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词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的基础教学内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字词量,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扩展他们掌握字词的量,更要让他们有所突破,逐层深入地掌握汉字的规律,了解汉文化的精妙之处。
一、立足单字,分析字理
学者田本娜提出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运用汉字的结构,那么将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的确,对于汉字这样形意结合的文字来说,利用汉字结构特色来进行教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教师可以将某一个单字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其字理,探讨其构字特点让学生对形声、会意、象形等汉字结构有大致的了解。
以《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为例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瀑布”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平道路,教師可以立足于“瀑”这个单字来分析其字理。“瀑”这个字很显然是一个形声字,三点水代表的是形旁,表示其语义和“水”有关,而旁边的“暴”则是声旁,“瀑”的本意为“急雨”,可以让学生联想“急雨”和“瀑布”在形貌方面是不是有相似之处。紧接着还可以从“暴”这个声旁入手,给学生展示其甲骨文的样子,告诉学生此字虽然现在一般读成“bao4”,但是在古代也可以读成“pu4”,所以“瀑”以其作为声旁,它的读音也是“pu4”。在展示“暴”甲骨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猜测“暴”的意思,上面是“太阳”,下面是手持农具在太阳下晒米的样子,也有解释说是暴晒白绢的样子。由此可见,“暴”应该是一个会意字。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联想,当瀑布的水流从悬崖上直垂而下的时候,是否和有人站在崖顶手持白练舞动的样子颇为相似,在这样一番解释后,学生对于“瀑”这个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瀑布的形象有了感性认识。下一步让学生品读课文,他们就能更好地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观了。
在分析单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形义结合的理念,并尝试进行举一反三,从一个汉字联想到其他汉字的结构,从而逐步掌握汉字结构的基本特点。
二、结合文意,归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语言因素拿来作为主要材料,再辅佐上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形象而直观的方法教给学生识字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工具让抽象的汉字“动”起来,将语义或形旁有一定关联的汉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归类识字。
在学习《鼎湖山听泉》的时候,可以围绕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对一组有“水”字旁或“氵”字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认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鼎湖山听泉作者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的都是泉水,那么大家是否能找一下在这篇课文中有多少和水有关的汉字呢?能否根据它们的词形进行简单的分类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诸如“湖、江、泠、淙、涌、泓、淡”等带有“氵”的汉字和“泉”这种带有“水字旁”的汉字。使用多媒体工具可以动态展现“水”字的演变过程,在分析中学生发现不管是带有“氵”还是带有“水字旁”的汉字,它们的词义都和“水”有关,或者代表水体的形态,如“湖、江、泉”,或者代表水流的运动状态,如“涌、流”,或者是用来形容水的形容词,如“淡”等。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中能找到这么多和“水”有关的汉字,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是介绍泉水的,所用的形容词、动词也都是和水流有关的。在这种归类识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生字,更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
归类识字可以和文本联系起来,让学生不仅收获了一组生词,更对所学的文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雅词集锦,提升素养
学者崔峦在谈到识字教学的时候提出除了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方法和规律,还要尝试引导学生在课外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识字,在运用中巩固学到的字。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精美的诗文,并将自己没有学过的书面语或雅词美词集中抄写下来,尝试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用这些词进行造句。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名篇,这首词虽然较为浅显易懂,但是还是有不少书面语或雅词出现,例如“翁媪”等。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此作为契机,开展雅词搜集活动,除了在课本中收集雅词以外,还可以关注课外阅读,寻找更多的风雅字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收集来的字词按照词义来归类,如“翁媪、老朽”等属于和人的称呼有关的字词,而“闲雅、博雅、柔雅”等都属于形容词类的字词。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熟练掌握字词的用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游戏,如说出某字词的同义词,“老朽”的同义词可以是“老拙”,“寂寞”的近义词可以是“伶仃、寂寥、落寞”等,并让学生尝试说出它们在语义方面是否有区别。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雅词来造句、写诗,这更能看出学生是否能有意识地对这些字词加以运用,这样才是真正掌握学到的字词。
雅词集锦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品读诗文的兴趣,更能让他们在逐步积累中掌握更多的字词。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关注学生收集字词的量,更要关心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字词,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关键所在。
从单字到一组字,再到雅词集锦,层层深入的字词教学能让学生渐入佳境,感受到汉字的乐趣。单纯地使用抄写、默写等方法虽然也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字词,但是却没有这种灵动的教学策略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独有的美,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识字效率。
