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二胡伴奏的艺术原则

来源 :剧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l1980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胡是戏曲伴奏的常用乐器和主要乐器,在越剧等剧种中还是主奏乐器.二胡伴奏在加强技艺和突出特色的同时,要坚持协调统一、托腔保调、抒发真情的艺术原则.rn首先是协调统一.戏曲伴奏乐队,经过特定配器,由打击乐和管弦乐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伴奏体系.整个乐队依据全剧唱腔设计和音乐设计,在鼓师的统一指挥下,井然有序地伴奏演员的唱腔和表演.这种合奏,要求二胡伴奏者同其他伴奏者一起统一于鼓师的节奏.二胡伴奏者还必须与其他伴奏者配合默契.统一于鼓师的整体指挥,整个伴奏才能有板有眼,有条不紊;与他人的演奏协调一致,才能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度协调统一的戏曲伴奏,是一种难得的音乐演奏境界,是一种配合默契的伴奏创作.20世纪90年代,佳木斯市京剧团演出《魂断五国城》时,便因为整个乐队高超的演奏技艺,达到极致的配合,协调统一,而多次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二胡伴奏者要达到与其他伴奏珠联璧合的伴奏境界,既依赖于个人对伴奏火候与分寸恰到好处的精准拿捏,又仰仗自己高深的艺术修养和长期的伴奏实践.
其他文献
话剧表演艺术是将舞台空间各类元素与时间元素融为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而舞台美术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将影响观众艺术鉴赏效果的空间元素,通过调整布景的纵深与道具的使用方式,提升话剧表演效果.舞美设计师将基于舞台空间的物理层面进行美术设计,将具备先进性的审美元素与艺术理念融入话剧舞台空间之中.本文主要分析话剧舞台美术设计所使用的空间架构思路,并指出创造全新审美空间与艺术表现空间的可行策略.
期刊
话剧《良宵》是哈尔滨话剧院集全院之力精心打造的一部优秀剧作,这部作品在2003年就已经创作完成并上演.时隔16年后,全体话剧人带着对老年人口的关爱,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及责任,又将此剧进行重排,使观众重新感受到一种戏剧的氛围,寻找到人性中的温暖与平和.
期刊
阅读,是终身教育即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一生的劳动.它让我们守住内心,建立自我,然后开放自我;跟上世界、顺应世界,进而改变世界.真正的阅读是化解分级的.要广泛地阅读,不要被学校的课程所束缚,不要被从事的工作所束缚.阅读被结构化,有思考和写作的伴随,才真正有价值.阅读,要一直读到人生的终点.
在京剧艺术中,作为领衔伴奏乐器的京胡与京剧的发展相伴而生,其演奏艺术已经成为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剧艺术特点的体现.操琴近三十年来,我深刻感受到演奏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及技巧,尤其是对京胡演奏员来讲伴奏和演奏是并重的,既要“奏”得好,更要“伴”得好、“领”得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台上台下“一颗菜”,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期刊
努力提升数学教学研究的总体水平是中国数学教育在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借助“做数学”和“社会化学习”这样两个实例的分析,提出数学教学研究的两条新建议:第一,必要的聚焦,围绕“数学教学的关键”去开展研究;第二,加强分析学习与问题意识,从而保证教学研究工作的连续性与发展性.
主旋律戏剧作品一直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怎样摆脱题材的同质化、人物形象的扁平化、呈现角度的雷同化,真正表达作品的时代意义和情感内涵,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一直是文艺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由锦云编剧、张曼君导演的大型评剧《母亲》,以新颖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感人形象,并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成为当代戏曲艺术的高峰之作.该剧在主旋律作品的创新性表达方面做出的有力的尝试,值得学习和借鉴.
期刊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乐舞与宗教仪式活动,历经汉、唐、宋、金几代逐渐发展成熟,至元、明、清进入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形成了风格多元的数百种戏曲剧种.戏曲表演程式及其规范也经由戏曲学著作、戏曲作品、口传心授等方式流传至今.rn元代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元末戏曲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在当时引起戏曲评论诸家的激烈讨论,其中较为核心的争论焦点集中在“不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子孝共妻贤”的“关风化”创作观上.可引发我深刻思考的却是高明在戏曲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上的独到见解——“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即戏曲艺术作
期刊
在《戏剧艺术辞典》与《文学术语辞典》中针对“三联剧”或“三部曲”都没有一个确定的词条解释,也就是说“三联剧”并不是一个既定的概念.而在古希腊戏剧中,被称为“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的作品,却常常以三联剧的形式呈现.迄今,大部分三联剧剧本皆有遗失,唯一完整流的传剧本是《奥瑞斯特斯》三部曲.本文通过对剧本《奥瑞斯特斯》三部曲的分析,结合戏剧与仪式之间的关系,试图厘清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为什么会以三联剧的形式呈现,使三联剧联系在一起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古希腊人对于人与周遭关系的认识如何在剧本中体现.三部曲中所书写的人与
滑稽戏是广泛流行于我国江苏、上海与浙江一带,以“笑”为核心的艺术形式.滑稽戏在吸纳各类地方戏曲曲调、方言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与创新,以说、学、演、唱讲述百姓故事,塑造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草根形象,再以表演者精湛的表演技术、艺术化处理抛出“包袱”与“噱头”,与观众产生共鸣而使得受众开怀大笑,在滑稽之余展现出滑稽戏的思想价值、艺术魅力与蕴含的深刻哲思.笔者粗浅地认为,滑稽戏表演需以“真”为前提,人物、情节乃至心理动向都要契合基层社会人物的特点,与受众产生共鸣.同时,要以自如的表演消除“表演”痕迹,在抖包袱、投噱头
期刊
龙江剧作为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在黑龙江以及全国已经活跃了半个多世纪.作为土生土长的黑龙江本土地方戏,龙江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但受到家乡人的钟爱,而且在全国也是脍炙人口.她是孕育在黑土地上的一朵独具风采的报春花,即使在中华戏曲百花园中也是傲然绽放,散发着别样的艺术魅力.龙江剧脱胎于二人转,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剧、评剧等姊妹剧种的特色,在创新和继承之间选择了一条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之路,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保持母体本色,形成龙江剧自身的美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