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培养导向下金融史课程及其思政教学探索

来源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技术主义盛行的当下,以人文精神培养为导向的金融史课程及其思政教学对于回归金融学科传统研究范式、纠偏金融人才培养重“术”轻“道”之倾向都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依托金融史课程,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指导下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此打造以“金融—世界—人”关系为内核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探索从专业教学入脑到思政教学入心、从低阶思维培养到高阶思维形成,并最终达到人文精神培养目的 的实现路径.
其他文献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实习是建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主要环节,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为适应新工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了建环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按照“集中与分散,指派与自联”双结合的模式践行实习过程,切实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
从注意力基础观视角出发,通过对深圳大学研究生的抽样调查和质性研究,提出了研究生创新注意力合理配置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针对性建议:根据注意力焦点原则和结构原则,研究生要主动择取信息,聚焦专业领域,结合过渡阶段和行动阶段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自身创新注意力,提升创新能力;导师要明确自身的支持型和控制型指导风格与定位,持续改进优化;根据注意力情境原则,则需要营造“师生研究团队—学校—产业”互动融合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生态,引导研究生合理配置其创新注意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拔尖人才的培养.专业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建设相融合可有效提升拔尖人才教育水平.课程思政要彰显中国特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拔尖人才背景下融合课程思政,应从教学目标的驱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考核方式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推进,真正做到德与智共同提升.
针对新材料产业对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积累性与跨学科的复合性、团队性等特征,分析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现状、理工融合办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理工融合办学的可行性.秉持理工融合、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厚实工程基础、良好科学素养、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建设理工兼备的师资队伍,搭建理工交叉的实践平台,构筑理工渗透的课程体系,形成理工并重的培养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材料化
项目参与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而对地方高校加快推进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将项目参与式教学的实践效果进行统计检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效果,发现项目参与式教学确实能够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目标.但目前项目参与式教学实践仍然存在一些难题,通过不断扩充教学范围、适当缩短教学时间、灵活把控教学环节等,可以更好地发挥项目参与式教学促进地方高校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持续扩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聚焦安康学院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改革创新,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下一步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以期为地方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合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严如熤同名舆图,指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汉江以北四省边舆图》 《汉江以南三省边舆图》绘制者为湖北提督阎俊烈及其幕僚,绘制时间只能在其任内,即嘉庆二十一年至道光二年(1816-1822)之间,且在严如煜刊印二图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补苴,尽管有不少错讹,但它仍是秦巴地区尤其是川渝陕甘豫鄂毗邻地区重要的边舆图.
2月14日,沪深可转债市场暴跌,中证转债指数下跌3.01%,创2020年2月3日来最大单日跌幅;紧接着15日续跌1.52%,近九成转债收跌.为何近两年风起云涌,一路强势的可转债突遇暴跌?有投资者简单归咎于东财转3的强赎.实际上东财转3的强赎,只是近年来可转债市场波澜起伏中的一朵浪花和剪影.rn寻找市场暴跌的原因,不是简单的马后炮,却可以借东财个券的梳理和全局复盘,穿越转债周期的迷雾,接近转债投资的真相.
期刊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巨大缺口,金融人才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分析金融科技广泛应用以及行业规模迅速扩大背景下金融人才需求以及培养模式、培养过程等的新变化与新要求,揭示当前金融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培养机制相对固化、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知识体系相对狭窄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特岗教师进行跟踪培训和日常管理发现,非师范类特岗教师专业素养存在心理准备不足、敬业精神不强、专业知识不够、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应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特别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把职业情怀、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作为提升其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需要实施县级统筹管理、县级集中培训、构建乡镇学习共同体、抓好校本培训、提高自我研修能力等对策,推动非师范类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