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理念的思考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科专业设置要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应立足于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这种办学理念由于忽略了对大学本体价值的关注而走向了“急功近利”的偏狭。本文试从培育有特色的办学理念的角度入手,引导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祛蔽”而“返魅”,以期凸显其应有之大学光辉。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关系
  
  大学办学理念是办学主体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它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是大学的灵魂与大学文化精神的象征[1]。办学理念对办学实践具有导向、前瞻和规范的作用。简而言之,办学理念是大学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它从根本上讨论大学的性质,隐含了人们对大学理想状态的期望。从一定意义上说,办学理念也是一种完善的系统的观念体系,是对大学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理性认识。它涉及的是大学是什么、大学为什么的问题。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引领大学改革和发展,决定大学的发展方向、目标确立以及专业设置。进一步明晰办学理念,对正在疾速发展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则显得意义重大。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大学由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综合化、大众化教育的时代,发展战略也将要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超过170所,且仍呈大幅度增长的趋
  势[2]。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如何培育和构建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籍以振奋、激励和凝聚人心,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实现持续发展,真正使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赢得一席之地,则显得尤为紧迫。
  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讨论,概括来说,国内学者基本上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地方大学地方办,地方大学为地方”,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必须认清形势,主动适应“区域”需求,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发挥优势,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具体来说,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要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应立足于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澄清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问题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虽然都重视坚守“服务地方”的宗旨,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总是进入“瓶颈”阶段,难以推进。这些“瓶颈”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文精神滑坡,文化品位低,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缺乏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二是,办学目标功利化,学科和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过多跟随地方“热点经济产业”随波逐流而失去了自己的方向等。
  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就是大学。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而和其它机构区分开来,是源于大学的本体价值。而大学的发展离开了其本体价值的支撑则会无所适从,随风倒,从而迷失自己的前进方向。我们在探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时候,过多地强调“融入社会”,而忽略了对大学本体价值之核心――大学精神(即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的关注。有人曾悲观地说,中国的大学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丢失了应有的精神理想,沉迷于功利的世界里,大学越来越像一个超市或者银行,为满足顾客(社会)的实用性需要,提供各种各样便捷的快餐,它的人文教化功能越来越为它的实用价值、职业训练的功能所替代[3]。这种现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地方院校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在高教发展竞争中属于弱势群体,人才流失、设备陈旧、资金缺乏,为了生存和眼前利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教育产业化等不良倾向十分明显。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如果在“立足于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中抛却了对大学本体价值的关注和追求,其发展则失去了灵魂的根本,从而必然会演变为一种泛化的大众学习和培训的机构或载体,而大学本身就会在这种泛化过程中消失。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寻求属于自己的前进方向,避免沦为其它附属机构或“职业培训所”,就必须构建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大学精神为本体价值的特色办学理念。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理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在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当前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把发展定位于“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但这种办学理念在“功利主义”的重围和重压之下走向了偏狭,忽视了构建和发扬大学本体价值的使命。任过剑桥大学校长的英国著名教育家阿什比曾指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4],大学的发展不能抛弃其“遗传基因”。当然,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如果仅仅恪守一种单纯的品格或精神,而没有“入世”的策略,大学也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面临的两难窘境,笔者认为应从优先考虑构建和持守大学本体价值的角度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失去“遗传基因”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将会最终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潜力。简要来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培育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要处理好学科专业设置独立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学科专业设置是大学教学、科研活动的载体,是培育和体现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环节。从近几年教育改革的实践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和盲目性。从管理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教学资源配置的重复性和无序性。由于许多学校重复设置所谓的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热门专业,但并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就导致了一些迅速发展起来的“短线专业”又成为“长线专业”,从而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在低水平上重复配置而严重浪费;再者,地方经济热点变化较快,这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其学科专业设置在应对方面则显得滞后和忙乱。笔者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应盲目跟随“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而被动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高校应有自己的独立精神,我们同意弗莱克斯纳的看法“大学不能远离社会”,但更重要的是“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时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它的欲望”[5]。
  虽然经验表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必须依托地方政府、社会的支持,并立足于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大学的全部目的所在。大学本体价值的独立精神告诉我们: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应有自己的主导发展方向,而不能盲目迎合社会短期利益的需要。坚持服务的“区域性”同时,更要坚持教育的“先进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探索学科专业设置时,应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不断扩大教育与研究领域,努力使自己站在社会的前沿。具体地讲,学科专业设置应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要覆盖地方的支柱产业和急需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并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应树立弗莱克斯纳所倡导的“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想要的(wants),而是社会所需的(needs)”[6]的科学研究理念,对地方经济发展之需要进行积极主动地良性引导,而不是盲目跟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而努力的过程中创生独立自主的特色办学理念,才能引导自己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走出“功利主义”的迷茫。
  (二)要处理好应用型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决定了其应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保持特色的根本所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属于教学型大学,在一些应用学科领域内积淀较深,学科建设也趋于完美。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策略,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简要来说,应用型教育定位于下列能力的培养:(1)要有坚实的工程科学理论水平,具备科技开发的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2)具有进一步在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潜在能力;(3)具备在生产现场进行专门攻关的科研能力;(4)对于社会及工作现场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这种应用型教育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抛却了大学本体价值而走向偏狭,从而演变成了专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一种整全的大学教育转变为“知性取向”和“工具取向”。在此过程中,地方高校演化为“职业培训所”,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工具化”倾向严重,缺乏独立创新精神;同时,应用型教育被看作是这种“工具化演变”的始作俑者,这一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理念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坚持应用型教育的办学理念是正确的。事实上,应用型教育的“偏颇”并不是这种教育模式本身带来的,而是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偏颇,形式化理解应用型教育,把应用型教育的法则带进了 “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所导致的。因此,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培育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并不是要排斥应用型教育,正确的做法应是实现应用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走向“科学人文主义”[7]。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科学人文主义”文化,将会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教育回归为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完整教育,成为培养“完整人”的教育,这是现代大学理念“返本归真”的必然要求。
