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15日,来自中外20所外国语大学的书记、校长相聚北京外国语大学,围绕全球化时代外语院校新使命,就扩大外国语大学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共同繁荣,推动外国语大学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协同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会议议定并签署《“全国外国语大学联盟”成立倡议书》,实现外国语大学之间优势互补,培养更加适应全球化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研究、传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推动文明互容互鉴。“全国外国语大学联盟”成立后,将以语言为载体,架设友谊桥梁,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互信互通和经贸往来。本刊对外国语大学书记、校长在论坛上的发言进行整理和摘编,以飨读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核心观点:承担起国际责任,实现教育国际化
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交流和融合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广泛。教育已经国际化了,因此必须多元、多层地对国际化加以研究,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现代大学必须适应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趋势,通过国际化汲取新的能量、实现新的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从教材、学分制度等方面,外国语大学应该更加自觉地将跨国界和跨语言的观点,同文化与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相融合。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同时也要承担起更大的国际责任。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方向,以国际化办学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非通用语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区域与国别问题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水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
核心观点: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实施非通用语言战略等
第一,学科建立方面,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发挥外国语言文学在全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优势学科的竞争力,带动多学科共同发展。学校以外国语言文学优势为基础,瞄准国家全球语言战略和中国文化繁荣创新战略,把握世界范围内相关学科的发展规律,重点发展和布局外国语言文学。第二,非通用语种战略方面,学校完善非通用语种布局,实现战略性、关键性语种的全覆盖。第三,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真正成为人。一所优秀的大学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大价值,使学生有能力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作出贡献。学校要推动打破壁垒,搭建多语种、跨学科、跨文化培养人才,建设丰富的教育体系。第四,国际人文交流方面。学校与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大学、圣彼得堡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一系列世界一流大学,签订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达成充分的共识。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国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曹卫东
核心观点:提出“三个对抗”的观点;在巴黎设立高分学院推进国际化
第一,以综合化对抗综合化。外国语大学同样要实现学科的相对综合化和人才培养的同时化,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这样我们未来才能和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形成一些抗争。第二,以国际化对抗国际化。我们只有走在基础教育的前面,把国际化推得更高、更快、更广,才能够应对国际化。我认为如何在办学中突出学生的国际见识、国际体验和国际视野尤为重要。为了克服传统的国际化模式,学校将在巴黎开设一个中法高分学院,每年将近有500名学生去巴黎上学,以此来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第三,用功能化对抗工具化。外语人才培养必须尽快实现功能化,把外语变为各个专业学习的工具,要使外语成为一个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当中的一个变量,使它成为无限放大的可能性。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
核心观点:语言康复、语言资源保护、孔子学院
首先,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专业,就是语言康复和心理学,同医学合作来进行语言康复的工作,语言教育跟这个是有关系的。其次,就是语言资源的保护,我们有一个语保中心,目前中国有130种语言,还有很多的方言,这些语言和方言的保护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语言信息处理也是其中的一个服务。最后,是孔子学院,我们在国外有18所孔子学院,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孔子学院院长。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
核心观点:建立外国语大学国际化质量标准
关于国际化,我们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化,应该有一个质量标准。第一,各个学校应明确具有特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第二,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对国际化大学内涵的认识。第三,以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项目作为推进国际化进程的主要抓手。第四,要建设体现我们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课程体系。包括对外国学生意识和情怀的培养,要和其他学科进行联合,开发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社会等领域的课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
核心观点:外语复合、贸易外语型人才培养
第一,我们学校致力于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是贸易大国,每年有4.8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这说明我国需要大量的语言人才。第二,我们学校主张外语复合。例如:外语 法律,外语 金融。第三,我们师资和学生的国际化。第四,我们立体化、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实验班。这些实验班更多是小班培养,包括国际化人才的培训班,我们逐渐增加“英语、俄语 专业”的实验班,培养立体化的高水平人才。第五,我们学校的来华留学生数量在中国应该说是在前三位的。第六,开办暑期学校。我们暑期学校有100门课程,全部是外教。第七,增加高端来访,主要是国际合作的高端来访。第八,把孔子学院作为学校国际化的“桥头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
