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因家离学校远感到辛苦,赖在家里不想读书了。亲戚朋友、家人左劝右劝无济于事。我了解情况后,与他单独交谈了半小时,从拉家常开始,明知故问:“你父母多大年纪了?怎样的方式挣钱给你读书?你知道家长拼命干活的目的吗?将来这个家靠谁?你不读书的后果会怎样?怕苦怕累有出息吗?……”就这样一步步启发引导他,先触及他的灵魂,再指出他的不足,鼓励他向好的方向发展。结果这个学生终于又回到了学校,而且比以前用功多了。批评还可采用幽默的方式。班里曾经有个叫小明的学生,喜欢睡懒觉,早上经常迟到。有一次竟然整个早上都没有来。早饭后我把他找来问问情况,又说是睡过头了。我笑着对他说:“你是小明,怎么变成孔明了?”他有些不解,我又补上一句:“诸葛亮,孔明,卧龙也。”“卧”字作了特别的强调,他终于明白过来,脸一阵红。这时我就给他压担子了,我说:“要是下次迟到,我就叫你‘孔明’了。”他点点头去了,后来再也没有迟到,据说叫其父买回了一个小闹钟。所以说批评也有技巧。如果上述情况换成类似“你是个大懒虫”、“牛高马大还不知羞”、“干脆搬书桌回家睡大觉去”等过分的、挖苦的、讽刺的、驱逐的、批评的话,学生肯定难于接受。
  五、要随机应变,不要死搬教条
  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在通常情况下都应把话语说得平和、动听、彬彬有礼。但在特定的场合,又何尝不可以如晴天霹雳般大喝一声,以震慑那些歪风邪气?又何尝不可以以静制动,“此时无声胜有声”呢?随机应变,把握全局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其他文献
黄老师,我要告诉您一件在我心中埋藏已久又令我悔恨的事。  那是一个下着小雨的上午,班级进行了一场数学测试。我满怀信心地做着试卷,多么希望能拿到梦想已久的“100”分啊!可是,当我做到第二面时,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怎么想也想不出该怎么做。怎么办呢?想到我对妈妈的保证,想到那鲜红的“100”分,我着急万分!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递小纸条。于是,我偷偷地抬头看看您。呀!您也正在看着我,我不由得倒抽了一
【摘 要】 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承担着,如果能够从心理抓起,将会有效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如何从关注学生心理入手进行德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 班主任;学生;心理;德育  班主任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执行者,肩负着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下一代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对班主任来说,德育工作涉及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德育途径,那么也很难提高德育效果。根据我做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然而一提到作文课学生就会头疼,学生头疼是因为他们总觉得无事情可写,每学期总在应付老师的几篇大作和几篇小作的任务,而且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基本是一个模式,全是记的陈年老账,要么是“我生病了,妈妈怎样照顾我”,要么是“我犯了什么错,经过老师的教诲我认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让学生明确如何有效的搜索信息,并对所获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可塑性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挖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教材为基础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面对信息多元化的高速发展,要求现代人对信息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营造浓厚的信息氛围是提高学生信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劳动者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近期由于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东部沿海停产、半停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重新接到大量订单,导致“广州、福建、长三角”一带,包括陕西的部分企业正遭遇技工荒。很多企业都下到学校来招工,使得一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或自身有厌学情绪的问题学生过早辍学打工。这批打工者既无专业特长,也无任何社会经验,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操作規程和安全更是缺乏基本的了解和经验,因此存在的社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