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少版《书法练习与指导》五年级下册第11课《全包围的字》一课的课堂实践教学中,执教老师在传统教学硬件下,通过引导观察、书写示范、巡回指导、师生互评等方法,对全包围结构字的认知和写法要点进行了有效教学,学生处于课堂“本位”,通过学习,掌握了全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要领,提高了观察、比较、思考的读帖能力,提升了书法学习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基本素养;书写技能;课堂品质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7-0048-04
【教学背景】
本课是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书法课堂教学展评的一课,教学内容是苏少版《书法练习与指导》五年级下册第11课《全包围的字》。
《全包围的字》临习范字以“颜体”楷书为范本,将全包围的字归纳为外框两竖垂直和内收两种类型。所选范字由易及难,方便学生认知、理解、记忆和把握。除继续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体会运笔中的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外,还需通过读帖、反复临帖探究汉字组合的特征规律。
中国汉字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通行至今最古老的文字。我国汉字始终保持“既有形又有声”和“音形意统一”的方块字特点,汉字简洁、生动、准确的表达是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书法教学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晰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书法课堂侧重于“感受”和“认知”,更偏向于技能的训练。课堂中要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观察、思考、练习,就必须注重学生的“本位”思考,以达成还课堂主动予学生的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高品质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引领和指导,涵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对照教材,让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学习欣赏书法作品,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并习惯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白己所学的书写技能。
展评课规定,不得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对范字读帖,了解全包围的字可分为垂直与内收两种类型。掌握书写要领,临写范字,学习全包围的字的结构特点。临习中体会运笔的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体会范字的书写要领和结构特征规律,描摹、临写“团、因、四”,力求人帖。过程中始终置学生于课堂“本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全包围的字具有中正平和之美,宽宏博大之美。在审美中感受书法艺术的精妙,在书写中体会书法艺术的无穷智慧。
4.教学重点。
在临习中,充分认识全包围的字的结构特点,初步掌握这类字的正确写法。
5.教学难点。
在书写中体会运笔的提按、力度和节奏的变化,充分表现出全包围字的结构审美特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毛笔示范“口”字,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生:这是个部首、国字框、大口框。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这个字除了可以作为部首,其实也曾是一个汉字,读wei,同“围”,意为围起来。也可读作guo,同“国”,意为国家,疆域。
师提问:同学们再想想,如果我们将它作为一个偏旁部首,都有哪些字呢?
生:固、園、团、圆、图、四,等等。
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这样的字,我们将这些字就叫作:“全包围的字”。
2.揭示课题(板书:全包围的字)。
【设计意图:我国文字的演变与发展源远流长.每一个汉字的成型书写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口”字是曾经出现过的汉字,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开启了本课学习的兴趣之门。也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到祖国文字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师引导:观察教材中范字“团”,阅读分析范字书写要领的文本内容,尝试对范字进行正确的读帖,并对范字书写要领和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生总结并回答:“团”字的书写要领是:外框两竖垂直、平行,左细右粗。所有横画向右上倾斜,中间部分偏左偏上,做到上紧下松,布局合理。书写时提按力度要适当,行笔速度不宜过快,笔画之间要注意关联(板书:竖画垂直平行)。
【设计意图:由于本次课堂教学已规定禁止使用所有电教设备,所以在学生学习新知的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让学生结合教材文本观察探究的学习方法。这种新知学习的方法也是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教学过程中对新知学习有效的引导也应是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的体验,初步了解读帖的方法,认识到读帖在书法练习中的重要性。懂得读帖既要读字形结构规律也要读用笔方法,同时体会整体字书写要领,为临帖做好充分准备。】