核心观点:中国特色大国外语核心理念、“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如何履行使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语战略,服务“一带一路”?第一,提炼中国特色大国外语核心理念,“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如何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要求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语战略。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总体规划。从国家层面制定外语发展总体规划。第二,制定关键语言的计划。第三,加强外语语种规划的布局。第四,健全外语教育机制,加强整体外语能力。机构设置上,推进协同创新,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外语发展规划,形成联动机制。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
核心观点:外语 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我们学校和外语类高校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简单表述一下我的看法:第一,我们学校从1983年开始推行外语 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外国语大学,把办学的目标定位在服务国家利益上,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我们才有可能去把握住国家未来发展的脉络,在界定学校发展目标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坐标。第二,现在对人才的含义,或者人才的定义,应该是要有一种更广阔的视野。现在的复合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前我们讲高素质人才,未来50年,我们培养的精英不仅是满足于同台竞争,而且要培养精英中的精英,即能够领导全球精英人才。2014年,我去牛津大学进修的时候,我的感受就是牛津大学的培养模式,他们的定位目标是以百年计,甚至是数百年计,这是中国要成为世界大国的必要素质,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外语类院校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峰
核心观点:用中国的观点讲世界的故事、加大“高翻”人才培养力度
我们要培养人才,我们要服务国家,我们是全球公民的培养机构,我们要使公民讲好中国的故事,用中国的观点讲世界的故事,而不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世界的制度,要将眼光放在世界的角度里,看世界的秩序。另外,就是加大对“高翻”人才的培养力度,“高翻”专业的学生成为“高翻”人才还不够,要具备国际化水平,让中国的学生能够具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
核心观点:中外合作办学、孔子学院的建立
我们学校走的是一个便捷的道路,就是中外合作办学,在上海开展比较早,已经有了十七八年的历史。在研究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从理论来讲,涉及到国际的经济、政治、法律、教育、文化等,主要聚焦于对外经贸战略。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学校积极推动境外孔子学院的建立。我们选的地方相对来说有点独特,我们在中东建了3所孔子学院、4所孔子学堂。我想在这些地方设立孔子学院,对于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也能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
核心观点: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加快培养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第二,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第三,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制定政策,吸引更高水平的外国专家到学校讲学研究,提升学校国际化交流的层次,引进国外的优质资源,打造高水平的中外融合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从教育理念、教育机构、教育方法等方面向国际化靠拢。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
核心观点: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走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我们有两个任务:一是坚定不移地服务国家战略,在中央文献的对外翻译研究和孔子学院建设方面,步伐稳健。我们在海外有7所孔子学院。二是服务我们的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也取得较大的成果,特别是受众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第一,如何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走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要从以学习外语为目的,走向通过外语学习其他的东西。第三,从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走向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第四,要坚定不移地考虑到由一般的粗放型的外语学习,走向利用高科技,利用线上的外语学习。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
核心观点:培养高端英语人才、扩大中国的话语权和话语影响力
首先,就是要培养高端的英语人才,加强中国话语的主动性、自觉性,扩大中国的话语权和话语影响力。第二,我们要增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第三,我们需要培养国家急需的专业人才,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接轨。第四,我们需要培养一些新领域、新疆域的专业人才。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王军哲
核心观点:围绕“丝绸之路”建设培养人才
因为西安处于“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实施三个着力,服务“丝绸之路”建设。第一,着力培养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的中外语言人才。第二,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多语种全方位语言服务平台。第三,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问题研究智库。
浙江外国语学院院长洪岗
核心观点: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应用人才
由于我们学校各个专业的招生人数比较少,又是二级管理,加上学院的条块分割、利益驱动,一些跨学院、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开设比较困难,质量也难以保证,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和复合型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策主要有:第一,打破学院壁垒,通过对相关、相近专业的优化组合、交叉融合,使专业教育之间的结构复合化,让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渠道。第二,优化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国际化。第三,丰富实践平台,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第四,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与此同时,加大本土化教师的国际化培养,以项目为抓手,开展课程进修,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等培养形式。
