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纷纷抢滩,必然利大于弊,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香港画廊业的发展必然形势一片大好。对于香港本土的画廊而言这无疑是个挑战,倘若没有个三两下的画廊势必不会到香港试深浅,在激烈的竞争下唯有利用自身谙熟当地情况的本土优势,更好地盘活已有的人脉资源取得更好的发展,才能赢得一席之地。对意在香港淘金的各艺术机构而言,显然目前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去做。
去年,美国高古轩画廊进驻香港的时候就引发了香港艺术圈的种种揣测,下一个进驻的大鳄将会是谁?今年3 月初,英国白立方画廊将其海外首家分店的地址定在了中环,还有消息称,就在这个春天,将会有10 家左右国际知名画廊在香港登陆。觊觎香港这片地方的不只有海外的画廊大鳄,国内的许多优秀艺术机构也跃跃欲试。
4 月2 日东站画廊在香港的分支机构低调揭幕,早在去年,东站画廊就已有进驻香港的打算,并计划选址中环,由于面积与租金都不是十分理想而搁浅。东站在香港更看重的是作品在市场上再次流通的价值。同时,他们也正在积极地与一些香港本土的艺术家洽谈,希望尽快与香港本土艺术建立联系。选址于艺术拍卖云集的香港会展中心附近也足以看出东站画廊的策略,其香港地区负责人Lily 表示,他们看好香港亚洲当代艺术中转站这个平台。据悉,5 月份,站台中国的“驻港”计划也将正式启动。
对大陆画廊而言,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由于大陆的艺术品进出口关税非常高,而且还要缴纳不菲的交易税,但在香港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众多的拍卖会和博览会,为香港带来了一拨又一拨的顶级藏家,从近几届大陆画廊参加香港艺博会的反馈来看,良好的销售业绩无疑为他们在业务范围拓展上打开了新的局面。不过,选择去香港开分店也必然要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首先,租金、人力等成本支出非常高昂;其次,香港是个弹丸之地,在黄金的商业地段不可能提供像北京798 那样宽敞的空间。因此,大陆画廊在香港分店的定位都十分明确,即将香港作为一个展示“窗口”,他们看好香港市场的潜力,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选择进军香港的内地画廊将不仅仅只有东站和站台两家。
毫无疑问,对寸土寸金的香港而言,开一家画廊不仅需耐心和长远的眼光,更需要以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由于租金昂贵,所以大多数画廊的展示空间十分有限,近几年,大量画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繁盛的商业区和各类旧工业大厦。一般来说,香港小型画廊的面积,基本上与便利店的大小无异,楼层通常只有2.5 米~ 3 米高。
空间的局限也使得画廊展出的作品主要以架上和影像作品为主,对于较大体积的装置或多媒体作品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早在中国的当代艺术被冠以“前卫”之名,并只能以“地下”的状态进行展出交流之时,香港的画廊就已经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推广当中了,对现今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重要艺术家的国际化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香港的画廊一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辅助着中国大陆当代艺术的发展。但香港真正称得上经营当代艺术的专业画廊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以现买现卖,或以由画家寄售模式进行交易的画店形式存在。不过特殊的文化背景及国际化视野也孕育了优秀的专业画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廊要数汉雅轩和少励画廊。
汉雅轩由张颂仁先生于1983 年创立,成立伊始,主要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书画和新具象绘画。同时,张颂仁颇有前瞻意识的把目光投向更具时代根源,更有视觉冲击力的中国前卫艺术。如今早已写入艺术史的张晓刚、毛旭辉等重要艺术家都是经由汉雅轩担当其最早的推手而进入国际视野的。上世纪90 年代,汉雅轩通过在欧美举办中国前卫艺术的展览,把中国当代艺术介绍给西方主流观众群,也由此正式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进入西方及国际艺术市场的大幕。在当时前卫艺术很少被普通大众甚至专业学者所认同,这一举动无疑具有历史性。
