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应加强心理咨询的机能和作用。社会变得多样化和多元化,同质性变得越来越少,需要咨询的问题在各种场合变得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相应的大学生在产生传统心理问题的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深入总结,有效解决。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特点,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咨询策略成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咨询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099-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抑制和防止了学生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保证了学生稳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试教育影响,就业压力加大,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加,承受挫折能力减弱。
因此,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十分艰巨,不容教育工作者有丝毫懈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相应的大学生在产生传统心理问题的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深入总结,有效解决。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特点,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咨询策略成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 充分认清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求助有较大的影响,这导致了众多大学生并没有把专业心理咨询作为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第一或重要选择,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把心理咨询作为第一选择的只占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一小部分。这说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因此,从客观上看,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另一方面,部分心理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心理教育工作队伍规模小、任务面狭窄;具体心理咨询方式缺乏等问题也阻碍着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走向新的高度。
2 针对现实,充分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咨询策略
2.1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类
2.1.1 适应性问题
由于大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内容与高中时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大学的学习生活,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方法上,有些学生把高中的学习方法拿到大学来用,显然不符合实际。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许多大学生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新的生活条件的变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起来,从而出现了感情无法寄托的孤独感,幻想破灭的失望感,缺乏目标和追求的空虚感,优势地位丧失的失落感,自我能力欠缺的否定感等,出现了种种适应性心理问题。这种适应性问题在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身上最为突出。
2.1.2 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由于社交经验,干什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且自我封闭性强,使得他们在新的集体中人际关系敏感,这成为困扰我们生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1.3 情绪问题
由于大学生在情绪活动上具有易于波动的特点,任何一个对其而言相对重要的事情,都可以使其情绪活动心境化,并在一定的时期内使其所有的心理活动染上相应的情绪色彩。例如,因为一点小事情可能会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面对生活,学习,工作的种种挫折和压力,他们常常表现出抑郁,空虚,无助,绝望,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状态。
2.1.4 恋爱问题
由于大学生生理发育已经成熟,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要求谈恋爱和正在谈恋爱的比率正在逐年增高。但是由于他们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如何对待爱情的问题上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明显的表现为单相思,友情与爱情相混淆,不会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爱情幻想,对恋爱中的矛盾和冲突感到惊慌失措,不能正确对待失恋等。
2.1.5 意志力问题
由于家庭长期的娇生惯养和生活学习上的一帆风顺,造成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意志力薄弱,害怕困难和失败,做事缺乏持久性,挫折耐受性较差等特点。
2.1.6 自我意识问题
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够成熟,对自己的评价时高时低。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从众心理较强,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常常表现出盲目性和矛盾性。
2.1.7 行为问题
在受到众多心理因素影响后,出现心理问题大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严重的则会产生不良后果。任何心理问题都自发表现为行为上来,行为成为心理问题表现的最终归宿。也是心理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工作的最后阶段和最后机会。
2.2 根据新时期新情况,探索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新策略
根据我校心理咨询实际工作经验,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适合大学生新特点的心理咨询策略和方式,是面对和解决目前大学生新的心理问题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策略和方式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找心理工作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2.1 与辅导员谋合式的心理咨询
根据大学生集体生活,并有辅导员管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咨询策略是心理教育工作的一个突破口,也是高校扩充心理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高校中实现学校、学院、学生三级平台有机结合的心理教育机制是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大学里大学生集中居住在所在学院、专业和班级宿舍,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绪表现都有动态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在给辅导员老师进行心理知识和障碍识别培训的基础上双方在信息上互相反馈,心理咨询老师做心理疏通工作和辅导员在生活、学习、改变环境上给予帮助相结合。可以说,这种通过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员日常心理工作相结合的“与辅导员谋合式的心理咨询”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机制中,心理工作中采取了主动,大大消除了大学生心理求助能力弱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但在这一机制中,关键环节在于加强学校专业心理咨询部门与辅导员之间的联系,辅导员的作用更着重于发现问题。
2.2.2 长期联络式咨询
与短期性心理咨询策略不同的是,某些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无法通过一两次的心理咨询加以解决,这就要通过跟踪式的咨询加以解决。每到英语考级前、期末、考研前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和心理问题容易反复出现的时候约谈;有的每月定期咨询一次。对学生长期的关注。
2.2.3 电话跟踪式咨询