  (三)要澄清“校本中心论”和“他方中心论”之间的关系
  许多研究认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如德里克•博克(1982)指出,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乔治•梅肯大学副校长韦德•吉利提出,美国相互作用大学(Interactive University)要坚持以社会为中心的 “他方中心论”的核心精神[8]。受这种“舶来品”思想的影响,国内有些学者在研究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定位时则提出:要“切实改变‘自我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地方为中心的‘他方中心论’的新观念”[9]。
  坚持“他方中心论”还是“校本中心论”是关系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否真正培育出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之核心所在。无庸置疑,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这一点,国内也有相似的论述,如周绍森指出,地方高校应坚持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的服务方向[10];黎大志指出,地方高校应充分依托地方政府的宏观规划、产业结构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规划,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的链接[11]。但是笔者认为,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更不能简单地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理解为“他方中心论”。否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就会失去大学的魂魄而沦为其他附属机构。
  笔者认为应建立以“校本中心论”为核心的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互动模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服务于地方时,不能失却大学应持有的本体价值理念。同时,构建和培育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也不是要求地方高校无视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陷入理想主义的孤傲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坚持以 “创新、独立、批判”的大学精神为指导,从而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主动权,引领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以迷失自我为代价而沦为“他方”的附属品。最后引用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的一段话,以作启迪:“大学不能遗世独立,但应该有它的独立与自主;大学不能自外于人群,但不能随外界政治风向或社会风尚而盲转、乱转。大学应该是‘时代之表征’,它应该反映一个时代之精神,但大学也应该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守,有所执著,以烛照社会之风向。”[12]
  [参考文献]
  [1]陈光军.办学理念: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立足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3,(3):191.
  [2]辛彦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5(5):25.
  [3]秦红岭.人文精神乃人学精神之核心[J/OL]. http://www. bicea.edu.cn.2006-01-11.
  [4]彭旭.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理念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82.
  [5][6]贺国庆.还原大学——以历史的眼光看当今中国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4 (2):56.
  [7]张应强.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高等教育研究,1995 (3):87.
  [8]王保华.大学与社会共生:地方高校发展的模式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3(3):57-59.
  [9]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05.
  [10]周绍森.地方高等学校科学定位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5):26.
  [11]黎大志.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展[N].光明日报,2004-9-23.
  [12]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65-168.
其他文献
摘 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吃透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结合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当下很多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有余,实践严重不足”的现象,因此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尤为重要。  关键词:实践教学;节目策划;实习基地;舞台实践;工作实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毛泽东的政治家地位是任何一位诗人望尘莫及的,而他的诗人美誉也是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政治家无可比拟的。诗人加政治家的双重品格,造就他崇高而浪漫的人生。阔达的胸襟,独特的见解,过人的胆略使他成为了与众不同的人。  关键词:毛泽东;沁园春;豪放;阔达;崇高美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在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
期刊
摘 要:为了了解广西高校研究生就业与就业教育的现状,我们设计了广西高校研究生就业与就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本文特地为广西高校研究生就业与就业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做一个报告,内容涉及就业教育的现状、就业教育的内容、就业教育的方式、影响就业的因素、就业方式的选择等内容以及考核考察等,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并依据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广西高校;研究生;就业与就业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
期刊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因种种原因,这门课却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学生现状、对这门课认识的偏差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发挥这门课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的第一门课程,它于20
期刊
摘 要:齐鲁文化中的孝道发展源远流长,广泛见诸于齐鲁文化经典中,并拥有许多感人的孝道典故。因此,齐鲁文化对当代中小学生的孝道教育具有不少积极的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校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齐鲁文化;中小学生;孝道教育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1]齐鲁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将其应用到处理子女与父母
期刊
摘 要:2002年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开始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对其定义、构成、特征、来源与生成、意义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大量探讨。本文从期刊网的文章发表情况,来探索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八年发展。  关键词:实践性知识;发展;启示    笔者以2002—2009年这八年间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从论文的研究题目、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得出我
期刊
摘 要:大学学术副校长的重要职责是进行学术战略管理。学术副校长在学术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学术战略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估等四个阶段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学术副校长领导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术战略管理水平。  关键词:大学学术副校长;学术战略管理;职责    一、引言    “strategy”(战略)一词起源于希腊语中的动词“stratego”,意思是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来谋划如何打败敌人。在希腊语中,它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以74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对其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教师理想的认识、自我反思意识以及科研意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 虽然大部分英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为牢固,但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认识不足。2) 为数一半的英语教师对自身这份职业不满意,不得已而从教,对教育事业缺乏热情。3) 高校英语教师总体科研积极性不高,科研基
期刊
摘 要: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必不可少的,其经济价值与功能,在现代社会愈来愈突出。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存在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索,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的具体体现作了概括。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理论依据;具体体现    随着经济建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
期刊
摘要:笛脚是彝族人民业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也开始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并组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让更多的人参与。特别是在各种民族节日、庆典相关部门都有专门的负责人来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本文对对笛脚的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探讨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彝族笛脚的传承与发展,以促进彝族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禄劝;笛脚;社会文化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