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讲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是很难得的。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就有了带学生迈进故事殿堂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应该和学生一道努力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生动的形式,学会倾听、阅读、表达和交流。
“我想讲故事”这句话是一个一年级孩子在课间悄悄和我说的。看着孩子天真的脸庞,我答应了孩子的请求。但我告诉孩子:“想讲故事的想法太好了,可这故事不是乱讲的,你讲的故事需要让大家听了还想听,可以吗?”孩子欣然答应。静下心来想想,为何不在语文教学中把“讲故事”贯穿始终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的课程性质明确提出:“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中也规定:“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这些内容不正是与孩子的想法不谋而合吗?有了这种想法,我们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展开了“蜻蜓点水”式的活动。
什么是故事?
学生想讲故事,这一愿望能激起学生太多的欲望;实施得好、讲得好很可能会让学生终生难忘且受益终生。
那什么叫故事?学生未必能说得清楚。学生要想讲好故事,我想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弄明白“故事”的意思。真的懂得了,学生才能明明白白地听故事,清清楚楚地讲故事。对此,教学中我们专门安排了“故事讲堂”,给学生讲述“故事的意思”。通过学习,低年级孩子的脑海中就能留下这样的内容:故事就是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很吸引人,让人百听不厌、百看不厌;它就像非常鲜艳的百花,有花香、有花色,就像冬天里的阳光,让你总想依偎着它。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知道,明天的事不是故事,因为它还没有来到。浅显的解读,相信低年级的学生一定能感悟到“故事的意思”。
听、读故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学生要做到“听故事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而这“听”,是指去听别人的故事;进而到“读”也是读别人的故事。为此,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听故事、读故事的活动,积累丰富的故事资料,并提醒孩子们自己在听故事的时候,要注意讲故事中人的表情、动作等表现;读故事的时候注意记一记哪个内容你最喜欢,哪个情节最让你舍不得离开这个故事。
在家听长辈讲故事。鼓励学生在家里让家长讲故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以开展比赛,看谁的故事最吸引孩子,成为孩子当天最想听的故事。学会后,孩子再讲给长辈们听,来个大显身手。
自己读故事。摆在我们面前的故事有很多,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故事,只要适合学生阅读的就推荐给他们,让他们动手去查找。低年级学生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自己去阅读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可以筛选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要把故事的内容熟记在心,自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等熟练后,继续读别的故事。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记录下来,就是一份丰厚的财富。
“谁的故事多”小展示。平时孩子们听了也读了那么多故事,任凭他们听、读得再多,似乎也不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继续再坚持的兴趣。这便需要加点调料——在班里展示自己的劳动所得。给学生一个表格,让他们把表格清楚认真地填好,然后粘贴在教室里规定的地方,再组织学生比较谁的故事多。这一比较,看上去似乎不起眼,却也着实引人注目,使涟漪成为波浪。谁也不服输,要求继续添加。
讲故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这一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是不小的,收获却是丰硕的。但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这一层次。毕竟学生听的、看的都是别人的作品。于是我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们给作品加工润色,然后通过自己的口表达出来。课程标准中的“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就是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很适合这些喜欢听、喜欢讲故事的孩子。
“谁讲故事引人入胜”。班级举办故事交流会,这是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好时机。要求:A、每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B、讲故事时,要大胆,有表情、动作大方,有礼貌;C、观众们要认真听,看谁的故事让你听得最明白,最吸引你。最后评选出“谁讲故事引人入勝”的获奖者。评奖者就是每一位小观众。故事交流会不分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站在所有同学面前来讲故事。这和小组内选拔后再全班比赛是有区别的。虽然需要的时间较多,但这样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能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故事是值得骄傲的。有了这样的骄傲,学生才更有信心继续自己读故事的历程。
讲自己亲历的故事。上面所述,那些听来的、读来的故事都是别人的,是别人的语言。虽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熏陶和锻炼,也从中领悟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但这还远远不够,还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锻炼。我们应给学生提供更有利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想内容,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正确、流利,有礼貌,吸引人。使得学生成为一个“会讲自己故事的好孩子”。
因为方式变了,内容变了,很多学生讲得不像以前那般流利,因为语言不是现成的,故事也不是别人写好的。这一环节的训练,需要层层进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句话开始,进步到更长的句子、更多的内容。这里面包括词语的搭配运用(如美化教室)、修饰词的添加(如“小路”前添加“美丽的”)、感叹句的运用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甚至是家长的共同努力给低年级孩子以更扎实的训练。这一过程是最有难度的,但不能急躁,要有耐心。学生有了自己的故事,再加上把自己故事讲生动的能力,那学生也就走进了讲好故事的行列了。
“我想讲故事”这句话是一个一年级孩子在课间悄悄和我说的。看着孩子天真的脸庞,我答应了孩子的请求。但我告诉孩子:“想讲故事的想法太好了,可这故事不是乱讲的,你讲的故事需要让大家听了还想听,可以吗?”孩子欣然答应。静下心来想想,为何不在语文教学中把“讲故事”贯穿始终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的课程性质明确提出:“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中也规定:“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这些内容不正是与孩子的想法不谋而合吗?有了这种想法,我们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展开了“蜻蜓点水”式的活动。
什么是故事?
