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促使土地整治问题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可见土地整治对土地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就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服务价值做探讨,分析出其中的损与益。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服务价值;损益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所谓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从总体上来讲,土地整治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但是在整治项目中涉及到对土地的利用方式甚至土地的覆盖植被问题进行调整,在整个整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对农田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利,进而对整个生态服务价值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土地整治的概述
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经济发展的需要,用地量的增加,土地问题已成为如今人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大量的闲置土地搁置都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土地整治项目应运而生,并且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整治和解决。土地整治是保证耕地面积及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项目,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与土地的矛盾日益增加,一方面,通过土地整治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证农业耕地的整体动态平衡,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且适当提升土地的产能,将土地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好,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土地整治在治理过程中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破坏土地覆被的状况,严重干扰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并对农业耕地带来不利影响。土地整治作为一种调整手段和协调措施,在保证整个土地资源的问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土地整治项目的生态服务价值还有根据地区的不同而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可以促进整个土地整治过程更加全面,更加合理,同时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结论能为之后的土地整治项目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实践依据,当然,地区不同,土地整治模式不一样,自然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损益各不相同,我们始终要在考虑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土地整治项目制定。
二、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
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土地相对平整,且利用难度不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非农业用地的增加,农业耕地量受到很大的威胁,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由于对耕地增加的迫切需求就会大量复垦低效的园地,这样以来就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破坏生态环境以求耕地利益,从而大大造成了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不可否认,在某些土地整治项目中仍然存在为了完成整治目标,随意破坏土地的覆被状况,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这对于土地使用者来说不仅在经济方面受到损失,在土地的使用方面也遭遇到一些困难。传统的以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治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进行土地整治的项目中,一些项目实行者没有关注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时也忽略了周边地质状况而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土地整治在某种程度来讲确实保障了国家的耕地动态平衡和粮食的储备安全,但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经济效益严重违反了国家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宗旨,因此,土地整治过程中不合理的整治方法为人们带来了难以意料的损失及负面影响。
三、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
就山区项目中,由于在山区土地整治过程中对林木开采的审查非常严格,所以对于耕地增加的来源主要是闲置荒草地等未开发或者使用率较低的土地,通过对闲散土地的利用,一方面增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的土地的产能,为当地的土地使用者带来了经济收益。土地整治是人们利用自然优势,改造自然资源结构的主要措施,在缓解土地资源产能和物资需求旺盛的矛盾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粮食安全储备的基本保障。例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小块并大块”的土地整治中,通过将零散的小块不规则耕地通過土地平整的方式,统一治理,在根据每人的实际耕地划分成大块的田地,通过这样一种“小块变大块”的土地整治项目一方面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另一方面在增加农业机械化方面也提供了更好的机械化操作环境,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土地纠纷,增进了农户加大农业投入的积极性。通过“小块变大块”这样一种有利的土地整治手段,增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同时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大部分地区,崇左市的成功实施也为别的地区实施“小块变大块”的方案提供了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指导。“小块变大块”的方案顺应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潮流,对农村土地整治创新和耕地保护意识的增加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土地整治项目中的生态服务价值有损也有益。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土地整治项目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关乎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整治势在必行,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土地整治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同,由于土地整治的模式不一样,对土地利用的方式及结构也不一样,因而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因此,在未来的土地整治之路上,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选用不同的土地整治模式,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才能保证整个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促进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途径[J].经济地理,2011,31(10):1718-1722.
[2]张正峰.土地整理项目中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69-72.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服务价值;损益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所谓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从总体上来讲,土地整治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但是在整治项目中涉及到对土地的利用方式甚至土地的覆盖植被问题进行调整,在整个整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对农田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利,进而对整个生态服务价值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土地整治的概述
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经济发展的需要,用地量的增加,土地问题已成为如今人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大量的闲置土地搁置都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土地整治项目应运而生,并且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整治和解决。土地整治是保证耕地面积及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项目,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与土地的矛盾日益增加,一方面,通过土地整治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证农业耕地的整体动态平衡,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且适当提升土地的产能,将土地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好,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土地整治在治理过程中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破坏土地覆被的状况,严重干扰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并对农业耕地带来不利影响。土地整治作为一种调整手段和协调措施,在保证整个土地资源的问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土地整治项目的生态服务价值还有根据地区的不同而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可以促进整个土地整治过程更加全面,更加合理,同时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结论能为之后的土地整治项目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实践依据,当然,地区不同,土地整治模式不一样,自然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损益各不相同,我们始终要在考虑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土地整治项目制定。
二、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
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土地相对平整,且利用难度不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非农业用地的增加,农业耕地量受到很大的威胁,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由于对耕地增加的迫切需求就会大量复垦低效的园地,这样以来就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破坏生态环境以求耕地利益,从而大大造成了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不可否认,在某些土地整治项目中仍然存在为了完成整治目标,随意破坏土地的覆被状况,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这对于土地使用者来说不仅在经济方面受到损失,在土地的使用方面也遭遇到一些困难。传统的以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治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进行土地整治的项目中,一些项目实行者没有关注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时也忽略了周边地质状况而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土地整治在某种程度来讲确实保障了国家的耕地动态平衡和粮食的储备安全,但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经济效益严重违反了国家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宗旨,因此,土地整治过程中不合理的整治方法为人们带来了难以意料的损失及负面影响。
三、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
就山区项目中,由于在山区土地整治过程中对林木开采的审查非常严格,所以对于耕地增加的来源主要是闲置荒草地等未开发或者使用率较低的土地,通过对闲散土地的利用,一方面增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的土地的产能,为当地的土地使用者带来了经济收益。土地整治是人们利用自然优势,改造自然资源结构的主要措施,在缓解土地资源产能和物资需求旺盛的矛盾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粮食安全储备的基本保障。例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小块并大块”的土地整治中,通过将零散的小块不规则耕地通過土地平整的方式,统一治理,在根据每人的实际耕地划分成大块的田地,通过这样一种“小块变大块”的土地整治项目一方面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另一方面在增加农业机械化方面也提供了更好的机械化操作环境,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土地纠纷,增进了农户加大农业投入的积极性。通过“小块变大块”这样一种有利的土地整治手段,增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同时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大部分地区,崇左市的成功实施也为别的地区实施“小块变大块”的方案提供了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指导。“小块变大块”的方案顺应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潮流,对农村土地整治创新和耕地保护意识的增加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土地整治项目中的生态服务价值有损也有益。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土地整治项目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关乎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整治势在必行,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土地整治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同,由于土地整治的模式不一样,对土地利用的方式及结构也不一样,因而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因此,在未来的土地整治之路上,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选用不同的土地整治模式,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才能保证整个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促进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途径[J].经济地理,2011,31(10):1718-1722.
[2]张正峰.土地整理项目中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