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耕地的浪费与破坏现象日益严峻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耕地资源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文章主要分析了新时期如何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耕地保护;耕地
一、强化耕地保护意识
(一)充分认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近年来,我省通过严控建设占用耕地、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等措施,有效保护了耕地,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然而,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显示,虽然我省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但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没变,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占补平衡任务艰巨,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耕地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更加扎实的措施保护好耕地,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二)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
地要把耕地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建立落实耕地保护的考核评价、经济激励和社会监督机制,层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各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省人民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国土资源部门主要领导是耕地保护的主管责任人,必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执行力,确保耕地保护各项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发展改革、监察、财政、住房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运输、水利、农业等部门是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人,必须切实履行好各自责任,形成合力。
二、加大耕地保护建设性补偿力度
按照“以建设促保护”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水平,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调动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通过合理调整耕地开垦费标准、市场化配置补充耕地指标等方式,提高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建设性投入,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平台,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其他涉农资金,发挥资金整合效益。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参与土地整治,增加资金来源。规范开展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多措并举,全面稳定和拓宽建设性补偿资金渠道,完善建设性补偿管理机制。
三、严格规划执行管理,优化空间结构布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约束和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土地需求与土地供给进行的一种综合平衡与管理上。一是,在二调的基础上,通过规划修编,明确每块土地的用途,防止规划修编过程中出现希望趁第二轮规划修编过多地增加建设用地预留地、降低耕地保有量和降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现象。二是,对规划执行管理,特别是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凡涉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规模、重大布局等原则性修改,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防止通过规划修改,规避占用基本农田报国务院审批。三是,采用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多层次规划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从空间容量和结构优化两方面,全面构建未来区域发展的基本框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强化土地利用的规划依据,使其实现对各项建设的有效控制和引导。
四、建立耕地撂荒责任追究制,切实减少和控制耕地撂荒
各地应对耕地撂荒情况进行清理,根据清理情况对那些撂荒、养鱼、植树等不种粮的土地面积不予享受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直补政策由承包土地面积补贴改为实际种粮面积给予补贴。各级政府要建立严格的耕地撂荒责任追究制,对撂荒面积较大,又不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农民复耕而导致好田好土荒芜的,要追究当地政府领导的责任
五、探索耕地用养结合新路径
要从根本上改善耕地质量,还需从农民的用地观念和政府的持续投入入手,推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真正做到“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在实现节本增收、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提高耕地综合利用效率。(1)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针对低效作物面积过大、粮经比例失调等问题,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了种植业区域布局,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在适当调减粮油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全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2)实施良种良法良田配套。通过良种选育推广、关键适用技术集成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稳步推进良种良法良田配套,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民增收基础。(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了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4)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及时部署了禁养区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推动“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行动,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六、结语
综上所述,耕地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农业解决我国耕地资源保护与地力提升问题刻不容缓,只用充分认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保护耕地。要制定适合我国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并积极实施,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治胜.关于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1(05).
[2] 廖和平,王玄德,沈燕,邓健.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1(04).
[3] 李广东,邱道持,王平,骆东奇,石永明.耕地保护机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1(01).
关键词:新时期;耕地保护;耕地
一、强化耕地保护意识
(一)充分认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近年来,我省通过严控建设占用耕地、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等措施,有效保护了耕地,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然而,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显示,虽然我省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但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没变,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占补平衡任务艰巨,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耕地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更加扎实的措施保护好耕地,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二)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
地要把耕地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建立落实耕地保护的考核评价、经济激励和社会监督机制,层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各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省人民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国土资源部门主要领导是耕地保护的主管责任人,必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执行力,确保耕地保护各项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发展改革、监察、财政、住房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运输、水利、农业等部门是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人,必须切实履行好各自责任,形成合力。
二、加大耕地保护建设性补偿力度
按照“以建设促保护”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水平,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调动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通过合理调整耕地开垦费标准、市场化配置补充耕地指标等方式,提高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建设性投入,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平台,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其他涉农资金,发挥资金整合效益。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参与土地整治,增加资金来源。规范开展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多措并举,全面稳定和拓宽建设性补偿资金渠道,完善建设性补偿管理机制。
三、严格规划执行管理,优化空间结构布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约束和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土地需求与土地供给进行的一种综合平衡与管理上。一是,在二调的基础上,通过规划修编,明确每块土地的用途,防止规划修编过程中出现希望趁第二轮规划修编过多地增加建设用地预留地、降低耕地保有量和降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现象。二是,对规划执行管理,特别是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凡涉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规模、重大布局等原则性修改,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防止通过规划修改,规避占用基本农田报国务院审批。三是,采用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多层次规划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从空间容量和结构优化两方面,全面构建未来区域发展的基本框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强化土地利用的规划依据,使其实现对各项建设的有效控制和引导。
四、建立耕地撂荒责任追究制,切实减少和控制耕地撂荒
各地应对耕地撂荒情况进行清理,根据清理情况对那些撂荒、养鱼、植树等不种粮的土地面积不予享受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直补政策由承包土地面积补贴改为实际种粮面积给予补贴。各级政府要建立严格的耕地撂荒责任追究制,对撂荒面积较大,又不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农民复耕而导致好田好土荒芜的,要追究当地政府领导的责任
五、探索耕地用养结合新路径
要从根本上改善耕地质量,还需从农民的用地观念和政府的持续投入入手,推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真正做到“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在实现节本增收、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提高耕地综合利用效率。(1)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针对低效作物面积过大、粮经比例失调等问题,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了种植业区域布局,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在适当调减粮油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全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2)实施良种良法良田配套。通过良种选育推广、关键适用技术集成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稳步推进良种良法良田配套,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民增收基础。(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了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4)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及时部署了禁养区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推动“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行动,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六、结语
综上所述,耕地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农业解决我国耕地资源保护与地力提升问题刻不容缓,只用充分认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保护耕地。要制定适合我国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并积极实施,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治胜.关于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1(05).
[2] 廖和平,王玄德,沈燕,邓健.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1(04).
[3] 李广东,邱道持,王平,骆东奇,石永明.耕地保护机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