(资料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于 洋 实习编辑:翟 迪]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
核心观点:承担起国际责任,实现教育国际化
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交流和融合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广泛。教育已经国际化了,因此必须多元、多层地对国际化加以研究,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现代大学必须适应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趋势,通过国际化汲取新的能量、实现新的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从教材、学分制度等方面,外国语大学应该更加自觉地将跨国界和跨语言的观点,同文化与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相融合。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同时也要承担起更大的国际责任。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方向,以国际化办学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非通用语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区域与国别问题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水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
核心观点: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实施非通用语言战略等
第一,学科建立方面,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发挥外国语言文学在全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优势学科的竞争力,带动多学科共同发展。学校以外国语言文学优势为基础,瞄准国家全球语言战略和中国文化繁荣创新战略,把握世界范围内相关学科的发展规律,重点发展和布局外国语言文学。第二,非通用语种战略方面,学校完善非通用语种布局,实现战略性、关键性语种的全覆盖。第三,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真正成为人。一所优秀的大学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大价值,使学生有能力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作出贡献。学校要推动打破壁垒,搭建多语种、跨学科、跨文化培养人才,建设丰富的教育体系。第四,国际人文交流方面。学校与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大学、圣彼得堡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一系列世界一流大学,签订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达成充分的共识。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国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曹卫东
核心观点:提出“三个对抗”的观点;在巴黎设立高分学院推进国际化
第一,以综合化对抗综合化。外国语大学同样要实现学科的相对综合化和人才培养的同时化,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这样我们未来才能和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形成一些抗争。第二,以国际化对抗国际化。我们只有走在基础教育的前面,把国际化推得更高、更快、更广,才能够应对国际化。我认为如何在办学中突出学生的国际见识、国际体验和国际视野尤为重要。为了克服传统的国际化模式,学校将在巴黎开设一个中法高分学院,每年将近有500名学生去巴黎上学,以此来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第三,用功能化对抗工具化。外语人才培养必须尽快实现功能化,把外语变为各个专业学习的工具,要使外语成为一个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当中的一个变量,使它成为无限放大的可能性。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
核心观点:语言康复、语言资源保护、孔子学院
首先,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专业,就是语言康复和心理学,同医学合作来进行语言康复的工作,语言教育跟这个是有关系的。其次,就是语言资源的保护,我们有一个语保中心,目前中国有130种语言,还有很多的方言,这些语言和方言的保护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语言信息处理也是其中的一个服务。最后,是孔子学院,我们在国外有18所孔子学院,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孔子学院院长。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
核心观点:建立外国语大学国际化质量标准
关于国际化,我们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化,应该有一个质量标准。第一,各个学校应明确具有特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第二,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对国际化大学内涵的认识。第三,以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项目作为推进国际化进程的主要抓手。第四,要建设体现我们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课程体系。包括对外国学生意识和情怀的培养,要和其他学科进行联合,开发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社会等领域的课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
核心观点:外语复合、贸易外语型人才培养
第一,我们学校致力于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是贸易大国,每年有4.8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这说明我国需要大量的语言人才。第二,我们学校主张外语复合。例如:外语 法律,外语 金融。第三,我们师资和学生的国际化。第四,我们立体化、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实验班。这些实验班更多是小班培养,包括国际化人才的培训班,我们逐渐增加“英语、俄语 专业”的实验班,培养立体化的高水平人才。第五,我们学校的来华留学生数量在中国应该说是在前三位的。第六,开办暑期学校。我们暑期学校有100门课程,全部是外教。第七,增加高端来访,主要是国际合作的高端来访。第八,把孔子学院作为学校国际化的“桥头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
