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一代大学生在新的、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时期中呈现出新的、不同的思想特点。依据“00后”大学生的家庭、社会、网络时代生活背景,对其思想特点进行概述。此外,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怎样密切关注“0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入推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引导和创新。
关键词:“0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教育引导;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086-03
目前,“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即将步入社会,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为“00后”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共同影响,所以对于高校而言,应切实做好对“00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主题,在实践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不断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00后”大学生思想基本特征分析
(一)“0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党的十四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精兵简政,提高效率,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常态。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这样的社会生活背景下,“00后”作为这个时代的独生子女,拥有至高无上的家庭地位,集每个家庭中长辈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强烈,在意自己的感受,在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同时,保持了鲜明的自我意识。进入大学后,过往经历使得他们与人相处时,有时不能很好地换位思考,有时意见虽然一致时却仍然因个性不同而表达不同,个人特色较鲜明。
(二)“00后”大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我国已经进入全面信息时代。据统计,2008年我国网民已达3亿,这其中约70%为大学生。信息化时代为“00后”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不同的信息相互碰撞,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现实和虚拟相互切换,都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开放意识和现代观念。互联网由于其平等性、交互性与自由性的特点,已成为了信息的分享者与传播者,对大学生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中西不同思想文化交流碰撞难免会出现“西化”思潮。另外,我国大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思想经过中西结合、走出去看世界的他们,接收并处理了大量不同的知识文化信息,给他们价值观形成及成长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为整个社会大学生群体带来了更多不同的思潮,使“00后”思维方式更具开放性和独创性。
(三)“00后”大学生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其中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要与时俱进。无论是“科教兴国”的提出,还是教育部启动将北大、清华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工作的工程,都引领了整个时代的步伐,紧跟全球发展。邓小平曾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1]“00后”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军人物,没有爱国之心何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9年我国成功研发出“5G”,领先全球。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也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传播。此刻,“00后”大学生面对祖国的崛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希望国家强大,不受欺凌,愿意为之努力奋斗贡献力量,爱国之心伴随成长。2020年的中美贸易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妄图遏制我国经济发展。作为“00后”的年轻人更应该勇于担当、有所作为、保家卫国、振兴中华。
(四)“0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偏重个体
随着“00后”大学生生活条件和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和改善,获得更多的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他们关注的内容开始转向课堂外的拓展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在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们较之”90后“更表现为想要更耀眼、更出众,做事要有回报,思路是需要利己,看重自己的感受,拥有独特的个性。“00后”大学生在谈到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建设相结合时,比较偏重从个人需要出发,强调物质利益;部分学生表示很在意金钱的作用;在如何获得金钱的问题上,有的学生过分看重“关系”、“地位”的作用。这表明,巨大的社会变革强化了“00 后”大学生自我实现意识和对自身利益的重视及追求,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2]。他们选择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建设,有时是因为回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和生活,而并不真的是无私无畏去用一生“支援”困难地区建设。如东南大学“脚踹小学生”的万某为获保研资格去云南支教。在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绝大部分“00后”能够坚持集体利益至上,但也有个别人选择了牺牲和损害集体利益来维护个人所得。这种“百花齐放”的思想,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立德树人教育进行引领,以利于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五)“00后”大学生网络生存成为常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信息革命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0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伴随者、主力军,互联网影响着他们日常学习、生活、社交娱乐的点点滴滴。他们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娱乐,在网络上展示自己、表达自己。他们享受着网络上的资源共享,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彻底改变了传统观念的局限。网络带来的便利改变了当代“00后”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時也隐藏着危险。网络时代,信息快速更新、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各种非法网站散布着黄毒、暴力,防不胜防。“00后”大学生身心都处在尚未成熟阶段,容易在网络的虚幻世界迷失自我,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一些人经不住诱惑,在网络的浪潮下逐渐颓废,随波逐流。在这个虚幻的空间,他们失去理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整日沉迷于网络小说、网络游戏、色情电影,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对“00 后”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策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针对“00后”大学生思想基本特征,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讨,运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积极推进教育内容创新、环境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渴望的,教师向往的,社会认同的。