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1,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
2,通过讨论、分类等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自主认识多边形。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折一折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多边形,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4,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新知的愉悦。
每组信封里装10个多边行,1张铅画纸,5张白纸,5支水彩笔,5张彩色长方形纸,30根小棒。
小组合作,全班同学分成8组。
一、趣味导入,激发思维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两幅奇妙的图画(电脑演示),请你说出这两幅画奇妙在什么地方?(一幅花卉一幅狐狸)
2,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画都是由图形组合成的。(电脑演示把图形散开再聚拢的过程。)
3找出你已经学过的图形并指名介绍它们的名称。(电脑根据学生介绍把已经学过的图形移上去。)
4揭题:那么剩下的这些是什么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剩下的这些图形。(揭示课题:认图形)
设计意图:把枯燥、抽象的图形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把旧知和新知融合在两幅奇妙的图画中,让学生在辨认对比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新学图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1,这些图形各种各样,我们需要把它们按一定的标准来分一分,然后才能给它们起个合适的名字。这些图形有一部分已经跑到你们桌上的信封里去了。请大家把它们分一分,小组合作的要求是这样的:(1)先请大家一起仔细看图形,讨论按什么标准来分;(2)再按照这个标准把图形分一分;(3)给每类图形起个名字。
2,小组开始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1)汇报各组的分类标准。(2)请按角的多少来分的小组介绍分的过程和结果,把图贴出来。(3)请按边的多少来分的同学介绍分的过程和结果,把图贴出来。(4)仔细观察这两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分的标准不同,但是分的结果相同。对于有价值的发现要予以肯定。)
4,让学生分别给每组图形起名字,按角的多少来分的小组分别起名为“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按边的多少来分的小组分别起名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比较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四角形就是四边形,五角形就是无边形。六角形就是六边形。)
5小结:在生活与学习中,人们习惯上把这样的图形称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同时说明只有三边形人们更习惯于称为三角形。
设计意图:新授知识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提供10个多边形,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多边形的特征,再通过学生自己给图形命名这一举措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动手实践,强化新知
1,找一找:
(1)现在谁能把刚才剩余图形中的五边形找出来?
(2)请大家安静地数一数这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六边形?
(3)那么四边形有哪些?以前学过的图形中有四边形吗?
(4)这条狐狸的尾巴是几边形呢?(由此看来有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可以叫做几边形。)
2搭一搭:
(1)我们拿小棒来搭一个四边形,最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五边形,六边形呢?思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也是用五根小棒搭成的,你来判断一下它是五边形吗?为什么?
3,画一画:
小朋友对五边形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继续来研究多边形。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在这张白纸上画一个六边形,看谁画的个数多,画的样子多。反馈:(实物投影),先请几个同学介绍画的图形,再把各种六边形放在一起,思考:为什么都能叫做六边形。
4,折一折:
现在里我们来做个小小的魔术师,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分两个层次来折。第一层次跟着电脑中的图形来折,说说每次折了以后图形的名称。第二层次,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动手折。
5说一说:
在生活中这样的图形也很常见,我们来看一看。你也能举些这样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一时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多,说不出来没关系,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做个有心人,常常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丰富学生对多边形的感性认识,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总结
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认识了图形家族里的新朋友,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图形是个奇妙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很多。
评析与建议: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由传授型教学转变为探究型教学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老师正确的学生观,老师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而是充分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究摸索出新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时时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样化想法,这是探究性教学的必然结果。教师善于激起学生思维的冲突,整堂课结构严谨,过渡自然,语言优美。
第一环节:设计了两张有趣漂亮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原本枯燥的东西融合在富有美感和童趣的图画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图画的分散与聚合让学生的视觉和思维都受到了冲击。
第二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观察等活动把十个图形分一分,这样学生就自己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依靠老师讲授获取知识。信封中的十个图形设计巧妙,煞费苦心。分一分这个活动设计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最高点上,充分调动了小组集体的智慧。通过比较两种分法的相同之处,再次提高了思维的层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自己的角色地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组织者。在活动之前,老师清晰的说明了活动要求,先静静观察,再讨论按什么标准来分,最后把有共同特征的图形贴在一起,使得合作学习井然有序,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第三环节: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找一找,看一看,搭一搭,判一判,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更深层次认识多边形。
一、当学生找出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时,教师的评价应该加大得力度。
二、最后的折纸挖掘得比较深,可以探讨是否有必要。
