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j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高中课程中最难的学科之一,但是它又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要想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效率,就应当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学习中,本文针对该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做了简单
  概述。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高中物理;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98-01
  1 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自主学习的平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宽物理知识面。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然后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将物理知识多元化、具体化、动态化,以动画、声音等方式阐述物理中一些定律和公式,从而降低学习物理的难度,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使物理课堂多元化、有趣化、丰富化,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理解上帮助学生客观的、科学的认识物理知识。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把握物理的本质,降低物理学习难度,消除对物理的恐惧心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并得出解决方案,培养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2 电子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2.1 应用于实验探究的学习
  实验是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重点。从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来说,要想完全满足物理实验要求基本没有可能。加之学习科目较多,学习任务繁重,在时间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电子信息技术为这个学习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借助广泛的视频资源,能够使得物理实验实现可视化和动态化。通过观看具体物理实验视频,可增强记忆效果,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印象,同时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布朗运动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难度和知识量的原因,如果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进行相关实验的探究,虽然也能够体会其中的物理现象,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是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很划算,且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物理实验中的相关现象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也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物理实验的全部流程,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2 有助于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
  高中物理知识杂而多,对于学生来说,若仅仅靠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复习,存在很大的困难,会非常吃力。在复习中主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路,总结和概括所学物理知识,包括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如在学习完某个单元的知识之后,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查缺补漏,按照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点做好总结归类。此外,也可以按照学习的知识点,将相关知识划分成重点和难点,这样有助于提高物理知识复习的效率,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少走弯路。如在电磁学知识的学习中,首先对电磁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根据其具体的内容和知识构架,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分成三部分,即电学、磁学和电磁学,然后再根据每個知识的类别进行归纳总结,制作成电子课件,构架基本的物理知识框架,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质量。
  2.3 有助于物理知识的拓展
  物理知识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它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比较浅,很难通过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看到其背后的物理理论知识,因此这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意义不是很大。鉴于以上原因,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中,主动搜集介绍和讲解物理相关知识的资源,及时观看和学习,这种方式能够为自主学习物理知识提供很大的便利,有助于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加深对物理学习中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此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等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
  总之,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要合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主要目标。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使电子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最大化。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教育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关注。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课堂教学活动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基本构成要素,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微课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传播与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现代课堂教学的改革。微课就是在几分钟内结合声音、图画、视频以及文字等技术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如果将微课资源引进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出生本理念,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微课资源;高中化学;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
期刊
【摘 要】学习过程需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学习计划,进而保证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或者难题。学习过程需要一个精确的“雷达系统”。这个“雷达系统”,就是本文的主角——元认知。  【关键词】化学;元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100-01  1 研究背景  在高中化學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力、注
期刊
【摘 要】数学引导性问题是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新知的问题。教师设置的引导性问题应使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应体现思维的不同层级;应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应具有“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活跃的状态。  【关键词】数学;引导性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096-01  数学引导性问题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理念提出以后,我国教育体系自上而下掀起了一阵改革的浪潮。在此背景下,以难学、难教著称的高中物理学科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各位老师能够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科学素养进行培养。然而,由于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品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
期刊
【摘 要】三角形的三边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高,中线的交点分别称为外心,内心,垂心,重心,初中就学习了三角形这四“心”的内容,在高中阶段,这四“心”内容进一步深化,本文只在高中阶段平面向量和空间几何这两块知识中系统归纳这四“心”内容,希望对读者和同学们有帮助。  【关键词】三角形;角平分线;空间几何  【中圖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初中主要学科之一,其知识具有抽象性强、难懂难学的特点,因此需要更多数学知识合理设计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数学知识,保证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延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探索性问题在初中数学思维延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探索性问题;初中数学;思维延展;作用  【中圖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學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效果。文章基于高中数学教学就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概念界定及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104-01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让教师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想要有效完成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让学生课上的学习收获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往往只关注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在理解方面比较容易忽视。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过于注重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而对整个系统的知识点的掌握力度却还有所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中化学方程式学习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化学方程式;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开展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观念的革新,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文章中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