师:有了同学们在教材学习中书写方法的发现,老师准备先临写“团”字,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老师的书写,老师特别希望得到同学们的指导和点评。
师示范:“团”(提醒学生临习时每个字的第一个笔画在米字格中书写位置很重要,书写过程中再次提示学生“团”字的书写要领,同时关注运笔速度、力度和节奏的变化,并强调书写习惯)。
师示范书写的过程中学生轻声说出书写要领。
师:有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准备临写一下“团”字,老师特别希望得到同学们的指导和提醒。
师示范:“团”(提醒学生第一个笔画在米字格中书写位置的重要性,并再次引导学生总结“团”字的书写要领,同时注意运笔速度、力度和节奏的变化,强调书写习惯)。
师:有了同学们的指导,老师果然胸有成竹,下笔有神啦!这也说明在临帖之前一定要做到“意在笔先”(板书:意在笔先)。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教材文本的观察学习,已经初步获得范字基本书写要领的前提下,教师的示范书写尤显重要,教师主动让学生参与示范过程的指导,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认真,为其将来的自主练习做足准备,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提升课堂品质。】
学生临帖练习(教师课间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生要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强调临写要力求人帖。提醒:提前写好的学生将自己书写的字和范字作比较,做好同帖,找出书写的不足之处)。
待学生练习结束,将个别学生习作进行展示,学生自评、互评、师表扬优点,点评不足。
【设计意图:学生的练习书写速度不尽相同,提醒书写稍快的学生养成“同帖”的习惯很重要。教者在学生书写过程中的巡视要着重观察学生的整体表现和个别差异,挑选出的学生作品具备代表性,通过学生白评和互评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真实地发现自身书写的不足,为接下来有效的练习做准备。】
生总结临帖感受:全包围的字在临写时两竖垂直容易做到,横画右上倾斜度难以控制。书写时的速度容易把握,“提”“按”的力度把控较难。
师总结:同学们书写的“团”字总体来说都很成功,遇到的困难属于正常,同学们只要记住正确的书写要领和养成良好的临写习惯,通过反复有效的练习,一定能够做到临写精准,下笔轻松自如。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教材中范字“因”,同桌互相讨论学习,仔细阅读范字相关书写要领的文本。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了“团”字的读帖学习的方法,再自主学习“因”字的书写要领,是一次重要的体验和实践过程,适当的同桌相互讨论学习可以弥补学生独立学习经验的不足。】
生总结学习所得:“因”字和“团”字结构相同,书写方法也类似,由于“因”字的笔画较少,临写时更应注意笔画之间的牵连。
师示范“因”字结束,鼓励学生对所写范字进行大胆的点评。
生评价:老师范字的临写是成功的,但是在两竖笔画的处理上还应该再注意左细右粗的变化,中间“大”字的位置不要过于偏左。
师: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提出中肯的建议,老师在今后的临习中一定会更加认真仔细地读帖,力求临帖更为准确。同学们在接下来的临习中一定能够避免老师临写时出现的遗憾,临写更加精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点评老师的范字是为学生提出疑问所创设的平台,也是立足于学生是课堂“本位”的思考,课堂中的所有生成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面对的,如何把控课堂生成?所有的备课都不一定面面俱到,教师如何才能站在课堂生成的主导位置,最重要的是需要确立课堂的主体方向,“心中有学生,教师就有课堂。”当教师主动和学生站在同一层面,学生会畅所欲言,同时也会为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及时调整方向,教师也会把握住课堂生成的主动。】
师示范“四”字,引导学生观察“四”字的书写特点,比较其与“团”字、“因”字的不同之处。
生:“四”字外框的两竖向内收,其他书写要领与“团”和“因”类似。
师引导学生观察“四”“团”“因”三字的外形特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生:“四”字的外形宽扁,“团”和“因”的外形方正瘦长。
师总结:同学们读帖很认真,观察真仔细。我们明白了:全包围的字中,形态瘦长或方正的字属于垂直型的,书写时要注意外框两竖垂直;形态宽扁的字属于内收型的,书写时要注意外框两竖内收(板书:内收)。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通过对“四”“团”“因”三字的对比观察,在课堂中掌握了观察、对比、研究、归纳、总结书写要领的方法。】
教师结合教材中图片和相关文本,指导学生欣赏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书写的全包围的字还有哪些独特的个性化的书写方法。
生总结:不同的书家书写全包围的字,外框的处理有区别。有的四周封闭,有的连接处留有缝隙,有的竖画内收,有的竖画挺直或外撑。
师总结: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楷书大家都有着鲜明的书写特点,他们在正确书法学习之路上不断地努力,最终形成了各自特有的书法美感,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榜样。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对古代楷书四大家书写的全包围的字赏析与比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楷书四大家书法艺术风格的认识。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让书法艺术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增强了学生学习书法的自信。】
