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肠梗阻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奥曲肽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缓解时间、胃肠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6%(41/42),对照组为83.3%(3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无效者均中转手术处理。结论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能明显改善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曲肽;肠梗阻;治疗结果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病,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治疗、补液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和抗菌药物治疗。奥曲肽可有效控制肠梗阻的恶心、呕吐症状,其作用优于抗胆碱类药[1]。我院20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应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临床诊断为肠梗阻,目前允许保守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年龄23~67岁,对照组年龄21~6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因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包括禁食、全肠外营养支持、胃肠减压、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以及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 mg 皮下注射,q8h,治疗5d。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别标准:(1)治愈 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肠管无积气或积液等肠梗阻征象;(2)好转 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及腹部平片显示肠道梗阻征象部分缓解;(3)无效 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无减轻,腹部平片显示肠道梗阻征象无好转。总有效=治愈+好转[2]。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4.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肠梗阻患者临床观察结果比较,。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胃肠引流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高血糖反应,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正常情况下,消化道分泌消化酶、胃肠液、电解质等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人体消化腺每天分泌入肠腔的液体总量约8000ml。肠梗阻发生后,肠腔内液体积聚在梗阻部位,导致梗阻近段肠腔扩张。积聚的胃液、胰液、胆道分泌物进一步刺激肠液分泌。肠腔扩张,肠壁变薄,肠道对水电解质吸收的能力下降;同时肠壁表面积增大,肠腔内液体分泌量进一步增加,形成分泌—扩张—分泌的恶性循环。尽管肠道运动不能使肠内容物通过,但肠道仍然持续不协调蠕动,这进一步加重肠梗阻近端肠道的扩张。梗阻肠道的“扩张—分泌—运动”活动引发了肠梗阻一系列临床症状。梗阻肠腔内压增高,导致肠壁静脉回流障碍,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淤血,肠壁充血水肿。随着病情进展,肠壁动脉血运受阻,动脉内血栓形成,肠壁坏死、穿孔。肠壁充血水肿还可导致前列腺素(PG)、血管活性肠肽(VIP)等炎性因子分泌增多,从而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进一步加剧肠腔内液体的积聚。同时,肠梗阻部位的炎性反应还可引起肿瘤水肿,瘤体增大,进一步导致病情恶性循环。肠腔内大量液体积聚,细菌繁殖,引起全身病理生理病变。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失衡、循环血容量减少、细菌毒素入血、感染、中毒,病情严重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休克、死亡[3]。
肠梗阻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肠蠕动增强、肠腔内气体液体积聚;肠管膨胀,压力增高;肠壁静脉回流障碍,肠壁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改变;动脉血运障碍,肠壁失活变紫黑坏死,肠内容渗入腹腔导致腹膜炎,肠穿孔。此外,肠腔膨胀时腹压增高,横膈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可影响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4]。
奥曲肽可有效控制肠梗阻的恶心、呕吐症状,其作用优于抗胆碱类药。在肠梗阻早期,奥曲肽与促胃肠动力药联用,可能逆转肠梗阻恶性进展,其与促胃肠动力药、中枢止吐药等联用安全有效。国外研究证实,与抗传统抗胆碱类药相比,奥曲肽能更好地控制恶心、呕吐症状,减少胃肠道分泌量。对于丁溴东莨菪碱治疗失败的上部肠道梗阻,奥曲肽仍然有效。同时早期联用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不仅可缓解症状,而且可协同促进肠运动功能快速恢复,逆转肠梗阻[5]。
本研究中,我们对84例肠梗阻患者分组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常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常规治疗在加用奥曲肽后有效率达到了97.6%,治愈率也提高到了59.5%。而且胃肠引流量、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奥曲肽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疗效。
综上所述,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陆杰,孙立,波张斌,等.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低位肠梗阻38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79-80.
[2]崔龙,傅卫,孙涛,等.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1):22-24.
[3]张文斌,冷尹,王云海,等.生长抑素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4):427.
[4]赵斌学.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8):54.
