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朗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朗读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学生对于朗读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师对于朗读的不重视、学生将朗读程式化,以及朗读时没有充分融入情感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朗读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朗读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朗读的质量做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情感
朗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鉴于以上优点,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使朗读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学生在朗读者受益。
一、朗读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相对于小学和高中阶段来说,在初中阶段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具有相对的优势。首先,就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情感和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理解能力相较于小学生来说有了质的飞跃,能够在朗读中体会余篇的情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的课业负担相较于高中来说小很多,因此教师有足够的时间里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积淀更多的文学素养。初中生能够在朗读中加强对语言文字、文学素养和情感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朗读教学不仅能够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还能强化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朗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首先是传统的教学观念阻碍了朗读教学的发展。我国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体制强调知识的吸收而非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师过于重视文章的知识,而对朗读能力本身的重视不够。其次就是学生的朗读趋于程式化,教师让学生朗读时作为解析文章结构的辅助,而学生只是将朗读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程式化还表现在学生朗读时毫无情感的投入,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另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体裁风格迥异,但是在朗读时,教师一般只是按照同样的模式布置朗读任务,这种缺乏朗读技巧的教学会损坏文章本身的语言和韵律美。最后,目前初中语文安排给朗读的时间过少,朗读教学成为了写作等教学形式的附庸,学生只有在早读课或者上课前的两三分钟才有时间朗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朗读水平的策略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篇章都是凝聚着古今中外名人作家的经典之作,他们的风格迥异,体裁多样,朗读这些不同体裁、不同情感色彩的文章需要不同的朗读策略。
就散文来说,其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已经比较深远晦涩,语言也很优美生动,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在阅读时应该准确理解文章的意境,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朗读篇章,领会其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情怀。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散文的经典名篇,其文笔清丽,语言传神,将春天的自然风光描写的入木三分,春的勃勃生机和盎然的春意从文中缓缓流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在朗读时,应该带着明快的情感去感受文笔的思想,语调上扬、情感欣喜,整体节奏为轻快型,中间描绘春天部分又是轻快与舒缓型交错,形成文章节奏 回环往复的特点。
我国的古典诗歌有的甚至是可以唱出来的,这也决定了诗歌是朗读的最佳体裁,入选初中語文教材的诗歌是具有意境美、声律美和艺术美的经典之作,阅读时要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磅礴的气概或无尽的愁思,通过反复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情感。例如著名的《天净沙·秋思》虽然寥寥数笔,却将天涯羁客的落寞与忧伤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通过精妙的构思和简单的语言凝练出一幅辽远的秋日景象。小令的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 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精炼的笔法,在整散相间中品味视觉美、意蕴美还隐藏在诗中的忧愁、伤感之美。
小说的朗读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人物的性格和特定的故事情节,由于小说一般篇幅较长,在朗读时一定要注意多种朗读技巧结合,应当特别注意对于环境和人物性格的描写上的朗读上,用声音的变化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变化,这样不仅能有助于学生对小说主体思想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朗读形式可以不拘泥与个人朗读,小说的朗读可以分角色,例如《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东尼奥,夏洛克,鲍西亚等,东尼奥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人,他的对白应该以正派、重情重义、温文尔雅的,鲍西亚则是年轻的、机制的语气,语速可以稍快,将一个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少女形象刻画出来。
由于本文篇幅的限制,议论文和说明文等文体的阅读就不在此一一累述了。对于不同的文体,要善于把握问题的特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采取有效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消化吸收篇章的知识点和情感因素,既锻炼了学生 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让学生学到的语言在运用中得到迁移和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结语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积极重要的位置,教师一定要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上尽可能多的安排朗读教学的环节,在课堂中带领学生体会朗读的作用,多渠道的培养学生形成朗读的习惯,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之一,将朗朗的书声还给课堂。初中语文教学培 养学 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朗读教学不仅能达到初 中语文教学目的,还能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吴芹.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2)[7].
[2]何雁,龚德芽.加强诵读教学 完成文言文教学重任[J].中学语文教学,2000,(12).
