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班开展“有营养的植物”主题活动时,我们从与幼儿生活最密切相关的蔬菜、水果切入,设计、组织了系列活动。“木瓜恰恰恰”就是其中的一个活动。它的教学目标是在会唱歌曲《木瓜恰恰恰》的基础上,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创编的节奏图谱并尝试运用乐器来表现,体验集体合作为乐曲伴奏的快乐。这个目标分别通过复习歌曲、学习律动、尝试用乐器表现等三个途径来实现,认知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途径来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则渗透在每个活动环节中。从教学效果来看,该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很高。孩子们在“水果大卖场”的情景中使用多种形式表现同一个内容,且由易到难,体现了教师层层递进的设计和组织策略。
一、歌曲《木瓜恰恰恰》
这个环节不是主体环节,但对后面的操作具有铺垫作用。在复习歌曲时,教师创设了“水果大卖场开张需要帮忙运水果”的情景,幼儿的情绪即被调动起来。尽管是复习环节,但教师没有让幼儿只是重复演唱,而是针对实际情况作好调整,以便幼儿能进一步熟悉旋律和歌词。例如,歌词中水果名较多,教师估计幼儿在演唱时会在记忆水果的顺序上遇到困难,因此用“买水果的人好多,营业员忙不过来,经理请我们去帮忙!看看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是怎么摆放在柜台上的”情景语言,帮助幼儿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又如,在第一次演唱后,教师发现幼儿由于口型没打开,唱词不够清晰,音准也受到影响,便立即用“圆圆的大大的水果有人买”“运水果的时候要轻一些,不要把水果碰烂了”等情景语言,引导幼儿自我调整。这些即时的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律动《木瓜恰恰恰》
这个环节主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利用律动帮助幼儿找出律动的节奏规律,为后一环节的学习搭建台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运用了随时调整的策略。当幼儿出现节奏不稳定和缺拍的现象时,教师及时用“整理的时候有的水果滚到地上了,柜台上的水果就少了,应该放7个不多也不少”等情景a语言,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做律动。此外,教师还用“要在顾客走到面前时吆喝,不然他们听不到”等情景语言,引导幼儿在“恰恰恰”处拍好节奏。
三、乐器表现《木瓜恰恰恰》
这是该活动的主体环节,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和引导性。
层次性主要表现在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能力步步推进上。从整体来看,本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幼儿能用乐器合作表现节奏图谱。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教师没有一开始就要求幼儿直接使用乐器,而是将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分享交流节奏图谱、分组合作表现节奏图谱(用拍手形式)、用乐器合作表现节奏图谱。后一个层次都以前一个层次为基础,并且是对前一层次的推进,以逐步增加挑战难度,支持幼儿接近并达成目标。从局部来看,该环节的每个大层次中都有小层次,如,在交流节奏图谱时,教师依次出示的幼儿画的节奏图谱都是经过挑选的,且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特点。又如,分组合作表现节奏图谱时,教师引导幼儿从分两组表现上升到分三组表现,同样体现了层次性。
引导性则主要表现在当幼儿的操作出现问题时,教师运用策略及时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引导幼儿尝试自我调整。如,让幼儿分享节奏图谱是为了引导幼儿结合音乐表现创编的节奏图谱,因此在幼儿介绍完自己创编的节奏图谱后,教师先用拍手的形式帮助幼儿稳定节奏。在幼儿明确节奏型后,教师就哼唱曲调,引导幼儿将节奏与旋律联系起来,为后面的表现作铺垫。又如,在用乐器表现乐曲时,使用自制沙球的小组出现了节奏不稳定和漏拍的现象,教师便运用情景语言“刚才在整理水果时有几次忘了对顾客做广告宣传了”,引导幼儿发现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初次分组演奏时,教师发现幼儿很容易受其他小组的影响,便及时给予了提示。如对第一组幼儿说:“刚才有的营业员在整理水果时把这个柜台的水果放到对面柜台去了。你们这个柜台的水果应该怎么放?放几个后应该休息一下?”(引导第一组幼儿调整节奏)又对第二组幼儿说:“你们的水果又应该怎么放呢?”(引导第二组幼儿调整节奏)然后让幼儿再次合作,以引导幼儿免受对方节奏的影响,并能边看图谱边演奏乐器。