由于“00后”大学生处在我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生活条件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造成了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比较排斥以往训导式的教育方式。管理者以朋友的身份贴近学生,能够最真实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并潜移默化地纠正其错误的行为活动,以达到“融教育于无形之中”的目的[3]。教师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敞开心扉交流,用真情去感化学生,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平等的、和谐的氛围。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师生双方都要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冷静、客观、全面考察分析对方。良好师生关系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育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人格魅力,照顾学生的感受,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开展各项教育工作,学生才能做出积极响应、给出积极反馈。
(二)推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环境
“00后”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高校应不断推进教育内容创新,将理想信念、中国梦宏伟蓝图与互联网结合,大力宣扬,引导他们自觉接受、欣赏这种主流价值观念。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向“00 后”大学生明确阐述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价值观念共识“最大公约数”的重要意义[4]。同时,将中国梦的种子深深埋在“00后”大学生的心田,伴随他们的成长并生根发芽。教育环境是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几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2]。高校应推进教育环境创新,加强“00后”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康、阳光、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坚决抵制负面消极、不健康、不和谐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学习生活环境。
(三)推进教育载体、教育机制创新
教育载体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承载并传递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2]。首先,教育载体要能承载教育信息,并且能够为教育主题所操作。其次,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能够借助这种形势发生互动。当下,对高校德育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创新教育载体形式,可以开展线上“慕课”、“网络直播授课”等新型授课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打破传统授课的局限,使课堂更具吸引力。同时,可以对“00后”大学生开展实践教育,给予他们更多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要推进教育机制的创新,对高校而言就是要完善高校与家庭和社会的互联互动机制,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承接互补、有效结合。高校与学生家长保持常态联络,完善与社会的联动机制。要以“00后”大学生为中心,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建立一致的教育理念,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
(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者应积极教导学生怎样面对问题、怎样更好处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状态,完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交往、学习成才、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5]。当下“00后”心理素质偏低、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遇到问题不懂怎样应对,容易迷茫、自闭。高校应认真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克服困难的能力。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机构,有针对地教育、引导,特别是问题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是影响大学生知识掌握、品德水平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缺陷的大学生很难获得幸福感,性格扭曲,难以适应集体、社会,甚至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對当代“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其次,鼓励“00后”大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生的。引导他们在有益的、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最后,引导他们自觉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主动寻找楷模,确定理想,自觉对自己的性格进行自我分析,改变消极的态度,培养良好的性格。
(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自律能力。“00后”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容易沉浸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以至于迷失自我,沾染不良习惯,沉迷网络游戏、小说,陷入网络诈骗圈套,甚至受到网络“黄毒”和暴力侵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校德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00后”大学生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开展网络安全管理主题宣讲,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站信息发布审查监管力度,过滤掉不和谐、不健康信息。另外,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深入“0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空间,了解他们的网络生活动态,并合理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建立相关的校园网站,针对“0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习惯,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上倾诉和反应现实生活所不敢言不愿言的意见或建议,更畅快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去引导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让积极健康的网络世界成为“00后”大学生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乐园。在当今互联网的浪潮下,积极引导“00后”大学生面对海量信息时应保持一颗能辨别是非曲直的“清醒”头脑,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傀儡”。
总之,“00后”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应给予更高的关注,牢牢把握其思想基本特征,与时俱进,因事而动,构建出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德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00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关爱学生,从思想上积极教育引导,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2] 秦涛.“0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分析与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67-70.
[3] 周定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15-17.
[4] 郭建宁.核心价值观:社会共识“最大公约数”[J].人民论坛,2014,(24).
[5] 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75.