生阅读教材文本,了解“西泠印社”。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内容“西泠印社”的介绍,延伸了学生的书法知识,加强了书法艺术常识的普及,增强了教材的专业性和知识性。】
【教学反思】
选择《全包围的字》一课进行教学,是因为我校书法组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一致觉得本課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本课新知中,范字结构特点的分类存在值得探讨的疑问。疑问的焦点集中在书法课的书写和汉字结体分类之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分寸,不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疑惑,并确保课堂教学的完整和实效,备课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对范字书写要领的探究和范字的临摹练习上,强调书法课的艺术认知和练习书写的有效结合。
在上展评课之前笔者尝试了《全包围的字》一课的试教,在课堂中我听到的不只是学生们有效的同答,更多的是他们的提问。一节课几乎全在学生提问和教师的解答中度过,学生的书写练习也成了走过场,成为了课堂环节中的形式。课后,笔者随即召集组内听课的教师进行讨论,教师们直击课堂问题关键,畅所欲言。一番激烈的分析讨论过后,最终确认:本次教学过程由于设问混乱导致课堂教学内容重点不明,学生活动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效果无任何评估意义。
同顾课堂试教中的遗憾之处,笔者重整思绪,将所有设问根据课堂设计的环节进行了删减和重新编排。正确分析学情,努力将问题设计做到简明,重点突出课堂中学生的活动,立足学生在课堂中的“本位”。用高效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本能;用学生敏锐的思考去叩动课堂智慧的大门;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环节都有进步和收获,积极涵养学生基本素质,真正做到提升课堂品质。
明代项穆有言:“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课堂教学中学生紧跟节奏,各环节的书写练习非常到位。能够在异地学校施教,是一次难得学习机会。看着学生的进步,让笔者以为这次的课堂展评也必将是个人书法学习与书法教学之路的一个新起点。
【关键词】基本素养;书写技能;课堂品质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7-0048-04
【教学背景】
本课是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书法课堂教学展评的一课,教学内容是苏少版《书法练习与指导》五年级下册第11课《全包围的字》。
《全包围的字》临习范字以“颜体”楷书为范本,将全包围的字归纳为外框两竖垂直和内收两种类型。所选范字由易及难,方便学生认知、理解、记忆和把握。除继续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体会运笔中的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外,还需通过读帖、反复临帖探究汉字组合的特征规律。
中国汉字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通行至今最古老的文字。我国汉字始终保持“既有形又有声”和“音形意统一”的方块字特点,汉字简洁、生动、准确的表达是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书法教学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晰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书法课堂侧重于“感受”和“认知”,更偏向于技能的训练。课堂中要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观察、思考、练习,就必须注重学生的“本位”思考,以达成还课堂主动予学生的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高品质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引领和指导,涵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对照教材,让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学习欣赏书法作品,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并习惯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白己所学的书写技能。
展评课规定,不得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对范字读帖,了解全包围的字可分为垂直与内收两种类型。掌握书写要领,临写范字,学习全包围的字的结构特点。临习中体会运笔的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体会范字的书写要领和结构特征规律,描摹、临写“团、因、四”,力求人帖。过程中始终置学生于课堂“本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全包围的字具有中正平和之美,宽宏博大之美。在审美中感受书法艺术的精妙,在书写中体会书法艺术的无穷智慧。
4.教学重点。
在临习中,充分认识全包围的字的结构特点,初步掌握这类字的正确写法。
5.教学难点。
在书写中体会运笔的提按、力度和节奏的变化,充分表现出全包围字的结构审美特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毛笔示范“口”字,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生:这是个部首、国字框、大口框。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这个字除了可以作为部首,其实也曾是一个汉字,读wei,同“围”,意为围起来。也可读作guo,同“国”,意为国家,疆域。
师提问:同学们再想想,如果我们将它作为一个偏旁部首,都有哪些字呢?
