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
李名同学的家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他的父母认为自家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邻居的素质不是很高,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孩子似乎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亦不满意,据他母亲讲,孩子很少邀同学来家中玩,早上同学经过他家门口去上学,他也不打招呼,更不会与同学结伴而行,而是先把院门关上,等同学走过后再上学。上初三了,为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干脆把自家的平房租出去,转而租了一套离家两里以外的两居室楼房居住,为的是孩子可以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迎接中考。
分析
学生的成长确实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其中,邻里环境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果家长过分渲染环境的作用,将阻碍孩子进步的因素归因于生活环境的复杂混乱,甚至对邻居们的个人素质妄加批评,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自己的不足都是因为环境造成的,只要环境好了,自己就能进步。这样,会使孩子不去做自我反省,对自己提出正确的要求。试想如果换了环境,李名的学习状态还不好,成绩仍然不能进步,又该怎样解释呢?
现象
在租来的“新”家里,李名的家长向我介绍孩子的情况:孩子十分聪明,在小学成绩优秀,尤其是数学成绩很突出,没费太大的劲就考上了这所重点中学。不仅如此,孩子在学钢琴方面也表现出超人的才智,用了短短5年就考过了10级。因此家长坚信,只要稍做努力,李名文化课成绩,至少数学成绩就应该是班里的第一名。
李名的父亲还骄傲地对老师介绍:“不是吹牛,他初三的数学、物理我都能给他讲。有一次,儿子有一道几何题不会,我连熬两宿,为他将初三的所有这一类型题目都整理出来了,孩子不得不佩服我!”
分析
误区一:过分强调孩子先天的聪明,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成长中的作用,会使孩子对自己产生盲目的自信,过分依赖自己的智商,在学习中不能吃苦,从而导致学业上的受挫,直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误区二:父子两代的成长环境大相径庭,拿父亲的成功经历作为孩子必然优秀的论据根本就站不住脚,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使孩子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尤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越俎代庖,将知识点分类整理,让孩子坐享其成,这种做法只能证明孩子很无能。
现象
上了初三,李名仍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他听讲不专心(尤其是数学课),经常在课上说话;课后他不按时完成作业;放学后去打台球,或玩电脑,不回家。但是,李名对家长隐瞒了这些情况,所以家长对此并不知情。
数学老师请来了家长,向她出示了李名的作业本。家长见此情况,气急败坏地将孩子拽到教室门口,对孩子说:“去!收拾书包,这书不念了!” 数学老师无奈地回教室继续上课。孩子怏怏地收拾好书包,随母亲进了班主任办公室。
分析
有研究表明,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是学生说谎的根源之一。家长或教师对孩子寄予太大的希望,致使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在无法解决困难时,只好用说谎或欺骗来掩盖事实。
现象
在办公室,母亲说:“李名,你这样做对吗?不好好学习,不做作业,对得起刚刚去世的爷爷吗?”说到这里,母亲的声音哽咽了,“我也对不住你爷爷,怎么给你们李家生了这么个孬种!” 孩子梗着脖子显出一副不以为然和无所谓的样子。妈妈见他无动于衷又说:“跟班主任说说,我得了什么病?大夫怎样说的?吐了几次血?我现在应当是静养的,可是为了你,我又开了这家餐馆,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李名听到此处,终于忍不住:“你生病跟我有什么关系?”见此情景,班主任请李名的母亲先冷静一下,让李名与老师独处一会儿,于是有机会听到了李名的一些想法。他觉得家长的批评不能接受,家中死了亲人、父母不慎摔坏了东西乃至生了病都要同自己的学习挂钩,都要迁怒于自己,这很不公平,他还很委屈地说,自己的能力不像父母想像的那样强,只要一努力成绩就能有多么好。最后,他还问老师:“我想考上一个好高中,您说我行吗,我都没信心了!”