[3]马碧红.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7.
[4]蔡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D].辽宁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情感
朗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鉴于以上优点,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使朗读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学生在朗读者受益。
一、朗读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相对于小学和高中阶段来说,在初中阶段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具有相对的优势。首先,就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情感和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理解能力相较于小学生来说有了质的飞跃,能够在朗读中体会余篇的情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的课业负担相较于高中来说小很多,因此教师有足够的时间里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积淀更多的文学素养。初中生能够在朗读中加强对语言文字、文学素养和情感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朗读教学不仅能够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还能强化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朗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首先是传统的教学观念阻碍了朗读教学的发展。我国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体制强调知识的吸收而非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师过于重视文章的知识,而对朗读能力本身的重视不够。其次就是学生的朗读趋于程式化,教师让学生朗读时作为解析文章结构的辅助,而学生只是将朗读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程式化还表现在学生朗读时毫无情感的投入,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另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体裁风格迥异,但是在朗读时,教师一般只是按照同样的模式布置朗读任务,这种缺乏朗读技巧的教学会损坏文章本身的语言和韵律美。最后,目前初中语文安排给朗读的时间过少,朗读教学成为了写作等教学形式的附庸,学生只有在早读课或者上课前的两三分钟才有时间朗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朗读水平的策略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篇章都是凝聚着古今中外名人作家的经典之作,他们的风格迥异,体裁多样,朗读这些不同体裁、不同情感色彩的文章需要不同的朗读策略。
就散文来说,其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已经比较深远晦涩,语言也很优美生动,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在阅读时应该准确理解文章的意境,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朗读篇章,领会其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情怀。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散文的经典名篇,其文笔清丽,语言传神,将春天的自然风光描写的入木三分,春的勃勃生机和盎然的春意从文中缓缓流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在朗读时,应该带着明快的情感去感受文笔的思想,语调上扬、情感欣喜,整体节奏为轻快型,中间描绘春天部分又是轻快与舒缓型交错,形成文章节奏 回环往复的特点。
我国的古典诗歌有的甚至是可以唱出来的,这也决定了诗歌是朗读的最佳体裁,入选初中語文教材的诗歌是具有意境美、声律美和艺术美的经典之作,阅读时要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磅礴的气概或无尽的愁思,通过反复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情感。例如著名的《天净沙·秋思》虽然寥寥数笔,却将天涯羁客的落寞与忧伤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通过精妙的构思和简单的语言凝练出一幅辽远的秋日景象。小令的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 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精炼的笔法,在整散相间中品味视觉美、意蕴美还隐藏在诗中的忧愁、伤感之美。
小说的朗读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人物的性格和特定的故事情节,由于小说一般篇幅较长,在朗读时一定要注意多种朗读技巧结合,应当特别注意对于环境和人物性格的描写上的朗读上,用声音的变化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变化,这样不仅能有助于学生对小说主体思想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朗读形式可以不拘泥与个人朗读,小说的朗读可以分角色,例如《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东尼奥,夏洛克,鲍西亚等,东尼奥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人,他的对白应该以正派、重情重义、温文尔雅的,鲍西亚则是年轻的、机制的语气,语速可以稍快,将一个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少女形象刻画出来。
由于本文篇幅的限制,议论文和说明文等文体的阅读就不在此一一累述了。对于不同的文体,要善于把握问题的特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采取有效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消化吸收篇章的知识点和情感因素,既锻炼了学生 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让学生学到的语言在运用中得到迁移和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结语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积极重要的位置,教师一定要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上尽可能多的安排朗读教学的环节,在课堂中带领学生体会朗读的作用,多渠道的培养学生形成朗读的习惯,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之一,将朗朗的书声还给课堂。初中语文教学培 养学 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朗读教学不仅能达到初 中语文教学目的,还能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吴芹.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2)[7].
[2]何雁,龚德芽.加强诵读教学 完成文言文教学重任[J].中学语文教学,2000,(12).
[3]马碧红.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7.
[4]蔡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D].辽宁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