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中学生管理的角度,根据人本理论,阐述了高中学校学生管理的人本化基本思想,提出要正确认识学生现状,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积极引导文化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健全学生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通过实践与探索,提高对高中学生人本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高中教育人本理论多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86-02
现代管理中的人本理论认为,在管理活动中要一切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以人的权利为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普遍发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加快教育发展,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加快教育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2]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首先要确立具有个性的教育思想。笔者所在学校属于薄弱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低,“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是学校贯彻素质教育的具体定位。它一方面是向社会昭示了学校办学的宗旨和追求,反映着学校文化的素质和品位,并向社会和家长承诺,学校将对学生在校受教育的全过程负责,并将自觉地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教职员工有一种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和无形的鞭策激励作用。
学校管理的一切工作,包括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都应围绕这一总体目的开展。所以,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根本利益在于能否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身心健康的高中毕业生。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以生为本的高中生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正确认识学生现状,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调查发现,17种职业供学生选择一种最合意的,结果选择人数较多的前五种职业“序次”为:第一,外资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占15.22%;第二,企业家占11.38%;第三,医生占10%;第四,高级科研人员占7.8%;第五,外交干部占6.36%。
当代中学生的表现主要倾向“崇尚自我、发展个性”,集体生活中强烈的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以及人际关系中突出的自主、自立、自理要求等,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在学生思想上反映出了自立意识和竞争意识。法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使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相适应,学生的开放意识日益增强。
同时在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的影响下,高中学生中既有注重实际,努力把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的良好愿望,又有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偏重个人本位的迷误。在一部分学生中出现了国家意识淡化,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削弱的倾向。
因此,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迫切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欣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励学生前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反之,若不闻不问,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不加以疏导和排解,很可能就会错误地影响别人的一生。
二、积极引导文化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亲身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久而久之,定会一无所获!
现代社会,由于信息量的剧增、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促使传统的教育职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已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更多地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因此,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要培养他们去获取更多新兴事物的能力,以及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同时,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不仅是知识教育层面的主体,更是教育管理的主体。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培养他们自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协调各方力量的能力。这都要求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成为学生在校学习和其它活动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这样才能体现“人本化”的理念。
【关键词】高中教育人本理论多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86-02
现代管理中的人本理论认为,在管理活动中要一切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以人的权利为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普遍发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加快教育发展,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加快教育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2]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首先要确立具有个性的教育思想。笔者所在学校属于薄弱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低,“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是学校贯彻素质教育的具体定位。它一方面是向社会昭示了学校办学的宗旨和追求,反映着学校文化的素质和品位,并向社会和家长承诺,学校将对学生在校受教育的全过程负责,并将自觉地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教职员工有一种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和无形的鞭策激励作用。
学校管理的一切工作,包括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都应围绕这一总体目的开展。所以,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根本利益在于能否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身心健康的高中毕业生。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以生为本的高中生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正确认识学生现状,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调查发现,17种职业供学生选择一种最合意的,结果选择人数较多的前五种职业“序次”为:第一,外资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占15.22%;第二,企业家占11.38%;第三,医生占10%;第四,高级科研人员占7.8%;第五,外交干部占6.36%。
当代中学生的表现主要倾向“崇尚自我、发展个性”,集体生活中强烈的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以及人际关系中突出的自主、自立、自理要求等,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在学生思想上反映出了自立意识和竞争意识。法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使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相适应,学生的开放意识日益增强。
同时在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的影响下,高中学生中既有注重实际,努力把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的良好愿望,又有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偏重个人本位的迷误。在一部分学生中出现了国家意识淡化,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削弱的倾向。
因此,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迫切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欣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励学生前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反之,若不闻不问,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不加以疏导和排解,很可能就会错误地影响别人的一生。
二、积极引导文化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亲身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久而久之,定会一无所获!
现代社会,由于信息量的剧增、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促使传统的教育职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已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更多地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因此,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要培养他们去获取更多新兴事物的能力,以及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同时,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不仅是知识教育层面的主体,更是教育管理的主体。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培养他们自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协调各方力量的能力。这都要求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成为学生在校学习和其它活动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这样才能体现“人本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