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进入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已经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及经验总结法,针对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及相应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了如下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结果与分析:1.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2.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现状;结论:1.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矛盾性;2.校园体育文化与外部社会潮流的碰撞;3.体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再结合时产生缺口;4.体育教学中学校对新思路,新科技的引进有所欠缺。建议:1.社会体育文化与大学体育文化应相结合;2.学校应积极配合组织学校社团、俱乐部的创见与发展;3.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4.学校应鼓励创新意识并加大科技的投入。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校园文化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开展体育文化无疑对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感染性、教育性和知识性。校园体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人生志趣,它是校园的人文精神核心,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后的产物。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及相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旗号,开展校园文化与否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此篇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数字图书馆、各种期刊及相关文献的相关材料,同时浏览了各高校目前校园文化开展现状的相关报告;有选择的阅读了相关理论的文字资料及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彻底、全面的了解了开展体育运动在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作用和意义从而为本篇文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调查法
通过对最近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形式及成果的走访调,得出相关数据与结果,在进行严格谨慎的筛选分析后,结果形成了一定系统的数据理论,从而为此篇文章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实证基础。其中部分包含经过严格审核和精心设计而成的问卷调查,它有选择的调查了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受访者。通过回收问卷,分析数据及整理和总结得出了相应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三)经验总结法
本文将日常教学生活中有关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日常的体育教学经验、相关方法及个人感悟进行整理分析,使其更具有条理性,从而上升为理论层面,更好的为本篇文章的研究内容服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在课后锻炼的时间也很有限 ,由此就造成很多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够,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经过调查,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有86%的人每天锻炼的时间少于40分钟;而锻炼时间超过40分钟的仅为14%。这其中,男生的锻炼时间普遍超过女生的锻炼时间。而通过调查,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途径也相对传统、单一。如:慢跑、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散步等。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相应成立了一些体育社团和俱乐部。这些社团及俱乐部的形式相对多样化,发展也较快,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和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各地区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体育组织的注册状况相对混乱,而在制度和规范上相对欠缺,但它无疑是在不断完善的。在场地方面,经费来源方面及体育社团、俱乐部与各级体育相关部门的联系方面也有待改善和加强。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并不是非常紧密,这其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体育习惯长生在中小学时期,而在高中和大学时期,个人的体育习惯基本确定。而大学期间学生锻炼行为多为了增强体质和健康。其中女同学在美体与减肥风潮的催动下,运动量有所增加;男同学则多是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锻炼的时间一般以体育课为主,但由于大二之后就没有体育课,再加上课业上的负担加重,学生锻炼的频率又相对下降了。而调查还发现,在各高校中,理科类学校的学生的锻炼频率和意识明显大于文科类学校的学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矛盾性
如今随着高校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它与学校原本存在的规章制度发生了一些矛盾。由于一些学生活动太过情调个性,开展起来相对自由放松,而这与学校相对陈旧的规章制度有所抵触。当然,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更要努力处理好两者的制约平衡的关系。
2.校园体育文化与外部社会潮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如今不光是在校园内体育文化迅速发展,在外部社会体育锻炼的潮流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在这其中,外部体育潮流与校园体育文化也有一些碰撞,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校园体育文化的良好开展,可以很好地促进外部社会体育潮流,好的体育意识能够受益个人终身。而外部社会体育潮流的良好发展也可以带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给校园体育文化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新活力。
3.体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再结合时产生缺口
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体育教育与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有很多不切合之处。如在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多为应试型模式,学生以被动的偏重成绩为主。而为了适应新课标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发展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学校需要在体育教学方面给与更多的支持。同样,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能力和进取精神,从而为校园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4.体育教学中学校对新思路,新科技的引进有所欠缺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科技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样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也需要科技的催动作用。科技一方面加快了体育器材设施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运动技术的进步。同样,新的体育项目也因此不断地被开发创造出来如旱冰等。在体育教学中,学校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新思路的提出和应用都会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环保体育”“绿色体育”等新观念的提出。
(二)建议
1.社会体育文化与大学体育文化应相结合
基于外部社会体育的发展热潮和校园内部的体育文化现状,学校应该将二者相结合,让其发挥其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体育事业在校园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可以充当人与人的交际纽带,可以培养人们的秩序观念、和谐人际关系,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及心绪放松。
2.学校应积极配合组织学校社团、俱乐部的创建与发展
基于校园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阻碍,学校应该改善原有的古板体制,积极配合各种组织团体及俱乐部的创建和发展。如帮助这些团体获得一些资金支持,场地支持及人员支持。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给予一定的约束,以及时纠正任何偏离正轨的不良发展。
3.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近期倡导的新理念,它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很快得到了众多高校的接受和认可。高校应适应时事发展,大力宣传“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一辈子”的思想理念,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如此可以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和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健身热情。
4.学校应鼓励创新意识并加大科技的投入
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学校应该在广大师生间鼓励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科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同样,学校也应更多的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充实发展体育,从而将体育事业带到更高的层次,为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德银.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5(2).
[2] 周传山.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J].甘肃教育学报.1999(3).