分析
家长在批评子女时要以理服人,允许孩子申辩,切莫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孩子,更不能将一些无关事件强行扯到一起。至于家中的一些不幸、父母工作中乃至生活中的一些不顺心,怎能与孩子的表现联系起来呢?这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现象
冬天到了,很多同学相继患上了流感,班里总是不能全勤。一连两个早上,李名用家长手机给老师发短信,以家长的口吻请假,说孩子生病,不能上学。实际上他是逃学去网吧打游戏了。他的父亲得知详情后,非常气愤,在家中对孩子采取审问的形式,甚至将孩子供认犯错的过程做了笔录。从此以后,家长对孩子越发地不信任,经常到校接他放学,如不能接,也要求通过联系本,由老师将他的放学时间写出证明,由孩子带给家长。一旦孩子晚到家,家长会马上打电话给班主任,询问孩子去向。
分析
初三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家长的高期望与学习成绩的进步迟缓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每天闷闷不乐,于是想到了逃避。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李名的家长对他的教养方式表现出更严重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父亲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对逃学一事的处理,像警察审问嫌疑犯,一问一答,甚至将审讯过程记录下来,留下“案底”,这样的做法令人心寒。初三的孩子了,家与学校才两里来路,母亲还要到学校来接他放学,这种过度保护,更使孩子没有丝毫尊严可言。
感悟
在对李名同学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感到工作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教师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还要帮助调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配合老师来教育孩子。事实上,很多时候,当得知孩子的一些错误时,家长不能理性对待,反而使得问题更加棘手。因此,在做孩子思想工作的同时,也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家长提些建议。
首先,帮助家长客观地评价孩子。许多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十分溺爱,孩子身上的很多优点,都被无形中扩大了。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如有的孩子乐感好、有的对色彩十分敏感、有的善于记忆、有的喜欢思考……若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将直接影响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更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其次,提醒家长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家长往往过分关注分数、排名,为了取得好成绩,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孤注一掷,甚至不顾自己的健康。当觉得自己这种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他们会感到忿忿不平,对孩子横加指责,气急败坏。
第三,帮助家长平等对待孩子,学会尊重与倾听。父母不仅要成为孩子的家长、导师,而且必须善于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使双方情感融洽和谐。这样,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孩子也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在同李名家长的接触中,可以看出,家长真的“不护短”,经常主动 “揭发”孩子的一些短处,但是家长常常使用讥讽的语言,使得孩子无地自容。家长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在孩子最困难时给予他最有力的支持和鼓励,那种“大义灭亲”式的做法往往阻断了孩子的退路,使得他孤立无援。
第四,要引导家长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要老用自己的“当年”教训孩子,要准确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发表客观的评价,提出合理的要求。
最后,帮助家长认识到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他们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因此,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应当泰然处之,这正是他们的“ GROWING PAINS”(成长中的烦恼)。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学校教育,适当的科学的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心理面貌、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同时,应关注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为家长提供合理建议,协调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帮助家长及时调试自己,使家庭成为孩子受教育的乐园,使孩子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广深的学识、聪颖的头脑、刚毅的性格,强健的体格,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分校)
编辑 付江泓
李名同学的家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他的父母认为自家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邻居的素质不是很高,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孩子似乎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亦不满意,据他母亲讲,孩子很少邀同学来家中玩,早上同学经过他家门口去上学,他也不打招呼,更不会与同学结伴而行,而是先把院门关上,等同学走过后再上学。上初三了,为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干脆把自家的平房租出去,转而租了一套离家两里以外的两居室楼房居住,为的是孩子可以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迎接中考。
分析
学生的成长确实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其中,邻里环境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果家长过分渲染环境的作用,将阻碍孩子进步的因素归因于生活环境的复杂混乱,甚至对邻居们的个人素质妄加批评,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自己的不足都是因为环境造成的,只要环境好了,自己就能进步。这样,会使孩子不去做自我反省,对自己提出正确的要求。试想如果换了环境,李名的学习状态还不好,成绩仍然不能进步,又该怎样解释呢?
现象
在租来的“新”家里,李名的家长向我介绍孩子的情况:孩子十分聪明,在小学成绩优秀,尤其是数学成绩很突出,没费太大的劲就考上了这所重点中学。不仅如此,孩子在学钢琴方面也表现出超人的才智,用了短短5年就考过了10级。因此家长坚信,只要稍做努力,李名文化课成绩,至少数学成绩就应该是班里的第一名。
李名的父亲还骄傲地对老师介绍:“不是吹牛,他初三的数学、物理我都能给他讲。有一次,儿子有一道几何题不会,我连熬两宿,为他将初三的所有这一类型题目都整理出来了,孩子不得不佩服我!”