学生想讲故事,这一愿望能激起学生太多的欲望;实施得好、讲得好很可能会让学生终生难忘且受益终生。
那什么叫故事?学生未必能说得清楚。学生要想讲好故事,我想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弄明白“故事”的意思。真的懂得了,学生才能明明白白地听故事,清清楚楚地讲故事。对此,教学中我们专门安排了“故事讲堂”,给学生讲述“故事的意思”。通过学习,低年级孩子的脑海中就能留下这样的内容:故事就是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很吸引人,让人百听不厌、百看不厌;它就像非常鲜艳的百花,有花香、有花色,就像冬天里的阳光,让你总想依偎着它。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知道,明天的事不是故事,因为它还没有来到。浅显的解读,相信低年级的学生一定能感悟到“故事的意思”。
听、读故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学生要做到“听故事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而这“听”,是指去听别人的故事;进而到“读”也是读别人的故事。为此,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听故事、读故事的活动,积累丰富的故事资料,并提醒孩子们自己在听故事的时候,要注意讲故事中人的表情、动作等表现;读故事的时候注意记一记哪个内容你最喜欢,哪个情节最让你舍不得离开这个故事。
在家听长辈讲故事。鼓励学生在家里让家长讲故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以开展比赛,看谁的故事最吸引孩子,成为孩子当天最想听的故事。学会后,孩子再讲给长辈们听,来个大显身手。
自己读故事。摆在我们面前的故事有很多,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故事,只要适合学生阅读的就推荐给他们,让他们动手去查找。低年级学生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自己去阅读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可以筛选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要把故事的内容熟记在心,自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等熟练后,继续读别的故事。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记录下来,就是一份丰厚的财富。
“谁的故事多”小展示。平时孩子们听了也读了那么多故事,任凭他们听、读得再多,似乎也不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继续再坚持的兴趣。这便需要加点调料——在班里展示自己的劳动所得。给学生一个表格,让他们把表格清楚认真地填好,然后粘贴在教室里规定的地方,再组织学生比较谁的故事多。这一比较,看上去似乎不起眼,却也着实引人注目,使涟漪成为波浪。谁也不服输,要求继续添加。
讲故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这一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是不小的,收获却是丰硕的。但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这一层次。毕竟学生听的、看的都是别人的作品。于是我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们给作品加工润色,然后通过自己的口表达出来。课程标准中的“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就是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很适合这些喜欢听、喜欢讲故事的孩子。
“谁讲故事引人入胜”。班级举办故事交流会,这是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好时机。要求:A、每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B、讲故事时,要大胆,有表情、动作大方,有礼貌;C、观众们要认真听,看谁的故事让你听得最明白,最吸引你。最后评选出“谁讲故事引人入勝”的获奖者。评奖者就是每一位小观众。故事交流会不分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站在所有同学面前来讲故事。这和小组内选拔后再全班比赛是有区别的。虽然需要的时间较多,但这样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能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故事是值得骄傲的。有了这样的骄傲,学生才更有信心继续自己读故事的历程。
讲自己亲历的故事。上面所述,那些听来的、读来的故事都是别人的,是别人的语言。虽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熏陶和锻炼,也从中领悟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但这还远远不够,还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锻炼。我们应给学生提供更有利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想内容,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正确、流利,有礼貌,吸引人。使得学生成为一个“会讲自己故事的好孩子”。
因为方式变了,内容变了,很多学生讲得不像以前那般流利,因为语言不是现成的,故事也不是别人写好的。这一环节的训练,需要层层进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句话开始,进步到更长的句子、更多的内容。这里面包括词语的搭配运用(如美化教室)、修饰词的添加(如“小路”前添加“美丽的”)、感叹句的运用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甚至是家长的共同努力给低年级孩子以更扎实的训练。这一过程是最有难度的,但不能急躁,要有耐心。学生有了自己的故事,再加上把自己故事讲生动的能力,那学生也就走进了讲好故事的行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