在幼儿合作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并解决问题。如,“刚才有好几次忘了对顾客做广告宣传了,听着音乐,别漏做哦!”(引导幼儿在“恰恰恰”处操作沙球)“你们的柜台是用什么方法放水果的?”(引导操作小铃、响板的小组调整节奏)然后再次给予幼儿调整节奏的机会。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该活动一方面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经验、能力不断调整指导策略,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本次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变换节奏型、分组运用不同节奏型进行合奏等活动。另一方面,该活动是幼儿与教师共生性的活动,首先,教师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幼儿搭建了一个操作平台;其次,教师观察、收集幼儿的信息,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及时分享交流;最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支持作用,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使他们在既有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有效引导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附:木瓜恰恰恰
上海卢湾区城市花园幼儿园 赵洁茹/执教
目标:
在会唱歌曲《木瓜恰恰恰》的基础上,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创编的节奏图谱并尝试用乐器表现,体验集体合作为乐曲伴奏的快乐。
准备:
1.经验准备:
(1)会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对其节奏规律有所了解。
(2)在区域活动中个别探索歌曲节奏,尝试创编节奏并用节奏图谱表现。
2.材料准备:
(1)《木瓜恰恰恰》的音乐。
(2)沙球(自制)、响板、小铃、三角铁、串铃、小鼓、铃鼓、蛇鞭、齿木等乐器。
过程:
一、歌曲《木瓜恰恰恰》
(1)回忆歌曲名称及歌词。
师:水果大卖场开张了!卖场里还有音乐呢,真热闹!你们听,是什么歌?(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2)集体演唱歌曲。
师:请你们把水果稳稳地、轻轻地运到大卖场。不要放错水果,而且要保证运来的水果又大又新鲜。(引导幼儿把每种水果唱清楚,口型要圆。)
二、律动《木瓜恰恰恰》
(1)感知律动的节奏规律。
师:水果运到大卖场了,现在要请你们把水果摆到柜台上去,一次摆几个?(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拍手,例如:
5 5│1 . 1 1 1 7 1│2× × × 5 5│
× 0 × 0×0 ×0
2 . 2 2 2 1 2│3 × × ×)
×0 ×0× 0 ×
(2)集体操作。
师:我们一起来整理水果摊吧!(引导幼儿分别用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A段和B段音乐的节奏。)
(3)找出“恰恰恰”的节奏。
师:放好水果要做广告宣传了,记住在“恰恰恰“的时候做广告宣传。(幼儿集体用拍腿的方式表示节奏,教师用语言帮助幼儿稳定节奏,如:仔细 看|轻轻 挑|真好 吃|,等等。)
三、用乐器表现《木瓜恰恰恰》
(1)分享交流图谱一(草莓 苹果 草莓 苹果 草莓 苹果 草莓)。
师:柜台上放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们来看看都是怎么放的。这个是哪位营业员的柜台?请你介绍一下它们代表什么。(引导幼儿说明图谱的含义,如草莓代表拍手,苹果代表休息,并请幼儿演示节奏,然后教师哼唱,幼儿集体操作。)
(2)分享交流图谱二(梨 香蕉 梨 梨 梨 香蕉 梨)。
师:这个是哪位营业员的柜台?请你介绍一下它们代表什么。(引导幼儿说明图谱的含义,如梨代表拍手,香蕉代表休息,并请幼儿演示节奏,然后教师哼唱,幼儿集体操作。)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画的节奏图谱5~6张。
(4)分组合作表现节奏图谱。
师:运到大卖场的水果越来越多了,我们一次放两排吧!你们组负责第一个柜台,按这种办法整理(出示第一位幼儿创编的节奏),你们组负责第二个柜台,按这种办法整理(出示第二位幼儿创编的节奏)。上半场(A段乐曲)第一组放,下半场(B段乐曲)第二组放。请刚才两位作介绍的营业员帮忙指挥。另外再请一组负责做广告宣传工作。(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分组分段按不同节奏图谱合作表现节奏。)
(5)用乐器合作表现节奏图谱。
师:水果大卖场开张营业了,选择什么乐器做广告宣传呢?(引导幼儿分组在“恰恰恰”处用自制沙球表现节奏。)
师:水果不断被人买走,所以还有两组也要负责放水果,请你们按照自己柜台上摆放的方法做。请两位指挥帮忙。(引导两组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分别按照刚才的图谱用响板和小铃表现节奏。)
