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能否科学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出现许多所谓的“后进生”,其问题可能就出在心理上。《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改赋予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改变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有的教师往往以权威者自居,训斥、讽刺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既影响了教育效果,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致使学生不愿意和教师交流,教师也无法把握他们的心理及思想动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宽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因为教师的一个微笑,可能会使学生敞开心灵之门;教师的不断鼓励,可能会使一个即将放弃拼搏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崇拜而不是惧怕,应该让学生爱戴而不是讨厌,应该做学生的好朋友,是学生遇到困惑时的倾诉者。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有可能、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心理变化,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研究学生,掌握开启学生心理的钥匙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研究学生,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的思想活动及心理活动千差万别,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内心自私,有的学生意志软弱……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要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不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伤痕,也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生心理,要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可采用个别面谈、书信交流、电子信箱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平等与民主原则:师生平等与民主,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
2.倾听原则: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倾听学生的诉说。
3.保密性原则:严守学生的秘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三、善于表扬,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出“表扬”的魅力之所在。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每个教师都应当掌握表扬学生的艺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有很强的可塑性,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可以做到积极参加劳动,那么热爱劳动就是他的闪光点;一个调皮的学生却能和同学友好相处,那么团结同学就是他的闪光点……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学生偶尔一次的上佳表现,教师也应该及时表扬和肯定,使他们看到希望,找到成功的感觉。学生只有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成功,才能树立信心,更坚定地一步一步走下去,以健康的心理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
四、课堂渗透,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愉快地进行知识学习,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主动地探究。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走近教师,接受知识。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紧张激烈的竞赛、幽默的小品表演、热烈的讨论,等,都能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眼神,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
在现代教育观的要求下,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理医生,要做学生心理塑造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成为开启学生奋斗之门的钥匙和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吧!
(责编侯艳星)
一、改变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有的教师往往以权威者自居,训斥、讽刺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既影响了教育效果,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致使学生不愿意和教师交流,教师也无法把握他们的心理及思想动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宽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因为教师的一个微笑,可能会使学生敞开心灵之门;教师的不断鼓励,可能会使一个即将放弃拼搏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崇拜而不是惧怕,应该让学生爱戴而不是讨厌,应该做学生的好朋友,是学生遇到困惑时的倾诉者。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有可能、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心理变化,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研究学生,掌握开启学生心理的钥匙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研究学生,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的思想活动及心理活动千差万别,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内心自私,有的学生意志软弱……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要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不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伤痕,也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生心理,要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可采用个别面谈、书信交流、电子信箱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平等与民主原则:师生平等与民主,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
2.倾听原则: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倾听学生的诉说。
3.保密性原则:严守学生的秘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三、善于表扬,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出“表扬”的魅力之所在。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每个教师都应当掌握表扬学生的艺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有很强的可塑性,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可以做到积极参加劳动,那么热爱劳动就是他的闪光点;一个调皮的学生却能和同学友好相处,那么团结同学就是他的闪光点……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学生偶尔一次的上佳表现,教师也应该及时表扬和肯定,使他们看到希望,找到成功的感觉。学生只有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成功,才能树立信心,更坚定地一步一步走下去,以健康的心理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
四、课堂渗透,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愉快地进行知识学习,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主动地探究。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走近教师,接受知识。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紧张激烈的竞赛、幽默的小品表演、热烈的讨论,等,都能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眼神,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
在现代教育观的要求下,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理医生,要做学生心理塑造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成为开启学生奋斗之门的钥匙和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吧!
(责编侯艳星)