[5]马越峰.奥曲肽在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8):1405-1406.
关键词:奥曲肽;肠梗阻;治疗结果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病,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治疗、补液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和抗菌药物治疗。奥曲肽可有效控制肠梗阻的恶心、呕吐症状,其作用优于抗胆碱类药[1]。我院20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应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临床诊断为肠梗阻,目前允许保守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年龄23~67岁,对照组年龄21~6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因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包括禁食、全肠外营养支持、胃肠减压、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以及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 mg 皮下注射,q8h,治疗5d。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别标准:(1)治愈 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肠管无积气或积液等肠梗阻征象;(2)好转 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及腹部平片显示肠道梗阻征象部分缓解;(3)无效 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无减轻,腹部平片显示肠道梗阻征象无好转。总有效=治愈+好转[2]。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4.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肠梗阻患者临床观察结果比较,。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胃肠引流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高血糖反应,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正常情况下,消化道分泌消化酶、胃肠液、电解质等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人体消化腺每天分泌入肠腔的液体总量约8000ml。肠梗阻发生后,肠腔内液体积聚在梗阻部位,导致梗阻近段肠腔扩张。积聚的胃液、胰液、胆道分泌物进一步刺激肠液分泌。肠腔扩张,肠壁变薄,肠道对水电解质吸收的能力下降;同时肠壁表面积增大,肠腔内液体分泌量进一步增加,形成分泌—扩张—分泌的恶性循环。尽管肠道运动不能使肠内容物通过,但肠道仍然持续不协调蠕动,这进一步加重肠梗阻近端肠道的扩张。梗阻肠道的“扩张—分泌—运动”活动引发了肠梗阻一系列临床症状。梗阻肠腔内压增高,导致肠壁静脉回流障碍,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淤血,肠壁充血水肿。随着病情进展,肠壁动脉血运受阻,动脉内血栓形成,肠壁坏死、穿孔。肠壁充血水肿还可导致前列腺素(PG)、血管活性肠肽(VIP)等炎性因子分泌增多,从而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进一步加剧肠腔内液体的积聚。同时,肠梗阻部位的炎性反应还可引起肿瘤水肿,瘤体增大,进一步导致病情恶性循环。肠腔内大量液体积聚,细菌繁殖,引起全身病理生理病变。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失衡、循环血容量减少、细菌毒素入血、感染、中毒,病情严重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休克、死亡[3]。
肠梗阻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肠蠕动增强、肠腔内气体液体积聚;肠管膨胀,压力增高;肠壁静脉回流障碍,肠壁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改变;动脉血运障碍,肠壁失活变紫黑坏死,肠内容渗入腹腔导致腹膜炎,肠穿孔。此外,肠腔膨胀时腹压增高,横膈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可影响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4]。
奥曲肽可有效控制肠梗阻的恶心、呕吐症状,其作用优于抗胆碱类药。在肠梗阻早期,奥曲肽与促胃肠动力药联用,可能逆转肠梗阻恶性进展,其与促胃肠动力药、中枢止吐药等联用安全有效。国外研究证实,与抗传统抗胆碱类药相比,奥曲肽能更好地控制恶心、呕吐症状,减少胃肠道分泌量。对于丁溴东莨菪碱治疗失败的上部肠道梗阻,奥曲肽仍然有效。同时早期联用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不仅可缓解症状,而且可协同促进肠运动功能快速恢复,逆转肠梗阻[5]。
本研究中,我们对84例肠梗阻患者分组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常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常规治疗在加用奥曲肽后有效率达到了97.6%,治愈率也提高到了59.5%。而且胃肠引流量、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奥曲肽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疗效。
综上所述,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陆杰,孙立,波张斌,等.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低位肠梗阻38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79-80.
[2]崔龙,傅卫,孙涛,等.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1):22-24.
[3]张文斌,冷尹,王云海,等.生长抑素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4):427.
[4]赵斌学.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8):54.
[5]马越峰.奥曲肽在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8):1405-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