师:还有谁来帮助经理整理柜台?(更换幼儿创作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再次用乐器合作表现,并请创作该图谱的幼儿指挥。)
(6)延伸活动。
师:今天水果大卖场真热闹,生意非常好,营业员用了不一样的方法整理柜台。我们回去想想看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整理,然后把它记录下来,下次我们再一起来帮忙。
一、歌曲《木瓜恰恰恰》
这个环节不是主体环节,但对后面的操作具有铺垫作用。在复习歌曲时,教师创设了“水果大卖场开张需要帮忙运水果”的情景,幼儿的情绪即被调动起来。尽管是复习环节,但教师没有让幼儿只是重复演唱,而是针对实际情况作好调整,以便幼儿能进一步熟悉旋律和歌词。例如,歌词中水果名较多,教师估计幼儿在演唱时会在记忆水果的顺序上遇到困难,因此用“买水果的人好多,营业员忙不过来,经理请我们去帮忙!看看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是怎么摆放在柜台上的”情景语言,帮助幼儿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又如,在第一次演唱后,教师发现幼儿由于口型没打开,唱词不够清晰,音准也受到影响,便立即用“圆圆的大大的水果有人买”“运水果的时候要轻一些,不要把水果碰烂了”等情景语言,引导幼儿自我调整。这些即时的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律动《木瓜恰恰恰》
这个环节主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利用律动帮助幼儿找出律动的节奏规律,为后一环节的学习搭建台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运用了随时调整的策略。当幼儿出现节奏不稳定和缺拍的现象时,教师及时用“整理的时候有的水果滚到地上了,柜台上的水果就少了,应该放7个不多也不少”等情景a语言,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做律动。此外,教师还用“要在顾客走到面前时吆喝,不然他们听不到”等情景语言,引导幼儿在“恰恰恰”处拍好节奏。
三、乐器表现《木瓜恰恰恰》
这是该活动的主体环节,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和引导性。
层次性主要表现在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能力步步推进上。从整体来看,本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幼儿能用乐器合作表现节奏图谱。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教师没有一开始就要求幼儿直接使用乐器,而是将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分享交流节奏图谱、分组合作表现节奏图谱(用拍手形式)、用乐器合作表现节奏图谱。后一个层次都以前一个层次为基础,并且是对前一层次的推进,以逐步增加挑战难度,支持幼儿接近并达成目标。从局部来看,该环节的每个大层次中都有小层次,如,在交流节奏图谱时,教师依次出示的幼儿画的节奏图谱都是经过挑选的,且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特点。又如,分组合作表现节奏图谱时,教师引导幼儿从分两组表现上升到分三组表现,同样体现了层次性。
引导性则主要表现在当幼儿的操作出现问题时,教师运用策略及时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引导幼儿尝试自我调整。如,让幼儿分享节奏图谱是为了引导幼儿结合音乐表现创编的节奏图谱,因此在幼儿介绍完自己创编的节奏图谱后,教师先用拍手的形式帮助幼儿稳定节奏。在幼儿明确节奏型后,教师就哼唱曲调,引导幼儿将节奏与旋律联系起来,为后面的表现作铺垫。又如,在用乐器表现乐曲时,使用自制沙球的小组出现了节奏不稳定和漏拍的现象,教师便运用情景语言“刚才在整理水果时有几次忘了对顾客做广告宣传了”,引导幼儿发现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初次分组演奏时,教师发现幼儿很容易受其他小组的影响,便及时给予了提示。如对第一组幼儿说:“刚才有的营业员在整理水果时把这个柜台的水果放到对面柜台去了。你们这个柜台的水果应该怎么放?放几个后应该休息一下?”(引导第一组幼儿调整节奏)又对第二组幼儿说:“你们的水果又应该怎么放呢?”(引导第二组幼儿调整节奏)然后让幼儿再次合作,以引导幼儿免受对方节奏的影响,并能边看图谱边演奏乐器。
