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紧生命的这根弦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带有浓厚的生命体验,语言诚挚,象征意蕴丰厚,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遭遇人生困境、寻求精神救赎的故事。本文从小说的主体意象——药方、行走、琴弦这三个角度,研读分析,解读作者对于人生目标、追求过程以及自我超越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目标;追求;超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莽莽苍苍的群山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故事由此开始。
  这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困境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阅读是伴随着深深的悲悯完成的。读史铁生的文字,需要的仅仅是一颗澄净的心。从《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遥远的清平湾》《病隙碎笔》到《务虚笔记》,我们随他“去古园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1]
  史铁生是一个将自己的写作与生命完全同构的作家。当不幸的命运令二十岁的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轮椅变成了他的“坟墓”一样的制约。他说:“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在一段漫长的“苦熬”之后,当他从地坛走出,当他在爱中重生,他用他笔下的文字,完成着人生的新的站立与行走。
  《命若琴弦》为我们呈现的就是面对困境的人生救赎。史铁生在一次访谈中说:“人类永恒面对的不是可知而是不可知。可知是少部分,不可知是永远存在的环境,是种困境……活着就是不断和困境周旋,人生的根本意义就在人间的互爱和实现生命对美的追求之中展开。”面临着人生的种种困境,人们在困境中突围。
  《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和小瞎子就是在困境中挣扎突围的个体代表,而小说正是借此来象征我们必然面对的人生困境。
  一、目标:药方
  药方是老瞎子琴槽里那张叠好的纸片,药方是老瞎子心头的一盏明灯。有了它,弹断一千根琴弦,便能找回光明,看到世界。为此,老瞎子忘记了辛劳,忘记了疼痛,跋涉了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只为了那一片白纸。药方成为了老瞎子生存目标的象征。
  目标于人生,就是指向的航标。“目的虽空但必须设置,否则过程将通向何方呢?没有一个魂牵梦系的目标,我们如何经历过程呢?”[2]
  让老瞎子忍受住身体的病痛,让生命异常坚韧的是他渴望看见光明的终极目标。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太阳、月亮、星星……
  “人的命就像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好”[3]。拉紧生命的这根弦,生命的过程就是要在目的的牵引下才能实现的。老瞎子的全部人生意义都在那一纸药方上,但当他拉断人生的第一千根弦,发现了药方的秘密后,他却遭遇了目标的落空,“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于是,老瞎子又寻得了他以后人生的另一个目标——小瞎子。
  小瞎子的人生也是在目标的牵引下展开的,电匣子、曲折的油浪、兰秀儿……当兰秀儿嫁人之后,目标幻灭。此时老瞎子一如当年他的师傅以弹断一千根琴弦找回光明的诱惑吸引他那般,用一千两百根琴弦来为小瞎子此后的人生确立目标。
  以药方为象征的目标,欺骗了老瞎子五十年,也欺骗了读者。尽管它是虚妄的,如同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为自己、为他人订立的种种,但失去了它的人生将毫无意义可言。诚如史铁生自己所言,“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二、追求:行走
  有了目标的人生,仅仅是有了起点而已。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靠什么来缩短,那就是——行走。
  小说的开头与结尾构成了圆合的结构,老瞎子与小瞎子在山岭间的跋涉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老少二人处在永无止境的行走状态,走了一程又一程,走了一村又一村。
  “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
  “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
  不断行走,不断追求,令个体的人生不孤单、不寂寞。药方是目标,一千根琴弦是追求。每一次的琴弦之旅都是不同的,每一根琴弦的断裂都是真实的。活着,需要目标的指引;追求的历程,才是我们全部的人生。
  行走是一种人生状态,我们又何尝不是行走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上?
