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志
德开瑞,BP集团副总裁、亚太地区总裁、原BP中国总裁。
在2008年由《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系列评选活动中,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大跨国企业领袖人物”。
心语
“我必须说,我不认为人们还能再找到一个像过去十几年间的中国这般精彩绝伦的地方,甚至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也找不到。我很幸运。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来中国工作。”
2008年12月20日,由《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百人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揭晓,BP集团副总裁、亚太地区总裁、原BP中国总裁德开瑞博士(Dr. Gary Dirks)出现在了“十大跨国企业领袖人物”的榜单上,他也是唯一一个来自跨国能源公司的获奖人。
“荣誉是对BP参与中国建设的鼓励”
“这个荣誉该归功于BP中国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2009年3月24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对获奖人的回访时,德开瑞非常地激动和高兴,但是他也一再强调,“这个荣誉是对BP多年来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一种鼓励”,并不仅仅是给他个人的。
上世纪70年代初,BP来到了当时尚未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三十多年来,BP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和社会发展,本身也从刚进入中国时候的一个几间办公室、几个人的“办事处”,成长为中国最成功的外企之一。迄今,BP在华商业项目累计投资已超过46亿美元,拥有独资、合资企业共30多家,员工总数超过4000人。
1995年,BP在中国的业务重心发生重大转移,从油气勘探开发转为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肩负着重建业务的重任,德开瑞,这位“中国女婿”,带着有些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中国,开始了自己在中国14年的“激动人心的非凡之旅”。
“BP在中国的业务多次调整”
“在改革开放之前,在中国投资建厂几乎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可以在中国投资,所以BP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谈到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感受,德开瑞首先想到的就是“受益”这个词。
德开瑞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于1980年加入Sohio公司(后来并入BP),并先后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多个部门工作,包括研究和发展部门,石油化工市场部以及战略策划部门等。1995年年底,44岁的德开瑞来到北京,任职BP中国总裁。之后不久,德开瑞又被任命为BP亚太地区总裁。2000年,他成为BP集团副总裁。
据德开瑞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之初,BP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从事化工技术转让和营销。“这是非常缓慢、非常谨慎的开始。”他说。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跨国石油公司获得了在中国勘探油气的机会,于是BP也开始涉足海上的油气勘探和生产。
从上世纪90年代起,BP中国的主要业务方向发生了重大调整。德开瑞说,BP在中国所做的第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就是:1995年停止在中国的油气勘探业务。“这主要是因为当时BP在中国创下有史以来最差的油气勘探纪录。”德开瑞半开玩笑地说,“不过现在看起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好事,因为我的强项是零售、化工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市场营销,而当时BP就想要一位专注于下游业务的领导,所以,我的机会来了。”
于是,1995年,带着“重建BP在中国的业务,并且开创新的业务领域”的艰巨使命,德开瑞来到了中国。“我的工作就是在中国创建BP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业务。”他说。
在德开瑞的带领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BP在华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并建立了多元化的业务体系,不仅包括了合资兴建大型石化联合企业,还有天然气的生产和进口、航空燃油供应、液化石油气(LPG)的进口及营销、加油站零售业务、润滑油的生产和销售、太阳能发电装置、化工合资企业及化工技术转让等等。
在德开瑞之前,BP并没有在中国进行任何的资产投资,主要以贸易为主。“我到中国之后,便开始尝试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投资。”德开瑞表示,如今,自己已经基本完成了当初来中国时设定的目标。“到目前为止,BP在中国所有的投资项目都是赚钱的,都是很不错的投资。”
“与中国同行做伙伴,而非做对手”
谈到自己和BP的成功秘诀,德开瑞显得非常谦虚。但在德开瑞的回忆和讲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在石化、能源这样高度垄断的市场里取得成功,深谙双赢之道无疑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秘诀。
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德开瑞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国伙伴”建立了“共赢”的合作关系。
“每个国家都有能源行业、石油行业,不管在哪个国家开展这样的业务都会是很大的挑战。其实在中国做能源,并没有特别的不同。”他说,“所以我们必须要与产业的规划者一起工作,还要和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进行合作——它们更希望与你成为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在中国,合作者当然比竞争者要更容易实现投资及回报。比如说,我们正在考虑在中国建炼厂。在成功建厂之前,我们必须符合政府的要求,达到合作伙伴的期望,同时还必须考虑投资回报,要做到三全其美其实很难的。”他简单而直接地概括着自己的中国哲学。
谈到BP未来在中国的战略,德开瑞只用了一个词,就是增长(Grow)!“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开展得非常愉快,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很愉快。对于我们在中国所获得的支持,我们非常感谢。我们只是希望规模能够更大一些。”
“迄今为止,BP在中国的投资已接近五十亿美元。比较理想的规模至少应该达到一百亿美元,一百五十亿美元也很不错,二百亿美元就更好了。”德开瑞笑言。
但不可回避的是,环境保护是包括BP在内的所有能源公司在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单凭BP是不可能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力而为。”德开瑞说。
“BP会尽可能地做到环境友好,为此,我们付诸了大量努力,比如我们有替代能源计划,我们投资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我们的EEI(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和碳排放计算器;我们很关注水质、生物多样性等等;我们不会盲目增加设备的负荷,从而令其超出控制对环境造成损害。我们尽可能地提高效率,用最好的方式去做事。”他说。
“我比其他人更了解中国”
回忆起自己在中国度过的14年,德开瑞也非常感概。“我必须说,我不认为人们还能再找到一个像过去十几年间的中国这般精彩绝伦的地方,甚至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也找不到。我很幸运。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来中国工作。”
“我比大多数人对中国了解得更多,因为我有一个中国太太,我从她那里了解到了中国文化。”他说。
德开瑞的夫人王黎明祖籍山东,在台湾长大。她与德开瑞相识于共同就读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园。
在来中国之前,“我和我妻子起初还有些担心,因为她父亲曾是国民党官员。但她的朋友们帮我们打消了顾虑。后来事实证明,的确不需要有顾虑,这里非常好。”德开瑞说。
很少在中国媒体面前露面的德开瑞其实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思维敏捷又很风趣幽默。德开瑞也非常喜爱中国文化,他的办公室摆放的都是中式家具,也能够用中文流利地说出一连串自己喜爱的菜名,比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干煸四季豆、担担面对中国历史他也如数家珍,比如他会饶有兴致地给记者讲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是如何在四川打出全世界最深的人工天然气井,并利用天然气来制陶和晒盐。
谈到自己的爱好,德开瑞说:“我很喜欢摄影,也喜欢打高尔夫球和旅游。”但其实,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工作上的德开瑞很少有时间留给家人和自己的爱好。
去年年底,德开瑞从BP中国区总裁的职位卸任,但仍拥有BP集团副总裁和亚洲区总裁的职位。“实际上,我即将从BP退休,因为是时候让位给新领导人了。14年已经太久了。”他说。
但是对于卸任以后回到美国的“退休生活”,身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德开瑞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我相信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未来相当长时期,中国都将是全世界最激动人心的国家。美国的新任总统非常有诚意地想与中国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我认为,中美之间将有更多的合作。因为世界上的许多问题,只有中美携手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