1,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
2,通过讨论、分类等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自主认识多边形。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折一折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多边形,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4,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新知的愉悦。
每组信封里装10个多边行,1张铅画纸,5张白纸,5支水彩笔,5张彩色长方形纸,30根小棒。
小组合作,全班同学分成8组。
一、趣味导入,激发思维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两幅奇妙的图画(电脑演示),请你说出这两幅画奇妙在什么地方?(一幅花卉一幅狐狸)
2,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画都是由图形组合成的。(电脑演示把图形散开再聚拢的过程。)
3找出你已经学过的图形并指名介绍它们的名称。(电脑根据学生介绍把已经学过的图形移上去。)
4揭题:那么剩下的这些是什么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剩下的这些图形。(揭示课题:认图形)
设计意图:把枯燥、抽象的图形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把旧知和新知融合在两幅奇妙的图画中,让学生在辨认对比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新学图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1,这些图形各种各样,我们需要把它们按一定的标准来分一分,然后才能给它们起个合适的名字。这些图形有一部分已经跑到你们桌上的信封里去了。请大家把它们分一分,小组合作的要求是这样的:(1)先请大家一起仔细看图形,讨论按什么标准来分;(2)再按照这个标准把图形分一分;(3)给每类图形起个名字。
2,小组开始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1)汇报各组的分类标准。(2)请按角的多少来分的小组介绍分的过程和结果,把图贴出来。(3)请按边的多少来分的同学介绍分的过程和结果,把图贴出来。(4)仔细观察这两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分的标准不同,但是分的结果相同。对于有价值的发现要予以肯定。)
4,让学生分别给每组图形起名字,按角的多少来分的小组分别起名为“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按边的多少来分的小组分别起名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比较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四角形就是四边形,五角形就是无边形。六角形就是六边形。)
5小结:在生活与学习中,人们习惯上把这样的图形称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同时说明只有三边形人们更习惯于称为三角形。
设计意图:新授知识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提供10个多边形,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多边形的特征,再通过学生自己给图形命名这一举措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动手实践,强化新知
1,找一找:
(1)现在谁能把刚才剩余图形中的五边形找出来?
(2)请大家安静地数一数这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六边形?
(3)那么四边形有哪些?以前学过的图形中有四边形吗?
(4)这条狐狸的尾巴是几边形呢?(由此看来有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可以叫做几边形。)
2搭一搭:
(1)我们拿小棒来搭一个四边形,最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五边形,六边形呢?思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也是用五根小棒搭成的,你来判断一下它是五边形吗?为什么?
3,画一画:
小朋友对五边形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继续来研究多边形。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在这张白纸上画一个六边形,看谁画的个数多,画的样子多。反馈:(实物投影),先请几个同学介绍画的图形,再把各种六边形放在一起,思考:为什么都能叫做六边形。
4,折一折:
现在里我们来做个小小的魔术师,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分两个层次来折。第一层次跟着电脑中的图形来折,说说每次折了以后图形的名称。第二层次,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动手折。
5说一说:
在生活中这样的图形也很常见,我们来看一看。你也能举些这样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一时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多,说不出来没关系,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做个有心人,常常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丰富学生对多边形的感性认识,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总结
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认识了图形家族里的新朋友,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图形是个奇妙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很多。
评析与建议: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由传授型教学转变为探究型教学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老师正确的学生观,老师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而是充分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究摸索出新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时时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样化想法,这是探究性教学的必然结果。教师善于激起学生思维的冲突,整堂课结构严谨,过渡自然,语言优美。
第一环节:设计了两张有趣漂亮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原本枯燥的东西融合在富有美感和童趣的图画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图画的分散与聚合让学生的视觉和思维都受到了冲击。
第二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观察等活动把十个图形分一分,这样学生就自己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依靠老师讲授获取知识。信封中的十个图形设计巧妙,煞费苦心。分一分这个活动设计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最高点上,充分调动了小组集体的智慧。通过比较两种分法的相同之处,再次提高了思维的层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自己的角色地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组织者。在活动之前,老师清晰的说明了活动要求,先静静观察,再讨论按什么标准来分,最后把有共同特征的图形贴在一起,使得合作学习井然有序,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第三环节: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找一找,看一看,搭一搭,判一判,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更深层次认识多边形。
一、当学生找出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时,教师的评价应该加大得力度。
二、最后的折纸挖掘得比较深,可以探讨是否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