[3] 刘铮.论校园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1(4).
[4] 纪小红.浅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体育学刊.1999.
[5] 蒋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中最理想的潜在课程[J].体育与科学.2001(5):67-72.
[6] 赵玉明.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N].长治学院学报.2008:2-3.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校园文化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开展体育文化无疑对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感染性、教育性和知识性。校园体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人生志趣,它是校园的人文精神核心,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后的产物。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及相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旗号,开展校园文化与否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此篇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数字图书馆、各种期刊及相关文献的相关材料,同时浏览了各高校目前校园文化开展现状的相关报告;有选择的阅读了相关理论的文字资料及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彻底、全面的了解了开展体育运动在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作用和意义从而为本篇文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调查法
通过对最近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形式及成果的走访调,得出相关数据与结果,在进行严格谨慎的筛选分析后,结果形成了一定系统的数据理论,从而为此篇文章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实证基础。其中部分包含经过严格审核和精心设计而成的问卷调查,它有选择的调查了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受访者。通过回收问卷,分析数据及整理和总结得出了相应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三)经验总结法
本文将日常教学生活中有关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日常的体育教学经验、相关方法及个人感悟进行整理分析,使其更具有条理性,从而上升为理论层面,更好的为本篇文章的研究内容服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在课后锻炼的时间也很有限 ,由此就造成很多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够,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经过调查,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有86%的人每天锻炼的时间少于40分钟;而锻炼时间超过40分钟的仅为14%。这其中,男生的锻炼时间普遍超过女生的锻炼时间。而通过调查,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途径也相对传统、单一。如:慢跑、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散步等。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相应成立了一些体育社团和俱乐部。这些社团及俱乐部的形式相对多样化,发展也较快,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和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各地区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体育组织的注册状况相对混乱,而在制度和规范上相对欠缺,但它无疑是在不断完善的。在场地方面,经费来源方面及体育社团、俱乐部与各级体育相关部门的联系方面也有待改善和加强。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并不是非常紧密,这其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体育习惯长生在中小学时期,而在高中和大学时期,个人的体育习惯基本确定。而大学期间学生锻炼行为多为了增强体质和健康。其中女同学在美体与减肥风潮的催动下,运动量有所增加;男同学则多是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锻炼的时间一般以体育课为主,但由于大二之后就没有体育课,再加上课业上的负担加重,学生锻炼的频率又相对下降了。而调查还发现,在各高校中,理科类学校的学生的锻炼频率和意识明显大于文科类学校的学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矛盾性
如今随着高校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它与学校原本存在的规章制度发生了一些矛盾。由于一些学生活动太过情调个性,开展起来相对自由放松,而这与学校相对陈旧的规章制度有所抵触。当然,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更要努力处理好两者的制约平衡的关系。
2.校园体育文化与外部社会潮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如今不光是在校园内体育文化迅速发展,在外部社会体育锻炼的潮流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在这其中,外部体育潮流与校园体育文化也有一些碰撞,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校园体育文化的良好开展,可以很好地促进外部社会体育潮流,好的体育意识能够受益个人终身。而外部社会体育潮流的良好发展也可以带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给校园体育文化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新活力。
3.体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再结合时产生缺口
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体育教育与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有很多不切合之处。如在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多为应试型模式,学生以被动的偏重成绩为主。而为了适应新课标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发展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学校需要在体育教学方面给与更多的支持。同样,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能力和进取精神,从而为校园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4.体育教学中学校对新思路,新科技的引进有所欠缺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科技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样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也需要科技的催动作用。科技一方面加快了体育器材设施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运动技术的进步。同样,新的体育项目也因此不断地被开发创造出来如旱冰等。在体育教学中,学校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新思路的提出和应用都会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环保体育”“绿色体育”等新观念的提出。
(二)建议
1.社会体育文化与大学体育文化应相结合
基于外部社会体育的发展热潮和校园内部的体育文化现状,学校应该将二者相结合,让其发挥其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体育事业在校园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可以充当人与人的交际纽带,可以培养人们的秩序观念、和谐人际关系,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及心绪放松。
2.学校应积极配合组织学校社团、俱乐部的创建与发展
基于校园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阻碍,学校应该改善原有的古板体制,积极配合各种组织团体及俱乐部的创建和发展。如帮助这些团体获得一些资金支持,场地支持及人员支持。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给予一定的约束,以及时纠正任何偏离正轨的不良发展。
3.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近期倡导的新理念,它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很快得到了众多高校的接受和认可。高校应适应时事发展,大力宣传“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一辈子”的思想理念,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如此可以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和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健身热情。
4.学校应鼓励创新意识并加大科技的投入
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学校应该在广大师生间鼓励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科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同样,学校也应更多的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充实发展体育,从而将体育事业带到更高的层次,为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德银.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5(2).
[2] 周传山.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J].甘肃教育学报.1999(3).
[3] 刘铮.论校园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1(4).
[4] 纪小红.浅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体育学刊.1999.
[5] 蒋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中最理想的潜在课程[J].体育与科学.2001(5):67-72.
[6] 赵玉明.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N].长治学院学报.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