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现代教育观念告诉我们,教学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想学、乐学、好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是离不开现实生活的,现实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去更好的生活,去更好的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1.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素材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实例,挖掘生活中的知识原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如:在教幻灯片制作时,我设计了“我的家乡——南社古民居”教学方案,分为四个小任务:名优特产、著名人物、历史古迹、未来发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任务。他们在收集资料、完成任务的同时感受到了家乡的人文气息!平时我还注意让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并及时地把相关内容引入课堂,如神七发射成功、“嫦娥”奔月、流感等。这样使学生主动地把生活知识运用到学习当中,实现了知识的生活化。
2.围绕生活需求设置练习,充实课堂教学
知识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的。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于理解,更能体会出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空洞的、与他们的生活毫无联系的说教都是不能激起主动学习的欲望的,有的只是机械的操作,麻木的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需求,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和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逢年过节,学生都喜欢互相赠送贺卡。贺卡是怎么制作的,可以用什么软件进行制作,学生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把制作贺卡的知识分解到每节课中,学生在完成贺卡制作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也掌握了。
学生都喜欢养小蝌蚪,他们看着自己的小蝌蚪一天天的成长和变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用幻灯片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喜悦。
类似的练习还有好多,比如设计自己的课程表、做大头贴、做份图文杂志、收看网络电视等等。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学技术”转变到“会应用”的层面上,从而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活用教材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这是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最好能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目标,即一箭双雕。这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Word表格制作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中的例子是一个离同学们生活较远的天气预报表,虽然很容易完成,但却很乏味。而我把它改成了“自己动手做课程表”。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Word有很强的制作表格的功能,能够根据我们的要求自动生成表格,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做课程表好不好?”接着,以真实的课程表为例,带领学生们分析表格的结构组成(知道什么是行、列、单元格)、如何插入一个“几行几列”的表格、如何填充内容、如何修饰表格、如何绘制斜线表头、如何删改表格……因为同学们都想尝试自己做课表、热情非常高。我认为这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它的成功之处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课本的教学内容为思路,拓展思维,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主要目的。创新精神首先来源于人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知识的价值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知识的生动体现。如:学生在家里当起了小老师,教会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上网;与亲朋好友用起了网络电话,节省了电话费;用电脑制作大头贴;逢年过节给师生送上浓浓情意的电子贺卡等。还如:学习了表格知识,他们为自己制作精美的课程表、为家里设计月消费记录表等等。他们在运用知识的时候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在制作电子贺卡时,会涉及到声音的录制、图像的处理等问题;在播放影片时,會遇到有的影片无法正常播放,这又涉及了影片播放器和解码器的选择问题。他们在摸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因此,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不仅可以体验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且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应当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从封闭的书本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的自我发展过程,把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课堂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素材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实例,挖掘生活中的知识原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如:在教幻灯片制作时,我设计了“我的家乡——南社古民居”教学方案,分为四个小任务:名优特产、著名人物、历史古迹、未来发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任务。他们在收集资料、完成任务的同时感受到了家乡的人文气息!平时我还注意让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并及时地把相关内容引入课堂,如神七发射成功、“嫦娥”奔月、流感等。这样使学生主动地把生活知识运用到学习当中,实现了知识的生活化。
2.围绕生活需求设置练习,充实课堂教学
知识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的。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于理解,更能体会出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空洞的、与他们的生活毫无联系的说教都是不能激起主动学习的欲望的,有的只是机械的操作,麻木的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需求,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和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逢年过节,学生都喜欢互相赠送贺卡。贺卡是怎么制作的,可以用什么软件进行制作,学生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把制作贺卡的知识分解到每节课中,学生在完成贺卡制作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也掌握了。
学生都喜欢养小蝌蚪,他们看着自己的小蝌蚪一天天的成长和变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用幻灯片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喜悦。
类似的练习还有好多,比如设计自己的课程表、做大头贴、做份图文杂志、收看网络电视等等。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学技术”转变到“会应用”的层面上,从而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活用教材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这是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最好能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目标,即一箭双雕。这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Word表格制作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中的例子是一个离同学们生活较远的天气预报表,虽然很容易完成,但却很乏味。而我把它改成了“自己动手做课程表”。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Word有很强的制作表格的功能,能够根据我们的要求自动生成表格,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做课程表好不好?”接着,以真实的课程表为例,带领学生们分析表格的结构组成(知道什么是行、列、单元格)、如何插入一个“几行几列”的表格、如何填充内容、如何修饰表格、如何绘制斜线表头、如何删改表格……因为同学们都想尝试自己做课表、热情非常高。我认为这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它的成功之处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课本的教学内容为思路,拓展思维,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主要目的。创新精神首先来源于人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知识的价值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知识的生动体现。如:学生在家里当起了小老师,教会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上网;与亲朋好友用起了网络电话,节省了电话费;用电脑制作大头贴;逢年过节给师生送上浓浓情意的电子贺卡等。还如:学习了表格知识,他们为自己制作精美的课程表、为家里设计月消费记录表等等。他们在运用知识的时候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在制作电子贺卡时,会涉及到声音的录制、图像的处理等问题;在播放影片时,會遇到有的影片无法正常播放,这又涉及了影片播放器和解码器的选择问题。他们在摸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因此,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不仅可以体验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且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应当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从封闭的书本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的自我发展过程,把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课堂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