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皇帝多“奇葩”,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其中之一。据说,他放荡不羁好自由,不爱皇宫爱市井,曾在宫里自扮商人,喊价叫卖;还沉迷于游乐酒色,宠幸太监……但就是这样一个所谓的“昏君”,却能在弹指之间诛刘瑾、改革江南赋税、强化市舶司职能,甚至亲征北伐,打败蒙古小王子。不仅如此,朱厚照天赋异禀,精通佛教、伊斯兰教,还是第一位会说西欧语言的中国皇帝。
  看似劣迹斑斑的“昏君”,实则是一位被误解的个性皇帝。他虽在小事上不拘礼节,但在大事上绝不糊涂。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备受争议的传奇皇帝究竟是何等人物。
故宫太和殿的匾额上书着四个字:建极绥猷——天子承担着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中正的法则,又要抚恤百姓而顺应大道。

  在皇家,祭祀是头等大事,但武宗却很少理睬这些繁文缛节。比起敬天、祭祖、郊祀等礼仪活动,他更青睐骑射与游猎——在还是太子之时,他便“性聪颖,好骑射。”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单起挟弓矢,径出禁门弹射鸟雀”。这还不够,多数皇帝以带兵为苦,明武宗却以演兵为乐。史书中记载:“上好武,特设东、西两官厅于禁中”,号称“外四家”,武宗挑选善于骑射的宦官,亲自带领,称之为“中军”。每日,武宗都身着军装,亲自检阅军队,只闻“晨夕操练呼噪,火炮之声达于九门”。
后人皆认为,汉宫高墙、重院深深,束缚了朱厚照向往自由的心。他无心政事,成天和太监厮混在一起。可少有人想过,明朝文臣或为自身利益向上隐瞒民情。其实,武宗之所以重用宦官,或许也是为了通过身边亲信,探知宫墙之外黎民苍生的真实处境。

  最有趣的是,武宗干脆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还自己给自己下令出征,为自己更名为“朱寿”,后来又加封为“镇国公”,他要求往來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将军”的名号施行。内阁大臣皆认为武宗应当遵循祖宗之法,上顺天意,下慰人心。他们认为威武大将军是臣子,而皇帝应在将军之上,如果对皇帝加官进爵,则是降低皇帝的身份。但是武宗仍不以为意,这也就是《明史》所说的“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的来历。与醉心艺术或热衷于求仙问道的前任皇帝相比,他看起来不像居于深宫的汉家天子,反而与草原民族的单于、可汗更相似。
  武宗不仅勇猛善射、喜爱演兵,还非常博学。他精通佛教与伊斯兰教,不仅给自己加封佛号,还给自己取了个伊斯兰教名字,叫做“妙吉·敖兰”,阿拉伯语的意思就是“真主的荣耀”。他的语言天赋惊人,能读藏(番)文、梵文的佛经。根据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武宗)皇帝凡出游时,如鞑靼、回回、佛郎机、占城、刺麻等国之使,各择二三人,使之肩从,或习其语言,或观其技艺焉。”很有可能,朱厚照还跟着葡萄牙语翻译——“火者亚三”学过一些葡萄牙语,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会说西欧语言的皇帝。

文治武功,御驾亲征打败鞑靼铁骑


  实际上,武宗虽然不以勤政出名,甚至贪图玩乐,可他在批答奏章、处理国家大事上却从未耽误过。武宗即位后,做了两件前任君主都没有成功的大事。第一件是江南赋税改革。自明太祖朱元璋起,江南地区就赋税过重。正德八年(1513年),武宗在江南全面推行赋税改革,不仅减轻了江南百姓的负担,而且使得江南地区在两年之内,就还清了曾拖欠中央十年之久的赋税。第二件大事是改革市舶司。武宗强化了市舶司的收税职能,扩大了政府税源,开启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武宗在位15年,国家的财政状况大为好转。

