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就是教师结合该课程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或者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种问题,并将历史课程的内容归纳到历史情境中,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发现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与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或总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升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還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比如,课堂上采用的问题难易不当,提问形式内容单一、缺乏有效启发等。那么,如何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提升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历史;问题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010
  一、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
  1.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如果不进行提问教学,难免会比较呆板和无趣,整个课堂气氛过于压抑,也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更愿意参与,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本来就是比较好动的年纪,如果让他们处在比较压抑的教学环境下容易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笔者建议,利用课堂提问,让整个教学更加轻松,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课堂提问是很有必要的。
  2.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的教学不是说教会学生基本的课本知识就结束了。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情境,不断启发学生对问题提出疑问,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在和教师互动时可以提高和他人相处交流的能力。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保证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也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运用课堂提问是很有必要的。
  3.优化了课堂模式
  学生总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主动探索知识并尝试把刚获取的知识转换成能力,这无疑就是一节高效的历史课、成功的历史课。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想要优化课堂模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将学习目标转交给学生确定,过程由学生参与,问题由学生提出,结论由学生归纳,方法由学生总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栽培者和启发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二、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现状
  1.问题难易不当
  创设的问题有时偏难,有时太易。偏难的问题学生大部分无法回答,只能等待教师公布答案;太易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轻松获得答案。问题创设要重预设轻生成,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这些都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致使课堂效率和活跃度低下。所以,教师在创设时要全方位考虑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问题难易度要适中。
  2.提问形式内容单一
  教师课堂提问的形式单一,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长期运用这一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不再愿意参与。因此,提问形式过于单一也是现在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讲解“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时,提问形式可以改成辩论赛、小组PK赛等形式,学生的参与面会更广。或者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真实案例的演示进行提问,还可以借助一些音频和视频来帮助提问,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愿意参与整个教学,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成长和进步。
  3.缺乏有效启发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主观灌输历史知识,使学生无法有效地体悟教学内容,影响初中教学水平提升。究其内因,源于教师未在学生思想体悟与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关联,无法启发学生积极主动体悟学习历史知识。笔者以为,启发学生需要基于问题为核心,以探究的方式质疑问难,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重建历史知识结构。为此,教师应善用生活实践资源,依据“以史鉴今”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氛围,启发其在情境体悟过程中通过生活实践经验感受并理解历史知识,在自身与历史知识之间建立关联,为高效落实历史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三、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历史有过去性的特点,离学生比较久远,不易感知和领悟。创设问题情境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突出问题与课程、教材的关联度,围绕教材知识点,创设新奇有趣的问题情境。如利用热点问题创设学生感兴趣、易理解的问题情境,在历史与现实结合点上寻找共通点,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愉快的心情积极思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性循环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如学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在导入时,展示《三国演义》中“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通过提问这句话的含义导入。这样,借助上述问题情境,联系学生旧知以及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将学生迅速有效地拉入课堂。
  2.创设有梯度的问题情境
  梯度指所提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历史知识本身就是有层次性的,历史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注重层次性,要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的问题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上的重难点,教师应该想办法建立起问题解决的“阶梯”,扶持学生拾级而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只有迎合学生的实际创设合适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有力地启发学生在探索中前行。   例如,讲到《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找病因(西晋得了什么“病”)此部分通过三则情境材料,以“病情诊断”的情境方式分析西晋的社会状况,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很重要。教师可以让后进生回答。接下来,进一步深入提问,以史为鉴: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并要求通过视频及教材中的叙述得出“八王之乱”带来的影响。以温故而知新,学会历史知识的联系与比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能力。再次,通过西晋前后的地图对比,让学生分析出地域变迁、生活状况的变化,学生只要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稍加概括就能够回答: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最后再问“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短暂的时间?”,学生就能根据前面的答案轻易归纳出:统治集团奢侈腐化;八王之亂,耗竭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这样层层递进设问,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由浅入深一步步掌握了重点难点知识。在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问题情境,课堂有效性得以提升。
