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教学个性的提倡向来有颇多争议,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应具有个性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任何问题的提出总会产生过犹不及的倾向,不同的教师应在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不能因过于强调个性的突出而置教学目标于不顾;不能让课堂演变成为教师随意创新的试验室,让学生充当试验品;更不能让课堂沦为张扬教师个性的作秀场,提倡个性化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通过多方面尝试教改,更新出更为科学的、合理的、符合教学规律的、艺术化的适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个性化 差异性 教学与生活
成功的语文教师必然是一个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语文个性化教学不是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一种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师生双边活动。个性化的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往的平台,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开放式的、动态式的教学风格。
笔者认为语文个性化教学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语文教学应该是浪漫而且富有创造性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的影响。而因材施教本来就是一个古老而又赋予了新意的教育原则,它包含的是教材的内容,因人而异,就是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吃透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案、实施步骤,在学生学习状况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教师就不宜统一安排教学内容,我们要根据实际学情对教学进度、教学重点、难点,甚至对具体的教学环节、问题设计、作业布置、评价方式都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初高中阶段的阅读、写作教学就应视不同阶段定出不同要求和标准,尽量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段,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学有所得,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就感。
当然在这两个方面,起关键作用的当然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的“导”起重要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启发,并全面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体验和独到见解。
二、以生为本,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个性发展的必须条件。如很多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安排了很好的结尾,那么“好”在哪里,是由教师以“满堂灌”、“满堂问”的授课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课堂讲授;还是以课堂的问题为预设,学生的回答为殊途,最终走向“罗马”,让学生建立一个信念:“教师的任何问题都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教师仍将处于表演“教案剧”的舞台,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发问,忽略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当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果我们采用讨论、设想、比较、领悟的各个环节,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由、自觉地学习,使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当然这一过程也就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极大转变。而实现转变的要素是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因此以人为本,学生自主的教学仍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紧密配合,师生的合作有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把合作精神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久而久之,突出教师的观念转变,凸显学生的主体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分层教学,作业个性。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与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区别对待、个别对待,使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其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提倡作业的多样化和作业方式的“自由选择”,自由选择不是漫无目的地胡乱选择,而是着眼于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仿照“自助餐”模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供“补充餐”。尽可能地集多项训练功能于一题,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一定时空里得到多方面训练,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性作业,既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又要学会提取内涵。在交际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完成表述性作业,把听说写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在协作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具有创新个性的社会实践性作业,藉此丰富生活,提高自己领悟语文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四、指导提问,多元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允许学生质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既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还要避免学生提出低水平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课堂时空进行监控,对学生提问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对话式的沟通超越单纯意义的传道,相互交换思想每个人就会有多种思想,值得首肯的是学生的思维活跃了,钻研精神更强了。教育评价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对语文教学问题的评价时,教师决不能死守住教材、死抱住“标准答案”不放,也不能放任自流,游离于学生之外,不轻易下结论,不干扰学生思维,否则,一旦轻易扼杀学生可贵的思维种子,学生就不愿说心里话,个性就不可能得以张扬。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口头言语表达,也可以是学生互评甚至學生自评。教师还可以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包括教师热情的笑容、兴奋的神情和期待的眼神等非言语行为。
学生有很多潜质值得我们去关注,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能使更多一些人取得成功。让我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一千个读者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倡导人文,关注生活。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新课标对语文属性的概述。中学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尤其是新教材中人文性意识凸显。语文教学回归文学本性、关注人生,这也是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重视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对象是“苍生大众”,它体现着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它提示着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弘扬的是蕴于其中的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这些美德,人文关怀所坚守的是人文本身的真、善、美,每个学生的情感意趣是极为丰富的,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所以语文教学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和平民情怀,使学生能真正做到求真、向善、尚美,语文教学是充满情感、充满想象、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变化的审美艺术教学,我们可以从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中感受语言艺术美,同时也可用学生的慧眼从生活中寻找“美德”,那么一滴水、一朵花、一块橡皮、一方手帕都可演绎出一段幸福快乐的故事。
新课程改革高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人的价值获得了充分的重视,在鼓励创新、倡导个性的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构建精神家园奠定个性化的扎实的基础,这是每个语文教师期盼的!