生:固、園、团、圆、图、四,等等。
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这样的字,我们将这些字就叫作:“全包围的字”。
2.揭示课题(板书:全包围的字)。
【设计意图:我国文字的演变与发展源远流长.每一个汉字的成型书写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口”字是曾经出现过的汉字,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开启了本课学习的兴趣之门。也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到祖国文字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师引导:观察教材中范字“团”,阅读分析范字书写要领的文本内容,尝试对范字进行正确的读帖,并对范字书写要领和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生总结并回答:“团”字的书写要领是:外框两竖垂直、平行,左细右粗。所有横画向右上倾斜,中间部分偏左偏上,做到上紧下松,布局合理。书写时提按力度要适当,行笔速度不宜过快,笔画之间要注意关联(板书:竖画垂直平行)。
【设计意图:由于本次课堂教学已规定禁止使用所有电教设备,所以在学生学习新知的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让学生结合教材文本观察探究的学习方法。这种新知学习的方法也是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教学过程中对新知学习有效的引导也应是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的体验,初步了解读帖的方法,认识到读帖在书法练习中的重要性。懂得读帖既要读字形结构规律也要读用笔方法,同时体会整体字书写要领,为临帖做好充分准备。】
师:有了同学们在教材学习中书写方法的发现,老师准备先临写“团”字,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老师的书写,老师特别希望得到同学们的指导和点评。
师示范:“团”(提醒学生临习时每个字的第一个笔画在米字格中书写位置很重要,书写过程中再次提示学生“团”字的书写要领,同时关注运笔速度、力度和节奏的变化,并强调书写习惯)。
师示范书写的过程中学生轻声说出书写要领。
师:有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准备临写一下“团”字,老师特别希望得到同学们的指导和提醒。
师示范:“团”(提醒学生第一个笔画在米字格中书写位置的重要性,并再次引导学生总结“团”字的书写要领,同时注意运笔速度、力度和节奏的变化,强调书写习惯)。
师:有了同学们的指导,老师果然胸有成竹,下笔有神啦!这也说明在临帖之前一定要做到“意在笔先”(板书:意在笔先)。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教材文本的观察学习,已经初步获得范字基本书写要领的前提下,教师的示范书写尤显重要,教师主动让学生参与示范过程的指导,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认真,为其将来的自主练习做足准备,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提升课堂品质。】
学生临帖练习(教师课间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生要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强调临写要力求人帖。提醒:提前写好的学生将自己书写的字和范字作比较,做好同帖,找出书写的不足之处)。
待学生练习结束,将个别学生习作进行展示,学生自评、互评、师表扬优点,点评不足。
【设计意图:学生的练习书写速度不尽相同,提醒书写稍快的学生养成“同帖”的习惯很重要。教者在学生书写过程中的巡视要着重观察学生的整体表现和个别差异,挑选出的学生作品具备代表性,通过学生白评和互评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真实地发现自身书写的不足,为接下来有效的练习做准备。】
生总结临帖感受:全包围的字在临写时两竖垂直容易做到,横画右上倾斜度难以控制。书写时的速度容易把握,“提”“按”的力度把控较难。
师总结:同学们书写的“团”字总体来说都很成功,遇到的困难属于正常,同学们只要记住正确的书写要领和养成良好的临写习惯,通过反复有效的练习,一定能够做到临写精准,下笔轻松自如。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教材中范字“因”,同桌互相讨论学习,仔细阅读范字相关书写要领的文本。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了“团”字的读帖学习的方法,再自主学习“因”字的书写要领,是一次重要的体验和实践过程,适当的同桌相互讨论学习可以弥补学生独立学习经验的不足。】
生总结学习所得:“因”字和“团”字结构相同,书写方法也类似,由于“因”字的笔画较少,临写时更应注意笔画之间的牵连。
师示范“因”字结束,鼓励学生对所写范字进行大胆的点评。
生评价:老师范字的临写是成功的,但是在两竖笔画的处理上还应该再注意左细右粗的变化,中间“大”字的位置不要过于偏左。