  3.创设能生成问题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要充分关注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做到预设充分、生成有效。除了设置问题,还要关注问题间的承接与延伸,特别是在历史学科问题设置上,要善于挖掘课堂内外的问题,鼓励学生从探究中解决问题,主动生成问题。教师要创设生成问题的气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留有思维的“空白”,为学生预留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启发学生参与问题的设置,展开生生互问,从而激发学生生成问题的热情,确保学生探究的方向。
  例如《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结尾处,教师列出北方16国的形势图,让学生有整体认识,启发学生梳理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后的治理方法。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北方少数民族开始政权的混乱到实现局部统一,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再情感升华——“中华灿烂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树立多元化的民族观。此时,有学生提出,西晋只是局部统一,历史发展以分裂为主。这一观点,在学生中顿时炸开了锅。笔者立即抓住这一生成,要求学生交流讨论,布置探究作业——《三国演义》有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何才能做到“分久必合,合久更合”呢?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来解决。课后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要有国家统一的理念以及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设计此问正好也与导入部分遥相呼应,使课堂主线分明,一气呵成。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于学生而言,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于教师而言,可以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教学难点,较快地得到学生的课堂反馈,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可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切实提升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虹谨.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刘晓庆.立足创新探析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成才之路,2014(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实验中学511300)
其他文献
(一)  在魔法世界里,什么都很特别,夏天自然也会特别热了。  小魔女麻咪想上街去玩,刚把门打开一道缝儿,就被热浪逼了回来。  “哎哟喂,热死啦!”麻咪赶紧把门关上,用力地甩动胳膊。好家伙,就这么晒了一下,皮肤就发红了,你说这天有多热!  麻咪觉得还是待在家舒服,家里有饮料、水果,还有能干的黑猫管家漆拉。漆拉只要施一个“冷气魔法”,屋子里就会变成冬天,穿得再厚、吃得再烫也不怕了。  (二)  麻咪
近年来,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与经济和社会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各种行业和产业发展,而教育作为提升人们知识和职业素养的行业,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它自身的发展对策是什么,如何应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成为教育界关心的重要问题。  2009年5月8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共同举办的以“大学的全球化发展以及大学在帮助经济发展摆脱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实施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不可替代。德育教育是否可以获得理想效果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这就需要高中班主任担当起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抓住高中阶段这一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确立人生目标。  关键
摘 要:大叶大学是一所位于台湾彰化县的新兴私立大学,创校于1990年,原名为大叶工学院,于1997年改名为大叶大学。创校宗旨在于建立一所德国式工业大学,以理论与实务并重、人文与科技整合的理念,透过师徒传承与产学合作的做法,培育具有创意与品质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大叶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尤其是工程领域表现卓越。为深入了解大叶大学在办学特色、院校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本刊对大叶大学校长武东星教授进
据印度《教徒报》2013年12月31日报道,印度《受教育权法》实行3年来,针对印度德里、北方邦、奥利萨邦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三个地区公立学校的残障儿童入学率仍然低于1%。虽然这三个地区遵循《受教育权法》的规定,但是残障儿童仍然没有被纳入到教育系统之内,这显然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目标。  残障儿童是辍学儿童的最大群体之一,他们之所以被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是由于学校管理者的态度、专业教师的缺乏、康复设施的
数 字    全球8 100万青年没工作 失业率达13%  国际劳工组织(ILO)8月11日指出,全球青年去年失业率达13%,约8 100万年轻人没工作,创历史新高,今年将再创高峰,估计青年失业率升至13.1%。  8月12日为联合国国际青年日,ILO发布《2010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呼吁各国警惕青年失业群面临的困境。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15岁~24岁青年劳动力人口约6.2亿人
编者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O IITE)发布的以“希望实践”(Promising Practices)案例研究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报告卷三,阐述了信息与通信技术(以下简称ICT)如何重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的ICT应用调查研究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于2011年在其国际项目中发起的。调查研究报告的卷一于2012年发布,探索了研究起源、背景和举
(一)  在海底,有许多像森林一样的地方,大片的、小片的,高的、矮的,柔软的、坚硬的……海底的动物穿梭其中,乐趣十足。  而小丑鱼番茄可不是为了玩耍,他是为了躲避危险游进了一片珊瑚丛,这时候珊瑚们正随着海水的晃动而舞动着枝丫。  番茄想也没想,一头钻进去,大大地松了口气:“好了,总算安全了!”  “好漂亮啊!”那一片珊瑚丛里发出了赞叹。  番茄知道,他们是夸自己呢,此刻他还惊魂未定:“谢谢你们救了
大凡书店、书斋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少年鲁迅读书处“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究竟是哪“三味”呢?又是什么意思呢?  “三味”指的是书三味,即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源出唐人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古人把书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经”部,即易、书、诗、礼记等十三经;第二类事“史”部,即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史书;第三类是“子”部,即诸子百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