  三、超越:琴弦
  琴弦——从八百到一千到一千二,这是人生意义的代代相承,这是师父为徒弟提供的精神救赎方式。
  让我们再回归到人生的困境中来。瞎、艰辛、死亡、爱情的失落……这就是老瞎子和小瞎子面对的人生困境。人的崇高之处正在于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 ——包括对死亡、绝望、虚无、谬误、惰性、贪欲的超越。老瞎子内心对徒弟的关爱、不舍为他自己重拾人生的希望,几近消亡的生命因为爱而留存。当他守住秘密,将药方传于弟子,也就是将希望之火传给了徒弟。欺瞒的背后却是真挚的爱。
  琴弦所承载的是瞎子师徒人生的全部。人生的目标可能虚设,但老瞎子那五十年的生命之弦没有白弹,五十年的汗水和琴声不是白纸,不是虚无。尽管他永远睁不开那骨头一般的眼,可他懂得了——“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并将这感悟一并留给了徒弟。这就是处于困境之中的人的自我救赎,他对人生的解读实现了一步步的超越。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中创造意义,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
  《命若琴弦》是一部表现极浓烈的生命感觉、极丰富内心体验的作品。小说中的多重意象都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命若琴弦,拉紧了生命的这根弦,懂得了人生目标、追求与超越的重要性,你的人生才有光明。老瞎子盲了眼,却明了心。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回到出发的地方,这是一个关于老瞎子与小瞎子行走、弹琴的故事,难道谁能轻易地说,这故事说的不是你我?
  参考文献
  [1]出自我与地坛[M].苏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材.
  [2]答自己问[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
  [3]命若琴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教学方面便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贯穿于整个的小学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文主要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来为学生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来
【摘要】在初中的众多学科中,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基础学科,它同时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语文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是努力做到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构筑他们健康的情感思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思想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拥有美好、健康的思想情感是事关学生终身成长的大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当然责无旁贷。语文以其学科的特殊性,义不容辞地担负
【摘要】初中生作文以叙事为主,但不少学生叙事只是泛泛而谈,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或空洞无物。针对此类现象,笔者尝试先让学生领略细节描写的魅力,激发细节描写的兴趣;再指导学生观察,积累有价值的素材,从景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训练;最后指导学生通过准确用词、分解细化、妙用修辞等方法进行细致刻画,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分类训练;细节描写
【摘要】教学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论述了教学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宽容和耐心。  【关键词】教学;艺术;关爱;耐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背景】  新学期,接手一年级的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班级中出现一位情况比较特殊的孩子。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原来孩子患有感官系统失调症,简单点说就是多动症。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 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
【摘要】汤显祖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全方位研究的作家,而他写的《牡丹亭》更是传奇中的精品,是他智慧的结晶。本文对这部传奇中体现出的汤显祖的情理观作了探究。  【关键词】汤显祖;以情反理;以理制情;先驱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汤显祖是中国文学史、戏曲史值得研究的大作家,他和同时代的莎士比亚齐名。他创作的“玉茗堂四梦”为中国戏曲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牡丹亭》,这部戏曲自
【摘要】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当下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对话。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显然又暴露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因对话不畅通致使阅读活动虚浮、肤浅而流于形式。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是对话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公开课激发思考,建构“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  【关键词】倾听;高效对话;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
【摘要】问题导学与合作互动的结合改变了小学语文传统的注入式教法,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应防止机械照搬。“教学有法,又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各环节的特点灵活运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效率;提问;问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同学们,我们今天讲……”之后,教师便滔滔不绝地把教材内容一股脑地说写出来,不仅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还对学生
【摘要】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选有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对上饶人来说,又是一篇绝好的乡土教材,它既可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美丽上饶、热爱美丽家乡的感情。全词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真实地反映出我们上饶农村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选有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学习的快乐交还给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兴趣;质疑;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
【摘要】基于微媒体的教育应用研究和实践,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热点。本文仅就微信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展开论述。从引入微信可行性分析、微信参与方式探索、微信重要性阐释三个角度,阐述了建构以微信为师生互动平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微信;朋友圈;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