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时科举,有“连中三元”一说。乡试夺魁,为“解元”;会试夺魁,为“会元”;殿试夺魁,为“状元”。在一届科举中,乡试、会试、殿试皆为第一,是谓“连中三元”。科举史上,得“连中三元”荣耀者,寥寥无几。
而在今天的邢台技师学院,却出了一位“连中三元”的帅气小哥,他就是吴忌。
吴忌,1996年生,安徽休宁人,邢台技师学院家具制作与设计专业学生,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邢台技师学院校内选拔赛第一名、河北省选拔赛第一名、全国选拔赛第一名,名副其实的“连中三元”。
对吴忌来说,木工这门传统技艺包含了太多太多东西,有父子情深,更有传承大义;有道家哲学,更有工匠精神。自然,也有合抱之木在毫末雕琢间,豁然成材的喜悦。
父与子,榫与卯
吴忌的父亲也是一位木匠。让吴忌爱上木工的人,正是父亲。
吴忌长养于乡村,幼时没什么可玩乐的,便喜欢坐在小马扎上,双手托着脑袋,看父亲帮村里人打制家具。吴忌还记得,父亲常常一边干活,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做学徒时的故事。说起自己的师傅,吴忌的父亲就像说起了一个久远的民间故事一样。
父亲告诉小吴忌:咱中国家具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就能造出一套家具甚至一幢房子,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依然坚固美丽。小吴忌听了,眼睛瞪得和铜铃一样大,直愣神。
小吴忌掐了一把下巴,只见父亲将凸出来的榫头扣入凹进去的卯眼,两块木头便长在了一起,好像原本就是一块木头似的。
父亲问:你看像什么?
像神话。小吴忌说。
父亲开始教小吴忌木工。锤为何,凿为何,斧为何,锯为何。在父亲的指导下,小吴忌用稚嫩的双手做出了生命中的第一件家具——一个小方凳。从此以后,家里的小马扎便光荣“退休”了。而从小吴忌的手中,一件件质朴小巧的木器陆续“上岗”,成为了家里甚至别人家里的一分子。
和一些同学到学校才开始接触木工不同,吴忌早在童年就爱上了这门传统手艺。吴忌说,他对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榫卯情有独钟。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其历史之悠久可能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1973年,在距离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遗址。在随后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榫卯结构的木质构件。也就是说,中式家具的榫卯比中华文明本身还要古老。
吴忌认为,榫卯结构和道家思想有暗合之处。工匠不以铁钉“穿凿附会”,而使木与木自相融合,正像是道家说的“无为”。
《老子》有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吴忌希望,有一天他的作品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辛辛苦苦使无数木料合为一张八仙桌,木头却说,我本来就是这样。
“榫卯和木工之道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如果你觉得它简单,就想一想太极,想一想宇宙;如果你觉得它复杂,就想一想紧牵的双手,想一想流水绕过石头的声音。”吴忌说。
希望传承传统技艺
2012年初中毕业后,吴忌进入家乡安徽休宁木工学校,开始系统地学习木工,为期两年,四个学期。
說起学习内容,吴忌如数家珍:“第一学期,我学了斧、凿、锯、木斗弹线、手工开料等等纯手工技能;第二学期学习了各种传统榫卯结构技能,比如单肩榫、双肩榫、粽角榫、燕尾榫、十字交叉榫等等;第三学期是学习制作合角方凳,相当于八仙桌的缩小版;最后一个学期,就是学习制作包含各种榫卯结构的八仙桌了。”
两年时间里,吴忌先后独立制作了四腿八叉凳、子孙椅、太师椅、八仙桌等传统家具。2014年从休宁木工学校毕业后,吴忌进入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细木工部门,担任组长助理。工作的一年多里,吴忌逐渐认识到自身的技术短板,为了成为一个更加卓越的木匠,吴忌决定继续深造。
“在这个机械、数控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想学会最精粹的木工,并亲手把它传承下去。”2015年秋,吴忌来到邢台技师学院求学,成为家具制作与设计专业的一名高级工新生。
邢台“猛虎”啸山林
2016年初,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邢台技师学院校内选拔赛中,吴忌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家具制作项目训练组,开始了严格的训练。
2016年5月,吴忌代表邢台技师学院参加第44届世赛河北省选拔赛,并从1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河北省第一名的成绩取得全国选拔赛的入场券。
2016年9月,在与来自全国5个省的12名选手的激烈比拼中,吴忌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晋级第44届世赛家具制作项目国家集训队。
经过数个月的艰苦集训,2017年1月20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第一阶段六进三选拔赛在集训基地邢台技师学院举行,包括吴忌在内的6名集训选手参加比赛。最终,吴忌再度以第—名的成绩成功晋级。
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总决赛将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吴忌说,“连中三元”已成过去,现在,他的目标就是要在世界级的大舞台上拿下“第四元”!