关键词:个性化 差异性 教学与生活
成功的语文教师必然是一个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语文个性化教学不是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一种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师生双边活动。个性化的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往的平台,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开放式的、动态式的教学风格。
笔者认为语文个性化教学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语文教学应该是浪漫而且富有创造性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的影响。而因材施教本来就是一个古老而又赋予了新意的教育原则,它包含的是教材的内容,因人而异,就是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吃透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案、实施步骤,在学生学习状况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教师就不宜统一安排教学内容,我们要根据实际学情对教学进度、教学重点、难点,甚至对具体的教学环节、问题设计、作业布置、评价方式都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初高中阶段的阅读、写作教学就应视不同阶段定出不同要求和标准,尽量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段,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学有所得,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就感。
当然在这两个方面,起关键作用的当然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的“导”起重要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启发,并全面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体验和独到见解。
二、以生为本,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个性发展的必须条件。如很多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安排了很好的结尾,那么“好”在哪里,是由教师以“满堂灌”、“满堂问”的授课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课堂讲授;还是以课堂的问题为预设,学生的回答为殊途,最终走向“罗马”,让学生建立一个信念:“教师的任何问题都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教师仍将处于表演“教案剧”的舞台,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发问,忽略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当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果我们采用讨论、设想、比较、领悟的各个环节,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由、自觉地学习,使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当然这一过程也就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极大转变。而实现转变的要素是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因此以人为本,学生自主的教学仍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紧密配合,师生的合作有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把合作精神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久而久之,突出教师的观念转变,凸显学生的主体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分层教学,作业个性。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与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区别对待、个别对待,使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其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提倡作业的多样化和作业方式的“自由选择”,自由选择不是漫无目的地胡乱选择,而是着眼于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仿照“自助餐”模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供“补充餐”。尽可能地集多项训练功能于一题,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一定时空里得到多方面训练,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性作业,既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又要学会提取内涵。在交际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完成表述性作业,把听说写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在协作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具有创新个性的社会实践性作业,藉此丰富生活,提高自己领悟语文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四、指导提问,多元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允许学生质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既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还要避免学生提出低水平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课堂时空进行监控,对学生提问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对话式的沟通超越单纯意义的传道,相互交换思想每个人就会有多种思想,值得首肯的是学生的思维活跃了,钻研精神更强了。教育评价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对语文教学问题的评价时,教师决不能死守住教材、死抱住“标准答案”不放,也不能放任自流,游离于学生之外,不轻易下结论,不干扰学生思维,否则,一旦轻易扼杀学生可贵的思维种子,学生就不愿说心里话,个性就不可能得以张扬。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口头言语表达,也可以是学生互评甚至學生自评。教师还可以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包括教师热情的笑容、兴奋的神情和期待的眼神等非言语行为。
学生有很多潜质值得我们去关注,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能使更多一些人取得成功。让我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一千个读者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倡导人文,关注生活。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新课标对语文属性的概述。中学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尤其是新教材中人文性意识凸显。语文教学回归文学本性、关注人生,这也是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重视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对象是“苍生大众”,它体现着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它提示着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弘扬的是蕴于其中的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这些美德,人文关怀所坚守的是人文本身的真、善、美,每个学生的情感意趣是极为丰富的,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所以语文教学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和平民情怀,使学生能真正做到求真、向善、尚美,语文教学是充满情感、充满想象、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变化的审美艺术教学,我们可以从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中感受语言艺术美,同时也可用学生的慧眼从生活中寻找“美德”,那么一滴水、一朵花、一块橡皮、一方手帕都可演绎出一段幸福快乐的故事。
新课程改革高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人的价值获得了充分的重视,在鼓励创新、倡导个性的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构建精神家园奠定个性化的扎实的基础,这是每个语文教师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