  明太祖朱元璋曾驱逐鞑虏,定鼎中原。而明成祖朱棣,更是迁都距离边关不远的北京,以镇国门。他所忌惮的,正是漠北的蒙古。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却更加大胆,他直接在作战前沿边境上,设宣武镇国公府,在蒙古入侵时,可随时坐镇前线指挥。
  正德十二年(1517年),鞑靼小王子带5万铁骑从榆林(陕西最北部)入侵,驻扎玉树(今青海省境内),掠应州(山西北部)。武宗不顾朝臣反对,亲自出居庸关巡幸北边。人们向来认为这是没有大局意识的任性之举,细细察之倒也未必。北京既为明代首都,又离边关不远,因此,武宗出关前,对于京师有一定的军事部署,他任命将帅留守北京,指挥“三千营”与“神机营”两支重兵。“三千营”和“神机营”为京营中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前者为京营骑兵之主力,后者则是当时使用热兵器作战的代表。这一部署足见武宗关于京师防备的周密考虑。
  武宗亲自率兵,与鞑靼小王子交战于应州。无论是战前部署,还是战役过程中的调兵遣将,武宗都亲自布置。他不但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而且有冲锋陷阵的决心和勇气。当时,武宗下令军队夹擊鞑靼铁骑,可是之后一时不得合兵,情况万分紧急,幸好武宗及时率兵赶到战场,他英勇无畏,亲斩虏首一级,力挽狂澜。最后,武宗成功带兵将蒙古军队驱逐出去。
  自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军力江河日下,蒙古年年南下侵扰,北边一再告急。武宗此次巡幸北边,是“土木之变”后,明朝首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亲临前线,抵御蒙古大军。在《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认为此役“实际上是16世纪明军唯一一次赶走蒙古突击部队的战役,而皇帝亲临战场无疑影响了这个结局。”
其他文献
鹿姓最早被广泛熟知,源于陈忠实的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小说以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为背景,文笔细腻地描述出村里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之后又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从那时起,“鹿”这个生僻的姓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事实上,鹿姓的历史十分悠久,虽不如有些姓氏能追溯到上古时期,却也是一个兴起于3000年前的周朝的古老姓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周文王之子康叔建立卫国之后,康
2018年7月,本刊介绍了纽约最臭名昭著的岛屿北兄弟岛,因为它悲惨的往事,我们将它称作纽约的“遗忘与孤独”之地。而同样在纽约,还有一座岛屿,与北兄弟岛相似。但却注定不会被人遗忘,也不能被人遗忘,因为它背负的不只是骇人的过去,还有无法被原谅的背叛,以及姗姗来迟的亲情……  这座岛屿叫做“哈特岛”。时至今日,人们一直想弄清楚的是:哈特岛上的百万埋骨之中,是否有自己失踪已久的亲人。黄热病开启的乱葬岗  
赣南是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人的发祥地,也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地,堪称“客家摇篮”。  上堡梯田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评为“最大的客家梯田”,梯田依山势开建,高低落差近千米,层层叠叠,接地连天,如链似带,盘绕山间。  历史上,梅岭古道使赣南成为沟通南北的商贸要道,并间接使中原和海外各国的通商得到便利。由于为朝廷带来了极高的税赋,这条道路被称为“黄金大道”。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中
每到春天,浙江第一高峰黄茅尖就会演绎“杜鹃花似海,高山留异香”的烂漫情景。而在浙江第二高峰百山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全球绝无仅有的那几株百山祖冷杉。  明朝时,庆元矿冶兴盛,被称为“银都”。为了加强对银矿的控制,明政府派出大量宦官进驻各地督查开矿,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每一块矿石,都浸透着矿工们的血汗。  庆元保存有中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这里也是瓯江、闽江和福安江的发源地,庞大的水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山中有佛,佛中有山……”全世界能在700米的低海拔山区见到佛光的地方,唯有佛头山。  在明清时期,恩阳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和货物集散地,水运相当发达,可上通南江,下至重庆,常有几百只商船在恩阳河岸停靠。  雾从山谷中涌起,轻轻缠绕峰林之间,一些山头瞬间变成了神话世界里的“悬浮山”,“光”与“雾”最美的结合,莫过于此……  诺水河沿线可谓山山有洞,洞中有洞,这些溶洞或临清溪
▲在发明“烧酒(白酒)”以前,中国古代的酒主要采用发酵的方法做压榨酒,最基本的流程有淘米、烫米、蒸煮、摊冷、加曲几个步骤,酒酿好之后,酒液和酒糟混在一起,故在饮用时需要“筛酒”。  众所周知,湖南的简称是“湘”,但湖南各地的土语,却不全属于“湘方言”。湖南北部有一片面积很大的西南官话区,与湖北的同类方言区连成一片;湖南东部的条形地带与邻省江西一样,属于赣方言分布区;而湖南南部则分布着至今无法归类的
海格特公墓现有5.2万多块墓碑,埋葬着16.7万名故人,众多名人也长眠于此,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就是其中之一。  1967年,不明鬼怪再次现身,在海格特公墓内袭击两名祭奠先人的少女,其中一个女孩的脖子上,还留下了两道吸食鲜血的“牙印”……  吸血鬼猎人曼彻斯特拿出一根杨木做成的尖桩,插进尸体左侧的第七和第八根肋骨之间,随后念起驱魔咒语,墓穴忽然响起野兽般的低吼……  进入19世纪
庆元是世界香菇养殖技术的发源地,被誉为“香菇之乡”。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在菇民中还衍生出名为“香菇功夫”的菇民防身术和戏曲剧种“二都戏”。  除了香菇,被称作“高山鲍鱼”的田螺、用草木灰浸泡制成的黄、用鼠曲草与糯米浆混合烙成的薄饼社等庆元美食,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在庆元,三堆迎神节是可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要节日。节日上,传统的百事吉立体剪纸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在过去,当地的女子都以剪得一手好的百事
果洛,也许是地球上所剩无几的雪山秘境之一。  当无数热爱生活的人,前仆后继地前往藏地“放逐心灵”之后,雪域高原的大多数地方逐渐变得熙熙攘攘了,但同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果洛,却依然静谧空旷,人烟稀少——当西藏越来越喧嚣,果洛或许可以成为人们的另一个寄托心灵之所在。  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的腹地,也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在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阿尼玛卿山逶迤境北,
在中国传统工艺中,漆雕是一门古老、复杂的技艺,在古代,漆雕作品一直是皇室贵族家中的陈列品,而漆雕作为姓氏,就与这门技艺息息相关。  据考证,漆雕最早是油漆装饰工的古称,其中便有人以这门职业的名称为姓,自称为“漆雕氏”。这些漆雕氏凭借精湛的技术受聘于各地的王公贵族,漆雕氏也因此分散到了各地。  此外,漆雕姓還被认为源自姬姓,是西周时期吴国的第一位君主吴太伯的后裔。相传,在吴太伯的后代中有一个名叫“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