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自身的特点是语言精炼和谐、感情深沉丰富。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词阅读题时难以下手,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层面的感知上,难以去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捕捉到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一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古诗词,应指导学生抓住四个环节,即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探究体验。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此,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比如,南北朝时代,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南朝社会相对比较安定,故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代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诗歌题材自然也就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等等,达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從深层次准确地而不是牵强附会地把握主题。
  二、诵读感悟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要使自己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特别适合诵读。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蜀道难》中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作者大胆奇特的想象,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慢慢感悟。《登高》中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铿锵和谐的声韵之美,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品读咀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诵读又可以分为: 一是熟读成诵。多读,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逐步积累,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二是联系扩充。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三是想象入境。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三、品评赏析
  古典诗歌语言凝炼、语意含蓄。语言表达上有许多特点,诸如受字数的限制,用字要省略;由于韵脚的约束,不得不运用倒装;要用短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内容,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要合辙押韵等,只有从这些细部入手,反复品评,仔细赏析,才能进而分析作品的结构层次,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最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准确的评价。在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①比喻。古典诗歌中运用比喻,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形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论抒情时能以生动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②借代。借代是古典诗歌中运用很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③托物起兴,意味隽永。如巧用双关、象征等手法来写,更为别致。④色彩烘托法。色彩烘托指的是诗人在作品中把多种色彩并列在一起,相互映衬,使人感到鲜明、振奋、活跃,从而加强意境中的效果。
  另外还有对比;衬托;互文;倒装等等。
  四、探究体验
  通过前面三步,我们已经了解了诗歌的作者与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并了解了诗歌的语言特点。这一步,我们的关键就是要在前三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挖掘、领悟出古诗的思想感情。从古诗的内容上,我们可以把古诗分成三类:写景抒情类;叙事抒情类;状物、托物言志类。我们再进一步去挖掘、领悟出古诗的思想感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看来,只要我们教给学生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指导学生走好这四步,那么学生就不会再为古诗词阅读而头痛,而能够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理解出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出古诗词的艺术形象,领悟出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其他文献
俗话说:“听课是用钢笔录像,评课则是用钢笔思考”。听课是检查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学校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评课毕竟各有各的喜好,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学生的基础不同、课型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教师风格不同,所以评课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就是经常我们遇到的“重听轻评”。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在不断地实施变革中得以提高,学生能够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地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感受,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  关键词:兴趣、 时效、 科学、提高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是所有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想要更好地利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思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整体的效率。  一、改变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应该是有声有色的,学语言就要从听听,说说开始。“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目标之一;特别是从国家试行新的课程标准以来,对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要通过视听、听和读等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要有意
期刊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光要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积累的知识越多,你的讲课内容就会越丰富,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大,课堂效果也会更好。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知识在教学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就是非常枯燥,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不是很大。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有以下几点不太成熟的建议:  一、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期刊
一、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步骤  化学计算题千变万化,千差万别,解法不一。解题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却应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解题应按一定的基本步骤进行,其中最不可缺少的四个步骤是:第一步:认真阅读,挖掘题示信息 认真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挖掘题示和信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关键题示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第二步:灵活组合,运用
期刊
近年来,一些重点高中发生了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还有学生因玩“死亡游戏”差点送命。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件都反映了学生对生命冷漠的现实,让人痛心不已。生物学是一门认识生命的基础学科,在生物教学中适时渗透一定的生命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结合生命孕育的不易,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生命孕育”为主题的内容,这些知识会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以最高等
期刊
内容摘要: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对古代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思想、风土人情和诗人表达意境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从小热爱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对中华古诗文的喜爱。因此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采取创设情境、多形式诵读、注重拓展等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享受美的熏陶。  关键词:学习兴趣 古代诗词 课堂教学 活色生香  在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文本占有一定的
期刊
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般最感头疼的就是记忆单词。尽管学生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单词,可还是记不住!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起因还是在学生自己身上,关键还是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英语词汇的记忆可以说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词汇量也就不可能有提高英语能力。只要学会实用的英语单词记忆法,写作阅读不再是难题。记单词就并不可怕。下面介绍几种英语单词记忆法。  一、爱心传递,唤起共鸣  教学过
期刊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交际的能力上,要使語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以交际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培养课堂交际氛围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互相问候建立交际感情的过程。老师在进行这些对话时,态度要诚恳要真诚,语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进行人格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呢?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