目前,电话跟踪式心理咨询已变得相当普遍,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相对及时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展状况,把长期积累问题“阶段化”解决,同时在跟踪咨询和引导的基础上,避免了心理问题严重化及新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尤其针对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诸多不适应,电话定期联络让学生感到像亲人样的关怀,像高中班主任样的督促。
另一方面,偶尔的联系会增强大学生与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亲切感,更有利于进一步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对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2.4 网络方式的延伸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心理咨询方式也逐渐加以延伸,目前电脑网络在各高校已相当普及,在这条件下,开拓心理咨询的新途径,成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学校、学院、学生三级平台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把网络咨询具体方式加以发挥,则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对高校专业咨询机构,可建立在心理咨询,网络电话咨询,论坛留言咨询等。而对学院(或系)一级,开展专题论坛、QQ聊天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网络方式的咨询虽然语言表达与理解、非语言信息的捕捉、问题讨论的深刻性和真实性等方面还无法达到面对面咨询的效果,但这种方式避免了大学生由于心里紧张而产生的尴尬,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网络方式咨询具有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的优势。
2.2.5 建立以大学生互相帮助为基础的朋辈心理咨询
所谓朋辈心理咨询就是建立以大学生朋友之间、同龄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为基础的心理咨询,这是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第一道防线。大学生具有易接受同龄人及与自身具有相同经历人的意见的特点,而朋辈咨询机制正是针对这一特点而建立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可以把朋辈心理咨询作为学校、学院、学生三级平台机制的最基础的一环,朋辈咨询具有信任度高、及时发现问题、范围广泛等优点。选拔优秀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或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工作者,充分发挥其作用,对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起到积极作用。
3 结语
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应加强心理咨询的机能和作用。社会变得多样化和多元化,同质性变得越来越少,需要咨询的问题在各种场合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心理咨询的机能的机能也应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就业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性格问题、恋爱问题、发挥个人潜能问题等等都需要心理咨询专家提供帮助。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心理咨询的机能和作用来满足这些不断增加的需要。目前,全国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趋势已经深入了包括人性发展在内的各个领域,在新形势新的心理咨询策略和方式的探索显得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赵兰芳,王凤仪,关于我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4).
[2] 肖迅、陈祉研,1522例次心理健康热线资料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
[3] KEUN—HycongChoi Psychbgical separaion—individuation and adjustment to college among Korean Americon students The roles of collectivisn and individualisn [J]Joumal of Counseling Psychobgy,2002,49(4).
[4] 张玉茹,虞岚,发展适应性咨询: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05-12.
[5] 沈文其,李爱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的思考[J].高职论丛.2007,62(8):37-38.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咨询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099-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抑制和防止了学生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保证了学生稳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试教育影响,就业压力加大,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加,承受挫折能力减弱。
因此,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十分艰巨,不容教育工作者有丝毫懈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相应的大学生在产生传统心理问题的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深入总结,有效解决。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特点,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咨询策略成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 充分认清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求助有较大的影响,这导致了众多大学生并没有把专业心理咨询作为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第一或重要选择,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把心理咨询作为第一选择的只占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一小部分。这说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因此,从客观上看,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另一方面,部分心理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心理教育工作队伍规模小、任务面狭窄;具体心理咨询方式缺乏等问题也阻碍着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走向新的高度。
2 针对现实,充分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咨询策略
2.1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类
2.1.1 适应性问题
由于大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内容与高中时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大学的学习生活,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方法上,有些学生把高中的学习方法拿到大学来用,显然不符合实际。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许多大学生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新的生活条件的变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起来,从而出现了感情无法寄托的孤独感,幻想破灭的失望感,缺乏目标和追求的空虚感,优势地位丧失的失落感,自我能力欠缺的否定感等,出现了种种适应性心理问题。这种适应性问题在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身上最为突出。
2.1.2 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由于社交经验,干什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且自我封闭性强,使得他们在新的集体中人际关系敏感,这成为困扰我们生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1.3 情绪问题
由于大学生在情绪活动上具有易于波动的特点,任何一个对其而言相对重要的事情,都可以使其情绪活动心境化,并在一定的时期内使其所有的心理活动染上相应的情绪色彩。例如,因为一点小事情可能会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面对生活,学习,工作的种种挫折和压力,他们常常表现出抑郁,空虚,无助,绝望,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状态。