核心观点:中国特色大国外语核心理念、“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如何履行使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语战略,服务“一带一路”?第一,提炼中国特色大国外语核心理念,“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如何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要求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语战略。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总体规划。从国家层面制定外语发展总体规划。第二,制定关键语言的计划。第三,加强外语语种规划的布局。第四,健全外语教育机制,加强整体外语能力。机构设置上,推进协同创新,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外语发展规划,形成联动机制。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
核心观点:外语 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我们学校和外语类高校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简单表述一下我的看法:第一,我们学校从1983年开始推行外语 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外国语大学,把办学的目标定位在服务国家利益上,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我们才有可能去把握住国家未来发展的脉络,在界定学校发展目标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坐标。第二,现在对人才的含义,或者人才的定义,应该是要有一种更广阔的视野。现在的复合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前我们讲高素质人才,未来50年,我们培养的精英不仅是满足于同台竞争,而且要培养精英中的精英,即能够领导全球精英人才。2014年,我去牛津大学进修的时候,我的感受就是牛津大学的培养模式,他们的定位目标是以百年计,甚至是数百年计,这是中国要成为世界大国的必要素质,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外语类院校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峰
核心观点:用中国的观点讲世界的故事、加大“高翻”人才培养力度
我们要培养人才,我们要服务国家,我们是全球公民的培养机构,我们要使公民讲好中国的故事,用中国的观点讲世界的故事,而不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世界的制度,要将眼光放在世界的角度里,看世界的秩序。另外,就是加大对“高翻”人才的培养力度,“高翻”专业的学生成为“高翻”人才还不够,要具备国际化水平,让中国的学生能够具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
核心观点:中外合作办学、孔子学院的建立
我们学校走的是一个便捷的道路,就是中外合作办学,在上海开展比较早,已经有了十七八年的历史。在研究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从理论来讲,涉及到国际的经济、政治、法律、教育、文化等,主要聚焦于对外经贸战略。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学校积极推动境外孔子学院的建立。我们选的地方相对来说有点独特,我们在中东建了3所孔子学院、4所孔子学堂。我想在这些地方设立孔子学院,对于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也能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
核心观点: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加快培养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第二,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第三,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制定政策,吸引更高水平的外国专家到学校讲学研究,提升学校国际化交流的层次,引进国外的优质资源,打造高水平的中外融合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从教育理念、教育机构、教育方法等方面向国际化靠拢。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
核心观点: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走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我们有两个任务:一是坚定不移地服务国家战略,在中央文献的对外翻译研究和孔子学院建设方面,步伐稳健。我们在海外有7所孔子学院。二是服务我们的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也取得较大的成果,特别是受众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第一,如何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走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要从以学习外语为目的,走向通过外语学习其他的东西。第三,从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走向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第四,要坚定不移地考虑到由一般的粗放型的外语学习,走向利用高科技,利用线上的外语学习。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
核心观点:培养高端英语人才、扩大中国的话语权和话语影响力
首先,就是要培养高端的英语人才,加强中国话语的主动性、自觉性,扩大中国的话语权和话语影响力。第二,我们要增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第三,我们需要培养国家急需的专业人才,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接轨。第四,我们需要培养一些新领域、新疆域的专业人才。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王军哲
核心观点:围绕“丝绸之路”建设培养人才
因为西安处于“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实施三个着力,服务“丝绸之路”建设。第一,着力培养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的中外语言人才。第二,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多语种全方位语言服务平台。第三,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问题研究智库。
浙江外国语学院院长洪岗
核心观点: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应用人才
由于我们学校各个专业的招生人数比较少,又是二级管理,加上学院的条块分割、利益驱动,一些跨学院、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开设比较困难,质量也难以保证,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和复合型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策主要有:第一,打破学院壁垒,通过对相关、相近专业的优化组合、交叉融合,使专业教育之间的结构复合化,让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渠道。第二,优化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国际化。第三,丰富实践平台,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第四,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与此同时,加大本土化教师的国际化培养,以项目为抓手,开展课程进修,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等培养形式。
(资料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于 洋 实习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