未来如榫,深深嵌入时间的卯中。最终,代表中国决战第44届世赛家具制作项目的选手会不会是吴忌?连中三元的他能否上演“连中四元”的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而在今天的邢台技师学院,却出了一位“连中三元”的帅气小哥,他就是吴忌。
吴忌,1996年生,安徽休宁人,邢台技师学院家具制作与设计专业学生,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邢台技师学院校内选拔赛第一名、河北省选拔赛第一名、全国选拔赛第一名,名副其实的“连中三元”。
对吴忌来说,木工这门传统技艺包含了太多太多东西,有父子情深,更有传承大义;有道家哲学,更有工匠精神。自然,也有合抱之木在毫末雕琢间,豁然成材的喜悦。
父与子,榫与卯
吴忌的父亲也是一位木匠。让吴忌爱上木工的人,正是父亲。
吴忌长养于乡村,幼时没什么可玩乐的,便喜欢坐在小马扎上,双手托着脑袋,看父亲帮村里人打制家具。吴忌还记得,父亲常常一边干活,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做学徒时的故事。说起自己的师傅,吴忌的父亲就像说起了一个久远的民间故事一样。
父亲告诉小吴忌:咱中国家具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就能造出一套家具甚至一幢房子,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依然坚固美丽。小吴忌听了,眼睛瞪得和铜铃一样大,直愣神。
小吴忌掐了一把下巴,只见父亲将凸出来的榫头扣入凹进去的卯眼,两块木头便长在了一起,好像原本就是一块木头似的。
父亲问:你看像什么?
像神话。小吴忌说。
父亲开始教小吴忌木工。锤为何,凿为何,斧为何,锯为何。在父亲的指导下,小吴忌用稚嫩的双手做出了生命中的第一件家具——一个小方凳。从此以后,家里的小马扎便光荣“退休”了。而从小吴忌的手中,一件件质朴小巧的木器陆续“上岗”,成为了家里甚至别人家里的一分子。
和一些同学到学校才开始接触木工不同,吴忌早在童年就爱上了这门传统手艺。吴忌说,他对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榫卯情有独钟。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其历史之悠久可能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1973年,在距离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遗址。在随后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榫卯结构的木质构件。也就是说,中式家具的榫卯比中华文明本身还要古老。
吴忌认为,榫卯结构和道家思想有暗合之处。工匠不以铁钉“穿凿附会”,而使木与木自相融合,正像是道家说的“无为”。
《老子》有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吴忌希望,有一天他的作品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辛辛苦苦使无数木料合为一张八仙桌,木头却说,我本来就是这样。
“榫卯和木工之道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如果你觉得它简单,就想一想太极,想一想宇宙;如果你觉得它复杂,就想一想紧牵的双手,想一想流水绕过石头的声音。”吴忌说。
希望传承传统技艺
2012年初中毕业后,吴忌进入家乡安徽休宁木工学校,开始系统地学习木工,为期两年,四个学期。
說起学习内容,吴忌如数家珍:“第一学期,我学了斧、凿、锯、木斗弹线、手工开料等等纯手工技能;第二学期学习了各种传统榫卯结构技能,比如单肩榫、双肩榫、粽角榫、燕尾榫、十字交叉榫等等;第三学期是学习制作合角方凳,相当于八仙桌的缩小版;最后一个学期,就是学习制作包含各种榫卯结构的八仙桌了。”
两年时间里,吴忌先后独立制作了四腿八叉凳、子孙椅、太师椅、八仙桌等传统家具。2014年从休宁木工学校毕业后,吴忌进入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细木工部门,担任组长助理。工作的一年多里,吴忌逐渐认识到自身的技术短板,为了成为一个更加卓越的木匠,吴忌决定继续深造。
“在这个机械、数控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想学会最精粹的木工,并亲手把它传承下去。”2015年秋,吴忌来到邢台技师学院求学,成为家具制作与设计专业的一名高级工新生。
邢台“猛虎”啸山林
2016年初,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邢台技师学院校内选拔赛中,吴忌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家具制作项目训练组,开始了严格的训练。
2016年5月,吴忌代表邢台技师学院参加第44届世赛河北省选拔赛,并从1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河北省第一名的成绩取得全国选拔赛的入场券。
2016年9月,在与来自全国5个省的12名选手的激烈比拼中,吴忌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晋级第44届世赛家具制作项目国家集训队。
经过数个月的艰苦集训,2017年1月20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第一阶段六进三选拔赛在集训基地邢台技师学院举行,包括吴忌在内的6名集训选手参加比赛。最终,吴忌再度以第—名的成绩成功晋级。
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总决赛将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吴忌说,“连中三元”已成过去,现在,他的目标就是要在世界级的大舞台上拿下“第四元”!
未来如榫,深深嵌入时间的卯中。最终,代表中国决战第44届世赛家具制作项目的选手会不会是吴忌?连中三元的他能否上演“连中四元”的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