分析
误区一:过分强调孩子先天的聪明,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成长中的作用,会使孩子对自己产生盲目的自信,过分依赖自己的智商,在学习中不能吃苦,从而导致学业上的受挫,直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误区二:父子两代的成长环境大相径庭,拿父亲的成功经历作为孩子必然优秀的论据根本就站不住脚,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使孩子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尤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越俎代庖,将知识点分类整理,让孩子坐享其成,这种做法只能证明孩子很无能。
现象
上了初三,李名仍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他听讲不专心(尤其是数学课),经常在课上说话;课后他不按时完成作业;放学后去打台球,或玩电脑,不回家。但是,李名对家长隐瞒了这些情况,所以家长对此并不知情。
数学老师请来了家长,向她出示了李名的作业本。家长见此情况,气急败坏地将孩子拽到教室门口,对孩子说:“去!收拾书包,这书不念了!” 数学老师无奈地回教室继续上课。孩子怏怏地收拾好书包,随母亲进了班主任办公室。
分析
有研究表明,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是学生说谎的根源之一。家长或教师对孩子寄予太大的希望,致使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在无法解决困难时,只好用说谎或欺骗来掩盖事实。
现象
在办公室,母亲说:“李名,你这样做对吗?不好好学习,不做作业,对得起刚刚去世的爷爷吗?”说到这里,母亲的声音哽咽了,“我也对不住你爷爷,怎么给你们李家生了这么个孬种!” 孩子梗着脖子显出一副不以为然和无所谓的样子。妈妈见他无动于衷又说:“跟班主任说说,我得了什么病?大夫怎样说的?吐了几次血?我现在应当是静养的,可是为了你,我又开了这家餐馆,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李名听到此处,终于忍不住:“你生病跟我有什么关系?”见此情景,班主任请李名的母亲先冷静一下,让李名与老师独处一会儿,于是有机会听到了李名的一些想法。他觉得家长的批评不能接受,家中死了亲人、父母不慎摔坏了东西乃至生了病都要同自己的学习挂钩,都要迁怒于自己,这很不公平,他还很委屈地说,自己的能力不像父母想像的那样强,只要一努力成绩就能有多么好。最后,他还问老师:“我想考上一个好高中,您说我行吗,我都没信心了!”
分析
家长在批评子女时要以理服人,允许孩子申辩,切莫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孩子,更不能将一些无关事件强行扯到一起。至于家中的一些不幸、父母工作中乃至生活中的一些不顺心,怎能与孩子的表现联系起来呢?这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现象
冬天到了,很多同学相继患上了流感,班里总是不能全勤。一连两个早上,李名用家长手机给老师发短信,以家长的口吻请假,说孩子生病,不能上学。实际上他是逃学去网吧打游戏了。他的父亲得知详情后,非常气愤,在家中对孩子采取审问的形式,甚至将孩子供认犯错的过程做了笔录。从此以后,家长对孩子越发地不信任,经常到校接他放学,如不能接,也要求通过联系本,由老师将他的放学时间写出证明,由孩子带给家长。一旦孩子晚到家,家长会马上打电话给班主任,询问孩子去向。
分析
初三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家长的高期望与学习成绩的进步迟缓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每天闷闷不乐,于是想到了逃避。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李名的家长对他的教养方式表现出更严重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父亲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对逃学一事的处理,像警察审问嫌疑犯,一问一答,甚至将审讯过程记录下来,留下“案底”,这样的做法令人心寒。初三的孩子了,家与学校才两里来路,母亲还要到学校来接他放学,这种过度保护,更使孩子没有丝毫尊严可言。
感悟
在对李名同学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感到工作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教师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还要帮助调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配合老师来教育孩子。事实上,很多时候,当得知孩子的一些错误时,家长不能理性对待,反而使得问题更加棘手。因此,在做孩子思想工作的同时,也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家长提些建议。
首先,帮助家长客观地评价孩子。许多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十分溺爱,孩子身上的很多优点,都被无形中扩大了。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如有的孩子乐感好、有的对色彩十分敏感、有的善于记忆、有的喜欢思考……若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将直接影响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更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其次,提醒家长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家长往往过分关注分数、排名,为了取得好成绩,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孤注一掷,甚至不顾自己的健康。当觉得自己这种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他们会感到忿忿不平,对孩子横加指责,气急败坏。
第三,帮助家长平等对待孩子,学会尊重与倾听。父母不仅要成为孩子的家长、导师,而且必须善于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使双方情感融洽和谐。这样,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孩子也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在同李名家长的接触中,可以看出,家长真的“不护短”,经常主动 “揭发”孩子的一些短处,但是家长常常使用讥讽的语言,使得孩子无地自容。家长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在孩子最困难时给予他最有力的支持和鼓励,那种“大义灭亲”式的做法往往阻断了孩子的退路,使得他孤立无援。
第四,要引导家长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要老用自己的“当年”教训孩子,要准确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发表客观的评价,提出合理的要求。
最后,帮助家长认识到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他们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因此,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应当泰然处之,这正是他们的“ GROWING PAINS”(成长中的烦恼)。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学校教育,适当的科学的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心理面貌、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同时,应关注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为家长提供合理建议,协调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帮助家长及时调试自己,使家庭成为孩子受教育的乐园,使孩子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广深的学识、聪颖的头脑、刚毅的性格,强健的体格,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分校)
编辑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