一、立足单字,分析字理
学者田本娜提出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运用汉字的结构,那么将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的确,对于汉字这样形意结合的文字来说,利用汉字结构特色来进行教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教师可以将某一个单字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其字理,探讨其构字特点让学生对形声、会意、象形等汉字结构有大致的了解。
以《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为例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瀑布”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平道路,教師可以立足于“瀑”这个单字来分析其字理。“瀑”这个字很显然是一个形声字,三点水代表的是形旁,表示其语义和“水”有关,而旁边的“暴”则是声旁,“瀑”的本意为“急雨”,可以让学生联想“急雨”和“瀑布”在形貌方面是不是有相似之处。紧接着还可以从“暴”这个声旁入手,给学生展示其甲骨文的样子,告诉学生此字虽然现在一般读成“bao4”,但是在古代也可以读成“pu4”,所以“瀑”以其作为声旁,它的读音也是“pu4”。在展示“暴”甲骨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猜测“暴”的意思,上面是“太阳”,下面是手持农具在太阳下晒米的样子,也有解释说是暴晒白绢的样子。由此可见,“暴”应该是一个会意字。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联想,当瀑布的水流从悬崖上直垂而下的时候,是否和有人站在崖顶手持白练舞动的样子颇为相似,在这样一番解释后,学生对于“瀑”这个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瀑布的形象有了感性认识。下一步让学生品读课文,他们就能更好地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观了。
在分析单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形义结合的理念,并尝试进行举一反三,从一个汉字联想到其他汉字的结构,从而逐步掌握汉字结构的基本特点。
二、结合文意,归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语言因素拿来作为主要材料,再辅佐上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形象而直观的方法教给学生识字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工具让抽象的汉字“动”起来,将语义或形旁有一定关联的汉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归类识字。
在学习《鼎湖山听泉》的时候,可以围绕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对一组有“水”字旁或“氵”字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认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鼎湖山听泉作者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的都是泉水,那么大家是否能找一下在这篇课文中有多少和水有关的汉字呢?能否根据它们的词形进行简单的分类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诸如“湖、江、泠、淙、涌、泓、淡”等带有“氵”的汉字和“泉”这种带有“水字旁”的汉字。使用多媒体工具可以动态展现“水”字的演变过程,在分析中学生发现不管是带有“氵”还是带有“水字旁”的汉字,它们的词义都和“水”有关,或者代表水体的形态,如“湖、江、泉”,或者代表水流的运动状态,如“涌、流”,或者是用来形容水的形容词,如“淡”等。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中能找到这么多和“水”有关的汉字,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是介绍泉水的,所用的形容词、动词也都是和水流有关的。在这种归类识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生字,更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
归类识字可以和文本联系起来,让学生不仅收获了一组生词,更对所学的文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雅词集锦,提升素养
学者崔峦在谈到识字教学的时候提出除了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方法和规律,还要尝试引导学生在课外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识字,在运用中巩固学到的字。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精美的诗文,并将自己没有学过的书面语或雅词美词集中抄写下来,尝试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用这些词进行造句。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名篇,这首词虽然较为浅显易懂,但是还是有不少书面语或雅词出现,例如“翁媪”等。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此作为契机,开展雅词搜集活动,除了在课本中收集雅词以外,还可以关注课外阅读,寻找更多的风雅字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收集来的字词按照词义来归类,如“翁媪、老朽”等属于和人的称呼有关的字词,而“闲雅、博雅、柔雅”等都属于形容词类的字词。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熟练掌握字词的用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游戏,如说出某字词的同义词,“老朽”的同义词可以是“老拙”,“寂寞”的近义词可以是“伶仃、寂寥、落寞”等,并让学生尝试说出它们在语义方面是否有区别。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雅词来造句、写诗,这更能看出学生是否能有意识地对这些字词加以运用,这样才是真正掌握学到的字词。
雅词集锦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品读诗文的兴趣,更能让他们在逐步积累中掌握更多的字词。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关注学生收集字词的量,更要关心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字词,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关键所在。
从单字到一组字,再到雅词集锦,层层深入的字词教学能让学生渐入佳境,感受到汉字的乐趣。单纯地使用抄写、默写等方法虽然也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字词,但是却没有这种灵动的教学策略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独有的美,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识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