师: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提出中肯的建议,老师在今后的临习中一定会更加认真仔细地读帖,力求临帖更为准确。同学们在接下来的临习中一定能够避免老师临写时出现的遗憾,临写更加精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点评老师的范字是为学生提出疑问所创设的平台,也是立足于学生是课堂“本位”的思考,课堂中的所有生成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面对的,如何把控课堂生成?所有的备课都不一定面面俱到,教师如何才能站在课堂生成的主导位置,最重要的是需要确立课堂的主体方向,“心中有学生,教师就有课堂。”当教师主动和学生站在同一层面,学生会畅所欲言,同时也会为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及时调整方向,教师也会把握住课堂生成的主动。】
师示范“四”字,引导学生观察“四”字的书写特点,比较其与“团”字、“因”字的不同之处。
生:“四”字外框的两竖向内收,其他书写要领与“团”和“因”类似。
师引导学生观察“四”“团”“因”三字的外形特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生:“四”字的外形宽扁,“团”和“因”的外形方正瘦长。
师总结:同学们读帖很认真,观察真仔细。我们明白了:全包围的字中,形态瘦长或方正的字属于垂直型的,书写时要注意外框两竖垂直;形态宽扁的字属于内收型的,书写时要注意外框两竖内收(板书:内收)。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通过对“四”“团”“因”三字的对比观察,在课堂中掌握了观察、对比、研究、归纳、总结书写要领的方法。】
教师结合教材中图片和相关文本,指导学生欣赏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书写的全包围的字还有哪些独特的个性化的书写方法。
生总结:不同的书家书写全包围的字,外框的处理有区别。有的四周封闭,有的连接处留有缝隙,有的竖画内收,有的竖画挺直或外撑。
师总结: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楷书大家都有着鲜明的书写特点,他们在正确书法学习之路上不断地努力,最终形成了各自特有的书法美感,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榜样。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对古代楷书四大家书写的全包围的字赏析与比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楷书四大家书法艺术风格的认识。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让书法艺术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增强了学生学习书法的自信。】
生阅读教材文本,了解“西泠印社”。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内容“西泠印社”的介绍,延伸了学生的书法知识,加强了书法艺术常识的普及,增强了教材的专业性和知识性。】
【教学反思】
选择《全包围的字》一课进行教学,是因为我校书法组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一致觉得本課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本课新知中,范字结构特点的分类存在值得探讨的疑问。疑问的焦点集中在书法课的书写和汉字结体分类之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分寸,不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疑惑,并确保课堂教学的完整和实效,备课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对范字书写要领的探究和范字的临摹练习上,强调书法课的艺术认知和练习书写的有效结合。
在上展评课之前笔者尝试了《全包围的字》一课的试教,在课堂中我听到的不只是学生们有效的同答,更多的是他们的提问。一节课几乎全在学生提问和教师的解答中度过,学生的书写练习也成了走过场,成为了课堂环节中的形式。课后,笔者随即召集组内听课的教师进行讨论,教师们直击课堂问题关键,畅所欲言。一番激烈的分析讨论过后,最终确认:本次教学过程由于设问混乱导致课堂教学内容重点不明,学生活动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效果无任何评估意义。
同顾课堂试教中的遗憾之处,笔者重整思绪,将所有设问根据课堂设计的环节进行了删减和重新编排。正确分析学情,努力将问题设计做到简明,重点突出课堂中学生的活动,立足学生在课堂中的“本位”。用高效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本能;用学生敏锐的思考去叩动课堂智慧的大门;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环节都有进步和收获,积极涵养学生基本素质,真正做到提升课堂品质。
明代项穆有言:“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课堂教学中学生紧跟节奏,各环节的书写练习非常到位。能够在异地学校施教,是一次难得学习机会。看着学生的进步,让笔者以为这次的课堂展评也必将是个人书法学习与书法教学之路的一个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