少励画廊从上世纪90 年代初期成立以来,就是一家与中国当代艺术共同发展的画廊。它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整个90年代的发展历程,并利用香港的独特资源,为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视野打开了一个在当时来说极为珍贵的窗口。少励画廊立足香港,积极收藏和展览当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并通过国际性的巡回展览传播了来自中国的前卫艺术。许多从90 年代开始崛起、如今享誉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早年都曾参与过少励画廊举办的群展,委托画廊代售其作品,并在国际性的展览活动中被介绍到西方。
相对香港本地画廊的多年经营,国外大牌画廊在近几年的大举入侵有着深刻的原因,自2008 年金融危机后,整个西方艺术市场疲软,香港对西方画廊的吸引力逐渐突显。香港作为当代艺术世界的三大中心之一,其强大力量不仅波及中国台湾,日、韩,甚至还包括更远的东南亚地区。他们选择香港的利好也显而易见:自由、便利且无税收的贸易环境,对接亚洲新贵群体与西方当代艺术。作为一座长期以来以贸易和金融著称的城市,香港正在探索它作为亚洲艺术之都的新角色。
西方的重要画廊需要发现新的市场和买家资源为其代理的大牌艺术家买单,而这样的人群正在亚洲地区迅速地成长起来,香港无疑是最佳选择。国际画廊大鳄们代理的艺术家都是国际级或博物馆收藏级的。他们来到香港,主要策略大都是先将自己所代理的西方艺术家介绍给亚洲当地的观众,先接地气然后再慢慢培养人气,但是至于观众和本土藏家是否接受与认可,则需要时间来验证,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向来以只摘熟桃子著称的高古轩画廊已经率先进驻香港一年之久,其经手的作品,不仅价格动辄百万美元,更重要的是其价格在短时间内即可疯长数倍,受到众多国际资深藏家和社会名流的追捧。目前,高古轩画廊代理的亚洲艺术家有日本的草间弥生、村上隆和杉本博司,不久前则刚刚签下了红得发紫的曾梵志,可以预见在其开设亚洲首家画廊后,将发掘更多极具潜力的亚洲艺术家,并推广至欧美各地。但香港高古轩画廊的总经理尼克坦言,把西方顶尖的艺术家介绍到亚洲市场,让亚洲收藏家认识他们,是画廊目前进入香港的第一步。
英国的白立方画廊在香港的空间超过500 平方米,坐落在香港商务中心的新楼上,这是他们在英国以外的第一个分支机构。明眼人不难从中发现这些外资画廊的生意经:他们以香港为跳板,不仅可以扩展其整个大中华地区业务,连活跃中的亚洲艺术市场也将一并纳入视野中。此外,除了艺术市场发展势态良好以外,香港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城市转型策略”,意欲将香港从购物中心打造为国际顶尖级的艺术城市。
纷纷抢滩,必然利大于弊,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香港画廊业的发展必然形势一片大好。对于香港本土的画廊而言这无疑是个挑战,倘若没有个三两下的画廊势必不会到香港试深浅,在激烈的竞争下唯有利用自身谙熟当地情况的本土优势,更好地盘活已有的人脉资源取得更好的发展,才能赢得一席之地。对意在香港淘金的各艺术机构而言,显然目前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去做。
去年,美国高古轩画廊进驻香港的时候就引发了香港艺术圈的种种揣测,下一个进驻的大鳄将会是谁?今年3 月初,英国白立方画廊将其海外首家分店的地址定在了中环,还有消息称,就在这个春天,将会有10 家左右国际知名画廊在香港登陆。觊觎香港这片地方的不只有海外的画廊大鳄,国内的许多优秀艺术机构也跃跃欲试。
4 月2 日东站画廊在香港的分支机构低调揭幕,早在去年,东站画廊就已有进驻香港的打算,并计划选址中环,由于面积与租金都不是十分理想而搁浅。东站在香港更看重的是作品在市场上再次流通的价值。同时,他们也正在积极地与一些香港本土的艺术家洽谈,希望尽快与香港本土艺术建立联系。选址于艺术拍卖云集的香港会展中心附近也足以看出东站画廊的策略,其香港地区负责人Lily 表示,他们看好香港亚洲当代艺术中转站这个平台。据悉,5 月份,站台中国的“驻港”计划也将正式启动。
对大陆画廊而言,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由于大陆的艺术品进出口关税非常高,而且还要缴纳不菲的交易税,但在香港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众多的拍卖会和博览会,为香港带来了一拨又一拨的顶级藏家,从近几届大陆画廊参加香港艺博会的反馈来看,良好的销售业绩无疑为他们在业务范围拓展上打开了新的局面。不过,选择去香港开分店也必然要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首先,租金、人力等成本支出非常高昂;其次,香港是个弹丸之地,在黄金的商业地段不可能提供像北京798 那样宽敞的空间。因此,大陆画廊在香港分店的定位都十分明确,即将香港作为一个展示“窗口”,他们看好香港市场的潜力,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选择进军香港的内地画廊将不仅仅只有东站和站台两家。
毫无疑问,对寸土寸金的香港而言,开一家画廊不仅需耐心和长远的眼光,更需要以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由于租金昂贵,所以大多数画廊的展示空间十分有限,近几年,大量画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繁盛的商业区和各类旧工业大厦。一般来说,香港小型画廊的面积,基本上与便利店的大小无异,楼层通常只有2.5 米~ 3 米高。
