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态到动态:场景理论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来源 :科学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场景时代的到来,静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个人信息保护需要“由静至动”.场景理论是一种动态分析框架,可以尝试将其运用于个人信息保护实践,构建个人信息动态保护框架.在场景理论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在逻辑是动态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价值追求是统筹兼顾地保护个人信息所有者和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利益,遵循动态平衡、合法、必要、正当等原则.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在逻辑、价值追求、遵循的原则,个人信息动态保护的实现需要重新界定个人信息,重塑知情同意规则,设计针对性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其他文献
2001年11月24日,我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地摊上,从小贩手里买到兵书《草庐经略》的两本抄本,一本是三、四卷合订本,另一本是五、六卷合订本.原抄写者在书脊上用毛笔留下“共四卷”字迹,可知全书应有四本,现缺失两本,这是一部不完整而且受过“伤害”的抄本兵书.
期刊
随着我国生物科学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灵长类生物医学研究逐渐进入“无人区”,带来了伦理和社会争议.本文就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科学探索所带来的伦理和社会争议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清代巢湖流域襟江带淮,水源丰沛,土壤肥沃,水陆交通便利,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但巢湖流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引发的瘟疫等灾害也较多,对百姓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明确自然灾害与疫病流行的关系,对当下做好“后灾害时期”安全防疫工作有重要意义.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是系统的活动,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该研究基于对广东省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类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遵循泰勒的课程原理,对实践教学及其环节做出了思考:各环节的教育教学不仅要充分考虑教师(实践类教师和专业类教师)的经验,还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确认学校的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循课程设置的原理,设置课程的教育目标,总结学生的学习经验,运用学习经验,以产生最大限度的积累效应,建立实践教学制度来完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评价体系.
语法隐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语篇现象.概念功能、人际功能通过隐喻的方式在词汇-语法层面所发生的功能变化,有力地推进了语篇的发展.《钴鉧潭西小丘记》堪称隐喻的典范之作,运用语法隐喻理论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地揭示汉语语法隐喻的某些特征和规律.
亲属称谓语在日常交际中举足轻重,但受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英亲属称谓难以一一对应,这致使亲属称谓语翻译在跨文化交际和语际翻译中困难重重.该文从文学作品中选取一些相对典型的例子,根据顺应论,使用合理可行的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翻译理论,采取灵活恰当的翻译策略,以期找出最佳翻译方法,从而达到亲属称谓语“文化保真”的翻译目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使社会系统中人机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但是迄今对人与机的规范与调控手段的研究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分离的,人机协同难度不断加大,“人机冲突”不断涌现.为此,需要从法治规范技术发展、技术赋能法治建设、法治与科技融合发展等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第一,以系统观念统筹安全与发展,以人为本处理“人机冲突”,进一步加强对新兴技术领域的法律规制;第二,面对人机融合社会系统治理挑战,加强“人机互补”式治理赋能,提升科学技术对法治建设的支撑水平;第三,加强“人机融合”社会系统演化与调控基本规律研究,加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争议,使传统科技治理模式因缺乏科技伦理的维度而难以应对,这就需要在科技治理中增加科技伦理的维度,由此形成了科技伦理治理的新概念,即以治理推动科技伦理和以伦理保障科技治理.本文以此为理论出发点,剖析当前科技伦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治理对象不明确、治理原则不统一、治理意识不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实际问题.与之对应,从明确科技伦理治理的对象、凝练科技伦理治理的核心思想、提升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识、完善科技伦理治理的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我国科技伦理治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强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及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指出由于新兴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与相关的法律、社会问题紧密缠绕在一起,涉及的社会角色增多,需要以新的方式解决,这带来了伦理治理的新思想.科技伦理治理的思想成熟于生命科学的伦理治理,在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思想和理论框架推进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以科技伦理治理是对科学技术的全过程的治理为基础,阐述了科技伦理治理及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含义及特点,提出了一个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对未来我国科技伦理治理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伦理与风险问题正在,甚至已经成为风险社会最突出的特征,科技伦理治理的迫切性日益凸显.科技伦理有效治理的实现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需要构建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信任是建构和维系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实现科技伦理治理中多元主体的“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增强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凝聚力,进而建构多元治理主体间“合作共治”的依赖关系;降低科技伦理治理的成本,塑造治理共同体内部的多元主体为了达成某种共同目标而通力合作的能力.就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信任关系建构路径而言,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