[责任编辑 柯 黎]
收稿日期:2021-03-25
作者简介:赵雅芝(1993-),女,安徽宿州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董强(1976-),男,硕士,局长,党组书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0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教育引导;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086-03
目前,“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即将步入社会,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为“00后”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共同影响,所以对于高校而言,应切实做好对“00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主题,在实践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不断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00后”大学生思想基本特征分析
(一)“0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党的十四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精兵简政,提高效率,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常态。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这样的社会生活背景下,“00后”作为这个时代的独生子女,拥有至高无上的家庭地位,集每个家庭中长辈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强烈,在意自己的感受,在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同时,保持了鲜明的自我意识。进入大学后,过往经历使得他们与人相处时,有时不能很好地换位思考,有时意见虽然一致时却仍然因个性不同而表达不同,个人特色较鲜明。
(二)“00后”大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我国已经进入全面信息时代。据统计,2008年我国网民已达3亿,这其中约70%为大学生。信息化时代为“00后”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不同的信息相互碰撞,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现实和虚拟相互切换,都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开放意识和现代观念。互联网由于其平等性、交互性与自由性的特点,已成为了信息的分享者与传播者,对大学生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中西不同思想文化交流碰撞难免会出现“西化”思潮。另外,我国大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思想经过中西结合、走出去看世界的他们,接收并处理了大量不同的知识文化信息,给他们价值观形成及成长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为整个社会大学生群体带来了更多不同的思潮,使“00后”思维方式更具开放性和独创性。
(三)“00后”大学生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其中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要与时俱进。无论是“科教兴国”的提出,还是教育部启动将北大、清华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工作的工程,都引领了整个时代的步伐,紧跟全球发展。邓小平曾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1]“00后”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军人物,没有爱国之心何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9年我国成功研发出“5G”,领先全球。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也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传播。此刻,“00后”大学生面对祖国的崛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希望国家强大,不受欺凌,愿意为之努力奋斗贡献力量,爱国之心伴随成长。2020年的中美贸易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妄图遏制我国经济发展。作为“00后”的年轻人更应该勇于担当、有所作为、保家卫国、振兴中华。
(四)“0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偏重个体
随着“00后”大学生生活条件和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和改善,获得更多的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他们关注的内容开始转向课堂外的拓展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在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们较之”90后“更表现为想要更耀眼、更出众,做事要有回报,思路是需要利己,看重自己的感受,拥有独特的个性。“00后”大学生在谈到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建设相结合时,比较偏重从个人需要出发,强调物质利益;部分学生表示很在意金钱的作用;在如何获得金钱的问题上,有的学生过分看重“关系”、“地位”的作用。这表明,巨大的社会变革强化了“00 后”大学生自我实现意识和对自身利益的重视及追求,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2]。他们选择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建设,有时是因为回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和生活,而并不真的是无私无畏去用一生“支援”困难地区建设。如东南大学“脚踹小学生”的万某为获保研资格去云南支教。在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绝大部分“00后”能够坚持集体利益至上,但也有个别人选择了牺牲和损害集体利益来维护个人所得。这种“百花齐放”的思想,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立德树人教育进行引领,以利于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五)“00后”大学生网络生存成为常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信息革命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0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伴随者、主力军,互联网影响着他们日常学习、生活、社交娱乐的点点滴滴。他们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娱乐,在网络上展示自己、表达自己。他们享受着网络上的资源共享,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彻底改变了传统观念的局限。网络带来的便利改变了当代“00后”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時也隐藏着危险。网络时代,信息快速更新、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各种非法网站散布着黄毒、暴力,防不胜防。“00后”大学生身心都处在尚未成熟阶段,容易在网络的虚幻世界迷失自我,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一些人经不住诱惑,在网络的浪潮下逐渐颓废,随波逐流。在这个虚幻的空间,他们失去理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整日沉迷于网络小说、网络游戏、色情电影,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对“00 后”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策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针对“00后”大学生思想基本特征,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讨,运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积极推进教育内容创新、环境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渴望的,教师向往的,社会认同的。由于“00后”大学生处在我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生活条件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造成了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比较排斥以往训导式的教育方式。管理者以朋友的身份贴近学生,能够最真实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并潜移默化地纠正其错误的行为活动,以达到“融教育于无形之中”的目的[3]。教师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敞开心扉交流,用真情去感化学生,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平等的、和谐的氛围。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师生双方都要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冷静、客观、全面考察分析对方。良好师生关系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育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人格魅力,照顾学生的感受,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开展各项教育工作,学生才能做出积极响应、给出积极反馈。