空间的局限也使得画廊展出的作品主要以架上和影像作品为主,对于较大体积的装置或多媒体作品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早在中国的当代艺术被冠以“前卫”之名,并只能以“地下”的状态进行展出交流之时,香港的画廊就已经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推广当中了,对现今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重要艺术家的国际化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香港的画廊一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辅助着中国大陆当代艺术的发展。但香港真正称得上经营当代艺术的专业画廊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以现买现卖,或以由画家寄售模式进行交易的画店形式存在。不过特殊的文化背景及国际化视野也孕育了优秀的专业画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廊要数汉雅轩和少励画廊。
汉雅轩由张颂仁先生于1983 年创立,成立伊始,主要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书画和新具象绘画。同时,张颂仁颇有前瞻意识的把目光投向更具时代根源,更有视觉冲击力的中国前卫艺术。如今早已写入艺术史的张晓刚、毛旭辉等重要艺术家都是经由汉雅轩担当其最早的推手而进入国际视野的。上世纪90 年代,汉雅轩通过在欧美举办中国前卫艺术的展览,把中国当代艺术介绍给西方主流观众群,也由此正式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进入西方及国际艺术市场的大幕。在当时前卫艺术很少被普通大众甚至专业学者所认同,这一举动无疑具有历史性。
少励画廊从上世纪90 年代初期成立以来,就是一家与中国当代艺术共同发展的画廊。它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整个90年代的发展历程,并利用香港的独特资源,为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视野打开了一个在当时来说极为珍贵的窗口。少励画廊立足香港,积极收藏和展览当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并通过国际性的巡回展览传播了来自中国的前卫艺术。许多从90 年代开始崛起、如今享誉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早年都曾参与过少励画廊举办的群展,委托画廊代售其作品,并在国际性的展览活动中被介绍到西方。
相对香港本地画廊的多年经营,国外大牌画廊在近几年的大举入侵有着深刻的原因,自2008 年金融危机后,整个西方艺术市场疲软,香港对西方画廊的吸引力逐渐突显。香港作为当代艺术世界的三大中心之一,其强大力量不仅波及中国台湾,日、韩,甚至还包括更远的东南亚地区。他们选择香港的利好也显而易见:自由、便利且无税收的贸易环境,对接亚洲新贵群体与西方当代艺术。作为一座长期以来以贸易和金融著称的城市,香港正在探索它作为亚洲艺术之都的新角色。
西方的重要画廊需要发现新的市场和买家资源为其代理的大牌艺术家买单,而这样的人群正在亚洲地区迅速地成长起来,香港无疑是最佳选择。国际画廊大鳄们代理的艺术家都是国际级或博物馆收藏级的。他们来到香港,主要策略大都是先将自己所代理的西方艺术家介绍给亚洲当地的观众,先接地气然后再慢慢培养人气,但是至于观众和本土藏家是否接受与认可,则需要时间来验证,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向来以只摘熟桃子著称的高古轩画廊已经率先进驻香港一年之久,其经手的作品,不仅价格动辄百万美元,更重要的是其价格在短时间内即可疯长数倍,受到众多国际资深藏家和社会名流的追捧。目前,高古轩画廊代理的亚洲艺术家有日本的草间弥生、村上隆和杉本博司,不久前则刚刚签下了红得发紫的曾梵志,可以预见在其开设亚洲首家画廊后,将发掘更多极具潜力的亚洲艺术家,并推广至欧美各地。但香港高古轩画廊的总经理尼克坦言,把西方顶尖的艺术家介绍到亚洲市场,让亚洲收藏家认识他们,是画廊目前进入香港的第一步。
英国的白立方画廊在香港的空间超过500 平方米,坐落在香港商务中心的新楼上,这是他们在英国以外的第一个分支机构。明眼人不难从中发现这些外资画廊的生意经:他们以香港为跳板,不仅可以扩展其整个大中华地区业务,连活跃中的亚洲艺术市场也将一并纳入视野中。此外,除了艺术市场发展势态良好以外,香港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城市转型策略”,意欲将香港从购物中心打造为国际顶尖级的艺术城市。
纷纷抢滩,必然利大于弊,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香港画廊业的发展必然形势一片大好。对于香港本土的画廊而言这无疑是个挑战,倘若没有个三两下的画廊势必不会到香港试深浅,在激烈的竞争下唯有利用自身谙熟当地情况的本土优势,更好地盘活已有的人脉资源取得更好的发展,才能赢得一席之地。对意在香港淘金的各艺术机构而言,显然目前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