2.1.4 恋爱问题
由于大学生生理发育已经成熟,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要求谈恋爱和正在谈恋爱的比率正在逐年增高。但是由于他们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如何对待爱情的问题上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明显的表现为单相思,友情与爱情相混淆,不会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爱情幻想,对恋爱中的矛盾和冲突感到惊慌失措,不能正确对待失恋等。
2.1.5 意志力问题
由于家庭长期的娇生惯养和生活学习上的一帆风顺,造成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意志力薄弱,害怕困难和失败,做事缺乏持久性,挫折耐受性较差等特点。
2.1.6 自我意识问题
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够成熟,对自己的评价时高时低。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从众心理较强,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常常表现出盲目性和矛盾性。
2.1.7 行为问题
在受到众多心理因素影响后,出现心理问题大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严重的则会产生不良后果。任何心理问题都自发表现为行为上来,行为成为心理问题表现的最终归宿。也是心理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工作的最后阶段和最后机会。
2.2 根据新时期新情况,探索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新策略
根据我校心理咨询实际工作经验,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适合大学生新特点的心理咨询策略和方式,是面对和解决目前大学生新的心理问题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策略和方式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找心理工作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2.1 与辅导员谋合式的心理咨询
根据大学生集体生活,并有辅导员管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咨询策略是心理教育工作的一个突破口,也是高校扩充心理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高校中实现学校、学院、学生三级平台有机结合的心理教育机制是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大学里大学生集中居住在所在学院、专业和班级宿舍,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绪表现都有动态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在给辅导员老师进行心理知识和障碍识别培训的基础上双方在信息上互相反馈,心理咨询老师做心理疏通工作和辅导员在生活、学习、改变环境上给予帮助相结合。可以说,这种通过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员日常心理工作相结合的“与辅导员谋合式的心理咨询”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机制中,心理工作中采取了主动,大大消除了大学生心理求助能力弱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但在这一机制中,关键环节在于加强学校专业心理咨询部门与辅导员之间的联系,辅导员的作用更着重于发现问题。
2.2.2 长期联络式咨询
与短期性心理咨询策略不同的是,某些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无法通过一两次的心理咨询加以解决,这就要通过跟踪式的咨询加以解决。每到英语考级前、期末、考研前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和心理问题容易反复出现的时候约谈;有的每月定期咨询一次。对学生长期的关注。
2.2.3 电话跟踪式咨询
目前,电话跟踪式心理咨询已变得相当普遍,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相对及时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展状况,把长期积累问题“阶段化”解决,同时在跟踪咨询和引导的基础上,避免了心理问题严重化及新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尤其针对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诸多不适应,电话定期联络让学生感到像亲人样的关怀,像高中班主任样的督促。
另一方面,偶尔的联系会增强大学生与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亲切感,更有利于进一步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对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2.4 网络方式的延伸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心理咨询方式也逐渐加以延伸,目前电脑网络在各高校已相当普及,在这条件下,开拓心理咨询的新途径,成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学校、学院、学生三级平台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把网络咨询具体方式加以发挥,则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对高校专业咨询机构,可建立在心理咨询,网络电话咨询,论坛留言咨询等。而对学院(或系)一级,开展专题论坛、QQ聊天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网络方式的咨询虽然语言表达与理解、非语言信息的捕捉、问题讨论的深刻性和真实性等方面还无法达到面对面咨询的效果,但这种方式避免了大学生由于心里紧张而产生的尴尬,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网络方式咨询具有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的优势。
2.2.5 建立以大学生互相帮助为基础的朋辈心理咨询
所谓朋辈心理咨询就是建立以大学生朋友之间、同龄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为基础的心理咨询,这是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第一道防线。大学生具有易接受同龄人及与自身具有相同经历人的意见的特点,而朋辈咨询机制正是针对这一特点而建立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可以把朋辈心理咨询作为学校、学院、学生三级平台机制的最基础的一环,朋辈咨询具有信任度高、及时发现问题、范围广泛等优点。选拔优秀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或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工作者,充分发挥其作用,对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起到积极作用。
3 结语
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应加强心理咨询的机能和作用。社会变得多样化和多元化,同质性变得越来越少,需要咨询的问题在各种场合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心理咨询的机能的机能也应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就业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性格问题、恋爱问题、发挥个人潜能问题等等都需要心理咨询专家提供帮助。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心理咨询的机能和作用来满足这些不断增加的需要。目前,全国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趋势已经深入了包括人性发展在内的各个领域,在新形势新的心理咨询策略和方式的探索显得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赵兰芳,王凤仪,关于我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4).
[2] 肖迅、陈祉研,1522例次心理健康热线资料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
[3] KEUN—HycongChoi Psychbgical separaion—individuation and adjustment to college among Korean Americon students The roles of collectivisn and individualisn [J]Joumal of Counseling Psychobgy,2002,49(4).
[4] 张玉茹,虞岚,发展适应性咨询: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05-12.
[5] 沈文其,李爱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的思考[J].高职论丛.2007,62(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