在幼儿合作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并解决问题。如,“刚才有好几次忘了对顾客做广告宣传了,听着音乐,别漏做哦!”(引导幼儿在“恰恰恰”处操作沙球)“你们的柜台是用什么方法放水果的?”(引导操作小铃、响板的小组调整节奏)然后再次给予幼儿调整节奏的机会。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该活动一方面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经验、能力不断调整指导策略,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本次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变换节奏型、分组运用不同节奏型进行合奏等活动。另一方面,该活动是幼儿与教师共生性的活动,首先,教师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幼儿搭建了一个操作平台;其次,教师观察、收集幼儿的信息,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及时分享交流;最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支持作用,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使他们在既有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有效引导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附:木瓜恰恰恰
上海卢湾区城市花园幼儿园 赵洁茹/执教
目标:
在会唱歌曲《木瓜恰恰恰》的基础上,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创编的节奏图谱并尝试用乐器表现,体验集体合作为乐曲伴奏的快乐。
准备:
1.经验准备:
(1)会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对其节奏规律有所了解。
(2)在区域活动中个别探索歌曲节奏,尝试创编节奏并用节奏图谱表现。
2.材料准备:
(1)《木瓜恰恰恰》的音乐。
(2)沙球(自制)、响板、小铃、三角铁、串铃、小鼓、铃鼓、蛇鞭、齿木等乐器。
过程:
一、歌曲《木瓜恰恰恰》
(1)回忆歌曲名称及歌词。
师:水果大卖场开张了!卖场里还有音乐呢,真热闹!你们听,是什么歌?(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2)集体演唱歌曲。
师:请你们把水果稳稳地、轻轻地运到大卖场。不要放错水果,而且要保证运来的水果又大又新鲜。(引导幼儿把每种水果唱清楚,口型要圆。)
二、律动《木瓜恰恰恰》
(1)感知律动的节奏规律。
师:水果运到大卖场了,现在要请你们把水果摆到柜台上去,一次摆几个?(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拍手,例如:
5 5│1 . 1 1 1 7 1│2× × × 5 5│
× 0 × 0×0 ×0
2 . 2 2 2 1 2│3 × × ×)
×0 ×0× 0 ×
(2)集体操作。
师:我们一起来整理水果摊吧!(引导幼儿分别用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A段和B段音乐的节奏。)
(3)找出“恰恰恰”的节奏。
师:放好水果要做广告宣传了,记住在“恰恰恰“的时候做广告宣传。(幼儿集体用拍腿的方式表示节奏,教师用语言帮助幼儿稳定节奏,如:仔细 看|轻轻 挑|真好 吃|,等等。)
三、用乐器表现《木瓜恰恰恰》
(1)分享交流图谱一(草莓 苹果 草莓 苹果 草莓 苹果 草莓)。
师:柜台上放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们来看看都是怎么放的。这个是哪位营业员的柜台?请你介绍一下它们代表什么。(引导幼儿说明图谱的含义,如草莓代表拍手,苹果代表休息,并请幼儿演示节奏,然后教师哼唱,幼儿集体操作。)
(2)分享交流图谱二(梨 香蕉 梨 梨 梨 香蕉 梨)。
师:这个是哪位营业员的柜台?请你介绍一下它们代表什么。(引导幼儿说明图谱的含义,如梨代表拍手,香蕉代表休息,并请幼儿演示节奏,然后教师哼唱,幼儿集体操作。)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画的节奏图谱5~6张。
(4)分组合作表现节奏图谱。
师:运到大卖场的水果越来越多了,我们一次放两排吧!你们组负责第一个柜台,按这种办法整理(出示第一位幼儿创编的节奏),你们组负责第二个柜台,按这种办法整理(出示第二位幼儿创编的节奏)。上半场(A段乐曲)第一组放,下半场(B段乐曲)第二组放。请刚才两位作介绍的营业员帮忙指挥。另外再请一组负责做广告宣传工作。(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分组分段按不同节奏图谱合作表现节奏。)
(5)用乐器合作表现节奏图谱。
师:水果大卖场开张营业了,选择什么乐器做广告宣传呢?(引导幼儿分组在“恰恰恰”处用自制沙球表现节奏。)
师:水果不断被人买走,所以还有两组也要负责放水果,请你们按照自己柜台上摆放的方法做。请两位指挥帮忙。(引导两组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分别按照刚才的图谱用响板和小铃表现节奏。)
师:还有谁来帮助经理整理柜台?(更换幼儿创作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再次用乐器合作表现,并请创作该图谱的幼儿指挥。)
(6)延伸活动。
师:今天水果大卖场真热闹,生意非常好,营业员用了不一样的方法整理柜台。我们回去想想看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整理,然后把它记录下来,下次我们再一起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