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行业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和宝藏,不仅可以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同时通过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从地理学习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地理的关联,探究分析如何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 传统文化 应用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23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师一般是通过普通的直接文字传授法或者是引导学生翻阅书籍去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表面内容。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首先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地理知识的影响性,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效开展相应的渗透教学,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地理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一、强化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潜意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教育教学的引导者,这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个性发展规律。教师若是想有效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至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仁爱”思想进行渗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理念,创设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課堂学习氛围,进而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且保持个性的人。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中“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相关地理地图材料,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成各个学习小组。接着,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展示出来的地图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进而找出教材内容中提到的各个地区,并且试着说出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最后分析归纳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产生的原因。在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教师进而引入“道法自然”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明白一个道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得刻意破坏自然规律,在合理的空间里进行土地开发,不过度开采和肆意破坏,构成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景。
二、充分结合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若是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巧妙通过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渗透教学。教师可以以“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创设有关教学活动:知识竞猜大赛、名人名语科普大赛等,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且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日渐熏陶中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自然灾害》时,若是想让学生有效理解和学习自然灾害的定义,可以通过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理解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大禹治水”的故事构成课堂导入环节,这种传统文化故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灾害”的定义,同时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大禹勇于担当的精神、大公无私的襟怀。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讨论,分析生活中常常出现或者未曾见过但是耳熟能详的自然灾害,并总结出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生活造成的伤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爱护环境。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具备一定的人文性,教师需要有效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梁爱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年第9期。
[2] 王玉震、李建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中的渗透》科普童话,2020年第28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 传统文化 应用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23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师一般是通过普通的直接文字传授法或者是引导学生翻阅书籍去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表面内容。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首先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地理知识的影响性,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效开展相应的渗透教学,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地理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一、强化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潜意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教育教学的引导者,这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个性发展规律。教师若是想有效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至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仁爱”思想进行渗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理念,创设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課堂学习氛围,进而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且保持个性的人。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中“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相关地理地图材料,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成各个学习小组。接着,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展示出来的地图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进而找出教材内容中提到的各个地区,并且试着说出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最后分析归纳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产生的原因。在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教师进而引入“道法自然”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明白一个道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得刻意破坏自然规律,在合理的空间里进行土地开发,不过度开采和肆意破坏,构成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景。
二、充分结合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若是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巧妙通过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渗透教学。教师可以以“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创设有关教学活动:知识竞猜大赛、名人名语科普大赛等,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且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日渐熏陶中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自然灾害》时,若是想让学生有效理解和学习自然灾害的定义,可以通过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理解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大禹治水”的故事构成课堂导入环节,这种传统文化故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灾害”的定义,同时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大禹勇于担当的精神、大公无私的襟怀。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讨论,分析生活中常常出现或者未曾见过但是耳熟能详的自然灾害,并总结出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生活造成的伤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爱护环境。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具备一定的人文性,教师需要有效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梁爱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年第9期。
[2] 王玉震、李建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中的渗透》科普童话,2020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