(二)推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环境
“00后”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高校应不断推进教育内容创新,将理想信念、中国梦宏伟蓝图与互联网结合,大力宣扬,引导他们自觉接受、欣赏这种主流价值观念。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向“00 后”大学生明确阐述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价值观念共识“最大公约数”的重要意义[4]。同时,将中国梦的种子深深埋在“00后”大学生的心田,伴随他们的成长并生根发芽。教育环境是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几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2]。高校应推进教育环境创新,加强“00后”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康、阳光、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坚决抵制负面消极、不健康、不和谐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学习生活环境。
(三)推进教育载体、教育机制创新
教育载体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承载并传递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2]。首先,教育载体要能承载教育信息,并且能够为教育主题所操作。其次,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能够借助这种形势发生互动。当下,对高校德育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创新教育载体形式,可以开展线上“慕课”、“网络直播授课”等新型授课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打破传统授课的局限,使课堂更具吸引力。同时,可以对“00后”大学生开展实践教育,给予他们更多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要推进教育机制的创新,对高校而言就是要完善高校与家庭和社会的互联互动机制,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承接互补、有效结合。高校与学生家长保持常态联络,完善与社会的联动机制。要以“00后”大学生为中心,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建立一致的教育理念,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
(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者应积极教导学生怎样面对问题、怎样更好处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状态,完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交往、学习成才、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5]。当下“00后”心理素质偏低、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遇到问题不懂怎样应对,容易迷茫、自闭。高校应认真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克服困难的能力。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机构,有针对地教育、引导,特别是问题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是影响大学生知识掌握、品德水平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缺陷的大学生很难获得幸福感,性格扭曲,难以适应集体、社会,甚至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對当代“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文化氛围,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其次,鼓励“00后”大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生的。引导他们在有益的、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最后,引导他们自觉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主动寻找楷模,确定理想,自觉对自己的性格进行自我分析,改变消极的态度,培养良好的性格。
(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自律能力。“00后”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容易沉浸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以至于迷失自我,沾染不良习惯,沉迷网络游戏、小说,陷入网络诈骗圈套,甚至受到网络“黄毒”和暴力侵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校德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00后”大学生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开展网络安全管理主题宣讲,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站信息发布审查监管力度,过滤掉不和谐、不健康信息。另外,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深入“0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空间,了解他们的网络生活动态,并合理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建立相关的校园网站,针对“0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习惯,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上倾诉和反应现实生活所不敢言不愿言的意见或建议,更畅快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去引导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让积极健康的网络世界成为“00后”大学生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乐园。在当今互联网的浪潮下,积极引导“00后”大学生面对海量信息时应保持一颗能辨别是非曲直的“清醒”头脑,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傀儡”。
总之,“00后”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应给予更高的关注,牢牢把握其思想基本特征,与时俱进,因事而动,构建出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德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00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关爱学生,从思想上积极教育引导,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2] 秦涛.“0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分析与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67-70.
[3] 周定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15-17.
[4] 郭建宁.核心价值观:社会共识“最大公约数”[J].人民论坛,2014,(24).
[5] 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75.
[责任编辑 柯 黎]
收稿日期:2021-03-25
作者简介:赵雅芝(1993-),女,安徽宿州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董强(1976-),男,硕士,局长,党组书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