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們的课堂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教师对于学生是一主体与另一主体之间对交流的关系,不存在谁支配谁的关系。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存在的偏差的认识,从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进行分析,创设交流平台,形成有效交流的策略,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课堂 有效 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61-01
近日,有机会到小学听了几堂课,发现小学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共同“玩着”,在“玩中”有所得。与初中课堂一比,显然初中的课堂“静悄悄”的多。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因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变化因素外,最主要的是教学中缺少有效的师生交流的平台。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只能单方面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便以沉默的方式做出消极的反应,师生间的交流缺乏。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语文教学是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交往,一种沟通。良好的师生交流,可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存在的偏差
(一)师生交流启而不发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启而不发。于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便抛出正确答案。课堂成为教师演独角戏,最终变成了“灌输式”教学,失去了师生间的平等地位,更是缺少启发性。
(二)师生交流流于形式
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象征性的,常就一些简单的是非问题上进行问答式交流。表面上是热闹的师生交流,实质上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问题根本上谈不上启发性,建构知识更是无从谈起。如果不设置这个讨论,也不影响总的教学目标。这样的交流,只是让课堂流于形式上的热闹,并非出于学生的内心真正需要,因而是无效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预设了标准的答案,却硬要套个师生交流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学生怎样讨论或回答的结果如何,最终都要归结到标准答案上来。一旦学生说出标准答案,教师是如释重负。这种“陷井式”交流,会使学生失去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也是没有实效的。
这些偏差告诉我们,导致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交流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切以教师为中心。这不仅影响了师生交流的有效性,而且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使我们的课程改革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有效的师生交流,应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要创设好有效交流的平台,构建起有效交流的策略,使交流取得实效。
二、创造交流平台,形成有效交流的策略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层面:
(1)认真预习,有效交流的前提
学生只有充分预习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与教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布置预习作业,明确提出可操作性的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对不懂的问题作好标记,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小组讨论,有效交流的方式
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自主探讨,解决部分问题,没解决的提出来集体讨论解决。这样做达到了精讲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讨论时,老师要与各小组进行沟通,除进行个别交流辅导,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要注意收集好各组共性的问题,以便集中讨论解决。
(3)尊重他人,有效交流的保障
倾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代表着对言语者的尊重,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它将使人感到被尊重,同时也将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学生互帮互助解决难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容纳同学间不同见解的气度。
(二)让课堂焕发精彩——教师层面
(1)善于倾听,创设和谐的交流氛围
台湾心理学家黄月霞认为:“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它是一种接纳的语言。”教师只有用心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以及怎么想的。而要和学生有效交流,就要了解学生,看他的问题在哪儿,他最想知道什么,这是交流的目的所在,也是进行有效交流的前提。
(2)学科整合,创设有效的交流场景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模拟、创设场景,引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不仅知识点能轻松过关,还能丰富学生体验,唤起学生心底情感的共鸣。
(3)精选活动,创造有效交流的机会
课本剧、课前演讲、辩论等课堂形式,让有效的师生交流成为可能。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我要学生排演课本剧,深入到主人公“我”的内心世界中去,体会“我”矛盾的心理特点。学生成了主人,他们自编自演的都很投入。同学间进行了有效的交流。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演,也了解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总之,通过教师努力创设有效交流的平台,构建起师生之间的“对话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和情感交流,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自由天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慢慢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教师也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让我们殊途同归,使师生都成为一个优秀的表达者,同时也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吧!
参考文献:
[1]卢卫东《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四种方式》《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4期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36期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3]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修订本),新疆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俞新龙(1971—),男,浙江湖州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关键词】课堂 有效 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61-01
近日,有机会到小学听了几堂课,发现小学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共同“玩着”,在“玩中”有所得。与初中课堂一比,显然初中的课堂“静悄悄”的多。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因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变化因素外,最主要的是教学中缺少有效的师生交流的平台。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只能单方面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便以沉默的方式做出消极的反应,师生间的交流缺乏。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语文教学是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交往,一种沟通。良好的师生交流,可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存在的偏差
(一)师生交流启而不发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启而不发。于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便抛出正确答案。课堂成为教师演独角戏,最终变成了“灌输式”教学,失去了师生间的平等地位,更是缺少启发性。
(二)师生交流流于形式
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象征性的,常就一些简单的是非问题上进行问答式交流。表面上是热闹的师生交流,实质上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问题根本上谈不上启发性,建构知识更是无从谈起。如果不设置这个讨论,也不影响总的教学目标。这样的交流,只是让课堂流于形式上的热闹,并非出于学生的内心真正需要,因而是无效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预设了标准的答案,却硬要套个师生交流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学生怎样讨论或回答的结果如何,最终都要归结到标准答案上来。一旦学生说出标准答案,教师是如释重负。这种“陷井式”交流,会使学生失去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也是没有实效的。
这些偏差告诉我们,导致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交流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切以教师为中心。这不仅影响了师生交流的有效性,而且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使我们的课程改革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有效的师生交流,应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要创设好有效交流的平台,构建起有效交流的策略,使交流取得实效。
二、创造交流平台,形成有效交流的策略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层面:
(1)认真预习,有效交流的前提
学生只有充分预习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与教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布置预习作业,明确提出可操作性的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对不懂的问题作好标记,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小组讨论,有效交流的方式
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自主探讨,解决部分问题,没解决的提出来集体讨论解决。这样做达到了精讲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讨论时,老师要与各小组进行沟通,除进行个别交流辅导,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要注意收集好各组共性的问题,以便集中讨论解决。
(3)尊重他人,有效交流的保障
倾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代表着对言语者的尊重,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它将使人感到被尊重,同时也将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学生互帮互助解决难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容纳同学间不同见解的气度。
(二)让课堂焕发精彩——教师层面
(1)善于倾听,创设和谐的交流氛围
台湾心理学家黄月霞认为:“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它是一种接纳的语言。”教师只有用心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以及怎么想的。而要和学生有效交流,就要了解学生,看他的问题在哪儿,他最想知道什么,这是交流的目的所在,也是进行有效交流的前提。
(2)学科整合,创设有效的交流场景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模拟、创设场景,引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不仅知识点能轻松过关,还能丰富学生体验,唤起学生心底情感的共鸣。
(3)精选活动,创造有效交流的机会
课本剧、课前演讲、辩论等课堂形式,让有效的师生交流成为可能。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我要学生排演课本剧,深入到主人公“我”的内心世界中去,体会“我”矛盾的心理特点。学生成了主人,他们自编自演的都很投入。同学间进行了有效的交流。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演,也了解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总之,通过教师努力创设有效交流的平台,构建起师生之间的“对话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和情感交流,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自由天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慢慢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教师也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让我们殊途同归,使师生都成为一个优秀的表达者,同时也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吧!
参考文献:
[1]卢卫东《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四种方式》《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4期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36期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3]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修订本),新疆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俞新龙(1971—),男,浙江湖州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